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上三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承德避署山庄这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从康熙42年(1703年)开始兴建,到乾隆57年(1792 年)竣工,历时近一个世纪,占地8460亩,山庄的建筑秀丽壮观,令人神往。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与变化,人工园林与山林景观的对比与和谐,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会。山庄的建筑有镇江金山寺样式的“上帝阁”,有苏州“狮子林”一般模样的“文园狮子”,有似于杭州西湖苏堤、白堤的“芝径云堤”,有酷似宁波范氏“天一阁”的“文津阁”。 在外八庙中,还可以看到新疆的“伊犁庙”、拉萨的“布达拉宫”、西藏的“扎什伦布寺”。 材料表明</p><p>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p><p>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介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各种民族建筑不同,但也都体现了中华建筑特色,体现了人工园林与山林景观的对比与和谐,这表明了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①正确;“各种民族建筑文化交流融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②正确;民族服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民族服饰也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③不选;文化“趋同”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凭借TMAX-3D技术打造的真人版魔幻动作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7月10日上映,截至9月10日,票房已经达9.559亿元,作为中国原创动画电影,该片的成功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一个历史性标杆。《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木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玛动画电影一样强人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只要进入电影院,当灯光暗下正片开始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和别的当代国产动画都不一样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水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这说明电影业的发展</p><p>A.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关键 B. 民族文化是决定因素</p><p>C. 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 要借鉴外来电影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木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玛动画电影一样强人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强调了科学技术的作用,选C;A和B夸大了大众传媒和民族文化的作用;D不选,材料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强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笫一次实现了</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p><p>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③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p>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因此①②③选项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任何哲学都具备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第一次实现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p><p>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p><p>B.哲学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p><p>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p><p>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领域,故A项说法不准确,不选;“哲学总揽一切,概括一般”说明哲学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B项正确;哲学不是“综合性”科学,C项不选;材料没有谈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曾对哲学打了个比喻: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晨曦中迎旭日而飞,而是在黄昏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它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 黑格尔的这种认识强调了哲学</p><p>A.对其他学科的批判反思功能 B.对时代的塑造和引导功能</p><p>C.对其他学科研究的指导功能 D.对人生的引领和导向功能</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强调了哲学对其他学科思想的批判反思功能;黑格尔的比喻中并没有提到哲学对时代、对人生的作用,B、D项与材料不符,不选;黑格尔的比喻中只是说哲学是对其他学科的“认识”,并没有强调哲学对其他学科的指导作用,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p><p>A. 否认了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诡辩论</p><p>B. 否认了运动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p><p>C. 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p><p>D. 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机械运动中的物体在同一瞬间在这个地方,是承认相对静止的表现;机械运动中的物体在同一瞬间不在这个地方,是承认绝对运动的表现。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这是强调了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所以题中观点正确提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D项正确。其它选项都没有正确分析这一命题,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5日是第52个“学雷锋日”。2015年3月5日是第52个“学雷锋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和常态化建设的要求,省教育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青团湖北省委制作了《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专题电视教育片。为全省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堂充满青春活力、励志前行的思想教育课。用“雷锋告诉我”“雷锋在身边”“人人是雷锋”三个小主题和三位主讲“老师”贯穿全场,同时辅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励志歌舞和诗歌朗诵,让中学生课堂充满青春活力和满满的正能量。这说明( )</p><p>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B.文化有丰富的形式</p><p>C.要重视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p><p>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要经过实践,A项不选;文化丰富的形式是指思想、理论、信仰、道德等,材料中并没有表现出文化有丰富的形式,B不选;材料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就是要重视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C项正确;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p><p>A. 社会历史性 B. 客观物质性 C. 能动性 D. 选择性和创造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项正确;材料中黑格尔的观点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能动性没有关联,A、C不选;选择性和创造性是意识活动的特征,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面对“新常态” 需要“新思维”。</p><p>材料一 经济犮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论断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 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和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特征。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p><p>材料二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会、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域市,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变化趋势,紧紧抓住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三区叠加”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打好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拳”,努力实现长沙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长沙市新理念、新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进行简要分析。</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是从实践中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战略判断。(3分)</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判断到系统阐述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完成的。(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新常态是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新常态从初步判断到系统阐述,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从而得出了比较完核的认识。〔2分)</p><p>(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长沙市通过对新常态的研判,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坚持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②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长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了正确意识对亊物发展的促进作用。(3分)</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抓住“三区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打好组合拳,尊重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4分)</p><p>【解析】(1)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范围限定在“认识论”范围内,结合材料可知,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是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在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角度结合材料来组织答案。</p><p>(2)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故应运用物质、意识及规律的相关理论观点对材料进行分析。新构想的提出符合长沙实际,会推动长沙经济的发展,尊重了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反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论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9月3曰“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举行了阅兵式。其实,世界各国都会在某个特殊日子举行阅兵式,对于中国人来说,历次阅兵式旨在让身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检阅,既彰显国威,又激励国人斗志奋进。对于飞速发展,快速崛起的中国来说,每一次阅兵式都有新的含义,都彰显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蓬勃朝气。</p><p>(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举行阅兵式的意义。</p><p>(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家举行阅兵式活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振奋人心,促进社会发展。(4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举办阅兵式活动有利于彰显国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举办阅兵式活动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塑造人生。(4分)(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的角度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p><p>(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梢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梢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2分)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和结合。(2分)</p><p>【解析】(1)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举行阅兵式的意义。举行阅兵式也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因此本问可理解为举行文化活动的意义,再进一步可抽象为文化的作用。据此,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理论从举行阅兵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文化政治的影响、对人的作用这三个角度来回答。</p><p>(2)本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设问要求我们回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问题较易回答,运用书本知识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