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二十四节气” 成功申遗</p><p>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p><p>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p><p>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继承,文化自信,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非古代科技,故①错误;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说明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故②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材料表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故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文化的包容性,故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这</p><p>①表明国家依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大力提高按劳分配所得比例</p><p>②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p><p>③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p><p>④表明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更加重视效率</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准确识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这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故②③符合题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不是提高按劳分配所得比例,而是提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例,故①不符合题意;初次分配既要重视效率,也要重视公平,故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以2636张赞成票,131张反对票,83张弃权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p><p>A. 立法权 B. 监督权 C. 决定权 D. 任免权</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关键是把握材料有效信息。全国人大“以2636张赞成票,131张反对票,83张弃权票”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表明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在行使最高立法权,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 材料一 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仰,仅在台湾供奉郑成功的祠、庙、堂约有170多处,信众达200多万人。</p><p> 近日,规模盛大的闽台民俗阵头踩街活动拉开了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的序幕,台湾12间庙宇300多位信众带了15尊神像、7座神轿前来参加文化节。此次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以“中国梦·两岸情”为主题,主要活动包括首场两岸三地民俗秀“阵头踩街”、首届两岸三地少儿闽南语讲古电视大赛、两岸共祭郑成功大典、两岸百名青少年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梦·两岸情”主题书画展等。</p><p>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出现了某些人的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诚信缺少等现象,一些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海峡两岸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有何意义?</p><p>(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必要性? </p><p>(3)为推动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成功举办,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通过举办郑成功文化节,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促进两岸文化和政治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文化节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的精神世界。(2)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实践基础之上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促进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克服信仰缺失,树立理想信念,做出正确人生道路选择。</p><p>(3)充分发挥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发掘和利用好郑成功事迹的文化内涵;立足实践,紧密结合海峡两岸的实践,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p><p>【解析】</p><p>此题以海峡两岸举办郑成功文化节和国内存在信仰迷失的现象为背景,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考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对人的影响、价值观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说明海峡两岸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有何意义,属于说明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作答:通过举办郑成功文化节,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作用,促进两岸文化和政治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文化节活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的精神世界。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2)此题考查价值观的作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此题要求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围绕以下角度进行作答: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立足实践基础之上的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促进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克服信仰缺失,树立理想信念,做出正确人生道路选择。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p>(3)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此题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作答,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要求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围绕以下角度进行作答:充分发挥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发掘和利用好郑成功事迹的文化内涵;立足实践,紧密结合海峡两岸的实践,创新活动内容与方式。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