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8:49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进入新世纪以来,11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对“三农”的要求,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惠农”。在2014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又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下,对强化农村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p><p>①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  </p><p>②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p><p>③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p><p>④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是立足于实际,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一个不断克服谬误,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天文学家估算:宇宙中95%以上是人类还没有弄清楚的暗物质(26.8%)和暗能量(68.3%),只有不到5%是已知的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据此可知</p><p>A. 天文学家大都是不可知论者</p><p>B. 暗物质是哲学上所说的物质</p><p>C. 人们无法证明定律的确定性</p><p>D. 世界还存在着尚未认识之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宇宙中95%以上是人类还没有弄清楚的暗物质(26.8%)和暗能量(68.3%),只有不到5%是已知的普通物质”,说明世界还存在着尚未认识之物,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说法错误,材料中的“暗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排除;C属于不可知论,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因为</p><p>A. 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实践服务</p><p>B.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C.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p><p>D. 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就没有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实践</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p><p>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 </p><p>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p><p>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p><p>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人工负离子并不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够超越和住在自然界,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p><p>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p><p>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C正确;A本身正确,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忽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D说法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景中院士在其著作《数学与哲学》中指出,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这说明()</p><p>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p><p>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D. 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侧重点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选;B项夸大了哲学作用,不选;D项缩小了哲学的领域,不选。C项正确揭示了材料主旨,所以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   )</p><p>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p><p>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p><p>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p><p>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形式的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物质世界,因此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把客观的内容加工成主观的意识,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排除;C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产物,离开了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选项与其包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p><p>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p><p>B.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p><p>C.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D.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观点认为物质是绝对运动的,但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属于诡辩论和相对主义观点,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强调的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排除;B不符合题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排除;D不符合题意,“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观点否认了实践的</p><p>A. 能动性    B. 客观物质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是动物的本能,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类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有着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p><p>A. 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p><p>B. 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p><p>C. 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p><p>D. 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是诡辩论。“静既含动动不舍静”承认运动和静止的统一。是辩证法。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p><p>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元气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认为世界是绝对运动的,而且否认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顺序是①一③一④,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p><p>A. 实践的历史性    B. 实践的能动性    C. 实践的客观性    D. 实践的主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有的人认为愚公真“愚”,他认为可以通过炸药将山移走,没有认识到那个时代是没有炸药的客观实际情况,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历史性。故A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p><p>A.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p><p>B. 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p><p>C.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p>D. 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孟子》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C说法正确。A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D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消灭、创造规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2年6月18日 ,搭载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在飞船交会对接过程中,两个航天器都保持高速运行,时速为28000公里以上,并且处于同一条轴线上,相对速度接近于0,如果计算不准确,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下列句子中所含哲理最能反映这一状态的是</p><p>①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p><p>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p><p>③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p><p>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两个航天器都保持高速运行”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并且处于同一条轴线上,相对速度接近于0”强调的是相对静止。因此题意说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的观点认为物质是绝对运动的,但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属于诡辩论和相对主义观点,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强调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孔子的思想一样,老子的思想也有着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它是“专气致柔如婴儿”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则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权术和阴谋。从哲学上讲,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p><p>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p>C.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p><p>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专气致柔如婴儿”强调的是世界观;“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调的是方法论。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名为“小优”的机器人,全身由“超级脑、千里眼、第六感、神行腿”等部件组成,是全球首款可以通过自我思维不断人工智能生长的中英文双智能机器人,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人的部分属性,可以实现部分人与“人”的沟通。材料中的“小优”机器人表明                                                        </p><p>①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p><p>②机器人可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p><p>③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的思维</p><p>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小优”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可以通过自我思维不断人工智能生长的中英文双智能机器人,只能说明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的思维,但是它不可能具有独立意识的,“小优”的机器人,全身由“超级脑、千里眼、第六感、神行腿”等部件组成说明机器人可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④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因此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p><p>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p><p>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p><p>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p><p>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出现不同的农村改革,这些改革认识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人们活动认识,除了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p><p>①杞人忧天  </p><p>②用烛光装满小屋  </p><p>③拔苗助长  </p><p>④司马光砸缸</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p><p>A. 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p><p>B. 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p><p>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p><p>D. 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知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正确;A B 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因为</p><p>①哲学社会科学产生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p><p>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每个公民都形成世界观 </p><p>③真正的哲学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社会发展 </p><p>④作为科学的世界观,真正的哲学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想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p><p>A.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解释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C.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强调哲学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p><p>A. 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p><p>C. 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p><p>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命由天定是世界观,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故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近几年,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如哥伦比亚西南部地震、智利伊基克地震、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等。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地面升降、裂缝,山崩,堵塞河道形成湖泊,道路扭曲,河流移位等,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也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p><p>材料二 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p><p>(1)请你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p><p>(2)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科学家坚信能够找到准确预测地震方法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地震的发生造成了地面升降、形成湖泊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正是由于地球上山山水水的不断运动,才书写着大地变迁历史。</p><p>(2)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地震的运动也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及运动规律性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材料。解答本题必须认真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关键性的语句,再从中概括出相应的哲学道理。题中材料“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也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转移,体现了世界物质性;也体现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p><p>(2)本题考查意识能动作用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要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科学家坚信能够找到准确预测地震方法的依据,要根据对材料的解读选择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材料中提到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从规律的客观性,人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角度分析人类可以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一也。”</p><p>材料二  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p><p>材料三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p><p>材料四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p><p>材料五  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p><p>(1)上述材料五则材料观点个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p><p>(2)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王夫之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p><p>.  培根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p>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2)相同点:这五个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及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p><p>不同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p><p>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材料中王夫之,培根,毛泽东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王守仁,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p><p>【解析】略</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p><p>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 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p><p>【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创设背景,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要调动知识,分析唯物论的主要观点。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面对……形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等,分别从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规律的客观性等角度回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