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8:21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汤显祖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一座丰碑,和莎士比亚一起被誉为同时代东西方两大文学巨匠。2016年9月13日,大型世界巡回展览“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巴黎开幕。这一活动有利于</p><p>①推动中国接纳外域各种文化在中国的传播</p><p>②回望历史、重温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p><p>③解读东西方文化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p><p>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引领各民族文化发展方向</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中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①题肢错误,不选。④题肢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不选。②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深挖平凡人生,传递爱与正能量,以关注人文情怀的内容博得了百姓的盛赞。这说明</p><p>①文化作品总是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③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p><p>④文化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题肢错误,不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题肢错误,不选。②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郑州街头展出,这些篆刻在牛骨或龟骨之上的文字个个生动形象,过往市民不断驻足观看,称叹连连。上述材料表明</p><p>①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p><p>②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题干不涉及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①题肢无关,不选。本题材料是强调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④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②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已于2016年暑假开幕,门票遭秒杀,试运营的前23天,游客到访数累计达到96万人次,每日游客峰值为11万人次。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p><p>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p>②商业贸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p>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题干中不涉及商业贸易,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不起决定性作用,④题肢错误,不选。①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顾我们身边,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并出席APEC会议</p><p>②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4月12日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p><p>③2016年7月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④苹果公司推出香槟色手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现象。①题肢属于政治现象,不选。④题肢属于经济现象,不选。②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句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是</p><p>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句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故C入选。团结统一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故排除A。爱好和平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故排除B。自强不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故排除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景观,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释的民风人情。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p><p>①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p><p>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p><p>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④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李白的《小桃源》这首诗刻画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景观,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可以看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古老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③④入选。①题肢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元素成为热门话题。在赛场外,拔火罐不再是中国运动员独家“秘籍”,很多外国运动员也享受这一古老中国疗法的独特魅力,变成拔罐的“粉丝”。这说明</p><p>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体育活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p><p>③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p><p>④不同文化可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题干主旨是中国元素成为热门话题,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而没有提到中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④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①②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西湖震撼“绽放”,不仅展示了中国江南的风韵,更结合了西方的艺术气息,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由此可见</p><p>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走向同一</p><p>②文化影响着政治的发展</p><p>③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p><p>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①题肢表述错误,不选。题干不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甲骨文记忆”展览精选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甲骨珍品65件,包括祭祀、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主题,通过展示甲骨实物、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研究成果集锦以及器物等,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甲骨文记忆”展览</p><p>①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p><p>②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p><p>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p><p>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题肢②说法错误,中国典籍丰富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题目中,“甲骨文记忆”展览一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故③④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十大流行语中,既有“供给侧”“工匠精神”等政经领域产生的新词入选,也有“洪荒之力”“小目标”“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于网络的语言。这表明</p><p>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p><p>B. 流行文化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p><p>C. 人们的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p><p>D. 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优秀文化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B题肢错误,不选。CD题肢与题意无关,不选。A题肢正确表达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关系,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保护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响应,社会公众参与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与积极性不断增强。重视保护,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p>①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p><p>②对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p>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样重要</p><p>④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定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因为它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提高文化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④正确;①不选,因为此举和丰富文化内涵无关;③不选,因为我们重视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会议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p><p>①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消除乡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p><p>②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群众生活上的困难</p><p>③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递正能量</p><p>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题肢消除乡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说法绝对,不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不涉及经济效益,②题肢错误,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最近,一篇“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报道在朋友圈刷屏,疯狂的奥数搅得全国很多城市高烧不退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再思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教育</p><p>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②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p><p>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④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②题肢错误,不选。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题肢错误,不选。①③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重庆轨道集团将2000册书籍投放在重庆轻轨及地铁车厢空座上。民众可免费阅读这些图书,读完后放回商场、公园等公共休闲区,帮它长期在城市里“漂流”。这一文化活动</p><p>A. 丰富文化传播形式,形成良好文明风尚</p><p>B. 增强文化感染力量,继承我国传统文化</p><p>C. 促进多样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发展</p><p>D. 适合大众文化需求,成为传播主要手段</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题干中的图书不限于传统图书,B题肢不选。题干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C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D题肢错误,不选。A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比较有名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刺绣。这说明</p><p>①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p><p>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p><p>③我国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p><p>④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题肢④说法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题目说明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我国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故②题肢③说法正确入选。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语委主任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建设,规范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p><p>A. 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p><p>B. 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世界人民所通用</p><p>C. 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p><p>D. 汉字显示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故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故C选项表述符合题意入选。A选项错误,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B选项错误,与事实不符。D选项表述错误。不是各民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伙跳河救人,上岸发现钱包被盗。这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p><p>①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p><p>②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p>③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道德情操</p><p>④要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题干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③题肢强调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不选。题干不涉及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④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①②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p><p>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p><p>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你的名字》的动漫是从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强调继承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作用。B题肢符合题意,入选。ACD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关键词》是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尊重其他国家文化,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③创新传播方式,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p><p>【解析】本题以《中国关键词》让世界读懂中国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大众传媒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外延式主观题。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材料中《中国关键词》之所以被世界读懂,主要有以下几点: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能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三个层次内容,然后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有何要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长征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p><p>(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弘扬长征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长征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p><p>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解析】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怎样弘扬民族精神。知识跨越较小,难度不高。</p><p>(1)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属于内涵式主观题,主要考查对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结合材料作简单分析即可,本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情况。</p><p>(2)本题以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只要能掌握相关主干知识的考点,有条理的组织答案即可。另外,注意本题的要求是对青年学生的,不要泛泛而谈,组织答案要有针对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每天大量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都是在网络媒体上迅速生成、扩散、发酵的,加之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民的急剧增加,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抵制新传媒的弊端。②随着文化思想交流、交织与交锋,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碰撞,需要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必须通过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体现。</p><p>【解析】本题以互联网时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生活有喜有忧,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分析材料可知,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的不良现象。面对这一现实情况,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题是意义类主观题,注意答题模式的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要让长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谐度和持续度。只有文化这一软资源、智力资源、历史资源、非物质资源、创新资源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才能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人的品质、创新经济,减少对物质的消耗,使经济社会得到平衡,人地关系达到和谐。 </p><p>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角度,阐释专家观点的合理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为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长江经济带灿烂的文化有助于激发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③文化是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p><p>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解析】本题以专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优秀文化素质人生等相关知识。属于外延式主观题。分析本题时,首先对文化作用的知识要能够形成一个宏观的体系。然后针对材料中专家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的依据分别结合上述知识作答即可。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注意答题模式的合理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