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p><p>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p><p>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p><p>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治国理念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发展与丰富,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A和题意不符;B是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认识的发展,但是没有涉及到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和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1】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p><p>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p><p>A. 认识的重要来源 B. 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类认识的目的 D. 检验认识的标准</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本题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的珠算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③选项表述错误,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选项表述错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题目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故①②入选。选A。</p><p>【2】题目中,基于人类的环境、生态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B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p><p>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p><p>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月18日下午顺利返回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这进一步佐证了:</p><p>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p><p>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p><p>③世上没有尚未揭示的事物,只有不可揭示的事物<br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决定的客观存在<br /><br /> </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错误,排除;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④错误,排除;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这进一步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利用,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①②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从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的发射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并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这说明:</p><p>①人类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创造规律</p><p>②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必须实践</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p><p>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创造规律,①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必须实践,材料体现了这一点,②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③错误;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p><p> 材料二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p><p>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设问指向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解答时先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主要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围绕知识分析这样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依据、方法论要求、现实意义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p><p>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p><p>【解析】本题以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中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首先,考生可以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的作用角度说明,抗战精神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从而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