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旧城四合院空间逐渐破碎化,随着那些曾经的老房子的消失,它们独特的四合院生活方式及传统的胡同文化也悄然逝去。这说明在旧城区重建过程中应</p><p>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失文化载体 </p><p>②将整个城区统筹规划,不失文化灵魂</p><p>③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还原特定历史环境 </p><p>④发挥传统建筑的经济功能,助推城市经济</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中“全面复原旧城区原貌”的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传统的建筑在逐步的消失,这告诉我们在城区重建过程中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失文化载体,将整个城区统筹规划,不失文化灵魂。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p><p>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最忆是杭州》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引起巨大反响,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正确;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促进文化发展,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以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为内容,通过准确的思想定位、糟心的总体设计、丰富的艺术手段、精美的舞台呈现,唱响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声音。中国民歌是</p><p>①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p><p>②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p><p>③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作用</p><p>④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民歌并不能为时代发展提供方向保证,①不选;中国民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着独特作用,②正确;“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夸大了民歌的作用,③不选;中国民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高迪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这句话体现了</p><p>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p><p>B. 存在与思维的斗争性</p><p>C.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p><p>D. 意识反映物质的真实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A与题无关;思维与存在的斗争性是矛盾的观点,B与题无关;高迪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是指人的认识离不开社会,意识由物质决定,故C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能说意识就如实反映物质的真实性,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最近,《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一个老牌贫困村的扶贫怪事:地方干部为村民寻求务工机会,村民以誓吃不惯外地大米”为由拒绝:地方干部为贫困户提供鸽苗,村民把鸽子养大后卖掉,没买新鸽苗却把钱花个精光;地方干部为村民脱贫殚精竭虑,贫困户却为自己生了4个儿子而骄傲,以为孩子长大了就能过好日子……思想现念层面的贫乏,缺少改变现状的志气,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解决好这些“非物质”问题,才能真正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p><p>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p><p> </p><p>材料二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l: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p><p>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国家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首要方面,重点要求: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等。</p><p>(2)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一为“我要劳动”。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实现这一转变。</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p><p>(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塑造劳动最美的价值观。</p><p>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p><p>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热爱劳动。</p><p>【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和劳动教育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回答本题要注意“志”和“智”在哲学上强调了意识的作用,所以考生要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方面来分析。考生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等方面来分析。</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一为“我要劳动”,为措施类主观试题。要想让学生的内心发生转变,需要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即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热爱劳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J信、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弘扬长征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这—代的长征路。”</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p><p>材料二 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采用“戏说”“爆料一“揭秘”之类的手段,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基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p><p>②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长征精神能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p><p>③长征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弘扬长征精神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④长征精神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把握,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p><p>(2)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p><p>②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遮蔽了真相,是错误的意识,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p><p>③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p><p>答案示例:</p><p>④主题: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依据:意识能动作用;文化影响人。</p><p>【解析】本题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网上肆意歪曲长征历史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长征精神是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有利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能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把握,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p><p>(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首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正误之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材料中歪曲历史是错误的意识的表现;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p><p>(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围绕主题,并写出理论依据,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其依据就是意识的反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