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二4月检测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跟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bf8c50d9/SYS201801021905011404559695_ST/SYS201801021905011404559695_ST.001.png" width="243"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②解决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p><p>③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可知,漫画启示我们解决矛盾要善于抓住重点,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效率与收益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该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从哲学角度看,该图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bf8c50d9/SYS201801021905012341186694_ST/SYS201801021905012341186694_ST.001.png" width="209"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要把握好事物量变的“度”</p><p>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③规范分配关系,控制收入差距</p><p>④要有联系、发展的关系看问题</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通过阅读图片可知,适当的收入差距能够效率,但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率就会降低,这启示我们要把握好事物量变的“度”,要有联系、发展的关系看问题,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③属于经济学层面,而不是哲学层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全生产是 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p><p>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p><p>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p><p>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p><p>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意强调安全意识的作用,因为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②③项符合原因;人的意识对实践发展的方向、进程结果和性质不能起决定作用,①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称谷雨为三侯:“一侯萍始生;二侯鸣鸠拂其羽;三侯戴胜隆于桑。”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达到黄金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p><p>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p><p>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p><p>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对自然的征服</p><p>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谷雨资料卡”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客观联系,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排除;④说法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p><p>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p><p>④“天气阳,地区阴”、“天圆地方”</p><p>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由此可见,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选项④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式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p><p>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行动的依据,不能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依据。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人工影响天气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的活动,②④表述正确。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眼凡胎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由于其暴露社会某些黑暗面的同时也暴露了某些人的隐私,江苏省某市曾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引起一片哗然。下列对“人肉搜索”现象认识正确的有</p><p>①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人肉搜索”有其存在的理由</p><p>②对“人肉搜索”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但可以全盘肯定</p><p>③“人肉搜索”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p><p>④对“人肉搜索”的否定纯粹是人为的外力的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人肉搜索在暴露社会黑暗面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从当今时代的社会条件来说,有其存在的理由,①说法正确;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③说法正确;对“人肉搜索”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一条鳄鱼咬住了你的脚,那你试图用手去帮助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手脚,你越挣扎就被搅得越厉害,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住性命。这个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告诉我们</p><p>A. 部分依赖于整体并服务于整体</p><p>B. 要注意把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C. 要着眼整体,寻求最优目标</p><p>D. 关键时候要勇敢放弃次要矛盾</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材料中强调了我们要“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即要着眼于整体,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草药当茶饮,以为中药当茶饮会有保健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草药是不宜长期当作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比如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的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泡饮。这一事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中事例中草药是不宜长期当作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故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选项观点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不是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细菌”。上述事实表明</p><p>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p><p>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p><p>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超级病菌”,说明了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始终” 说法过于绝对;④中“回归”说法错误,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回归。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 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p><p>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洋,这是生态</p><p>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p><p>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p><p>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p><p>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p><p>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题肢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月29日,国务院印发通知,要求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多来形成的一批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这表明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要善于分辨矛盾的特殊性</p><p>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善于概括矛盾的普遍性</p><p>③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要坚持用特殊性指导普遍性</p><p>④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我国首先在自贸区进行试验,然后将在自贸区获得的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应用到其他地方进行推广,体现出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用普遍 性指导特殊性;再者,试点的经验是通过某个或某些个别地区的试验获得的,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善于概括矛盾的普遍性。故D选项正确。①③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特莱法则”(又成80:20法则),它的涵义是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主张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不必面面俱到,而应侧重于关键的20%,再以这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马莱特法则”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A. 要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p><p>B.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此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p><p>C. 要先试验后推广,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p><p>D. 要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中把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20%是关键部分,侧重于20%,搞好20%,再以这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这说明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以此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B说法正确;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A说法错误;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5年4月5日,清明到来,祭品市场销售也进入最高峰。一些“豪车”“豪宅”节前就卖光了。祭品方面,除了最新的“iPhone6”,还有各式电话卡、红包卡,可以往冥间给先人派红包,最贴心的是就连“自白神器”——自拍杆都有卖了。这些产品制作精良,大到外观,小至插槽,都最大限度地还原物品原貌。有店主说,卖这类祭品是为了“让先人也能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属于</p><p>A. 朴素唯物主义</p><p>B. 辩证唯物主义</p><p>C. 主观唯心主义</p><p>D. 客观唯心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材料中的行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汇里,科技与创新方面的卓笔浓墨重彩,如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创客”等。从哲学角度看,强调创新是因为它</p><p>A.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B. 要求我们敢于寻找新思路</p><p>C. 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p><p>D. 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创新的意义,可用排除法来做。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是错误的;B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B;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但不是决定作用,C是错误的;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说法正确且构成本题的原因,适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展望未来,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但是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三是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定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运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的实现。</p><p>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这是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考虑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不同的政治环境,制定合理目标。②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统筹规划战略目标,优化组合,综合各个方面,制定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实现质的飞跃。</p><p>【解析】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针对材料“要充分考虑到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状况,以及各国的不同政治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照顾各国的舒适度”可以从矛盾的特殊性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针对材料“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考生可以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角度,要重视量的积累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针对材料“要加强战略自觉和统筹规划”可以从系统优化法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p><p>依据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四个全面”战略蕴含的哲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全面”战略针对中国“发展起来之后”的实践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中国“发展起来之后”的实践,对中国的发展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个全面”战略正是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解析】本题以“四个全面”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从“求索真理的历程” 角度分析“四个全面”战略蕴含的哲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解答时注意限定的知识是“求索真理的历程”,即认识论的内容,注意结合材料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并指出,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国家确定在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所有试点要以改革为统领,按照中央统筹规划、地方为主、综合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为切入点。</p><p>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如何体现坚持矛盾分析法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试点先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③“贵在核心、着力解决” 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地方为主、综合推进” 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p><p>【解析】本题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如何体现坚持矛盾分析法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分析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矛盾分析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原理和材料要一一对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p><p>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4分)</p><p>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或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或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立法法的修改既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反映,又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p><p>【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指向明确,考生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立法工作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具体分析,二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立法法的修改属于正确的意识,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到理论联系材料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