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p><p>①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 </p><p>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p><p>③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p><p>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③ 项符合题意;选项①在题中没有体现;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选项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p><p>A. 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文化</p><p>B.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p><p>C.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p><p>D. 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属于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选项D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p><p>①兼收并蓄,继承一切传统文化 </p><p>②坚持继承与批判的统一 </p><p>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p><p>④只要是传统的都是过时的,应该彻底摒弃传统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④错误。正确选项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p><p>A. 知识的重要性</p><p>B. 文化传播的重要性</p><p>C. 文化传播比文化创造更重要</p><p>D. 知识的力量在于传播</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强调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选项B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而不是知识的重要性,选项A不符合题意;题中只是强调传播重要,并没有说谁更重要,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D误解了这句名言。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p><p>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p><p>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p><p>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彩色 </p><p>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材料中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等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选B。①错误, 代表中华文化前进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错误,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是因为 </p><p>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p><p>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p><p>③传统习俗与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p><p>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凝固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传统习俗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是因为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即继承性、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①② 项符合题意;传统习俗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选项③认识错误;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选项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p><p>B. “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p><p>C. 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p><p>D. 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逆向思维题。“第五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大众传媒的消失,选项C说法不正确,可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p><p>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B.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p><p>C. 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p><p>D. 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诸子百家这一思想运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B正确且适合题意;A CD在材料中都未涉及,都不适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p><p>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 </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 </p><p>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 </p><p>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伴随着商业贸易,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故题肢①正确。“一带一路”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④不反映“一带一路”的影响,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p><p>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p><p>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p><p>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p><p>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强调的是教育对于儒家思想传播的作用,②③ 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①项错误;儒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但其本身并不就是教育思想,选项④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李白梦游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怀;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这些语句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主要是因为</p><p>A.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p><p>B.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C.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p><p>D. 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些语句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主要是因为这些诗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憾,力量倍增。B项符合题意。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p><p>A. 潜移默化的特点</p><p>B. 深远持久的特点</p><p>C. 健康向上的特点</p><p>D. 消极被动的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小离开家乡到满头白发回到家乡,乡音都难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时,贾母作为长辈也要对自己的孙女跪拜。这种情况主要体现的是文化因素中 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p><p>A. 价值观念 B. 风俗习惯 C. 文化程度 D. 思想情感</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方式交往。根据题意应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势恢弘的全盛时代是指</p><p>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中,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p><p>①热情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p><p>②积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p><p>③保护民族文化,抵制一切西方文化 </p><p>④以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标准</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选项①②观点正确,选项 ③④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p><p>A.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p><p>B. 各国文化同步发展</p><p>C. 各国文化完全趋同</p><p>D. 各国文化消除冲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均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同时又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这表明</p><p>A. 文化是民族的</p><p>B. 文化是世界的</p><p>C.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点</p><p>D.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同时又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既强调个性,又强调共性,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选项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把每年的6月13日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因为 ( )</p><p>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p><p>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p><p>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④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对民族节日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p><p>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p><p>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 </p><p>③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p><p>④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p><p>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④正确;②项表述错误;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而不是全部内容,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唐代另一位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一典型事例表明 </p><p>①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p><p>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p><p>③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p><p>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意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选项①表述错误;题意强调的文化创新的作用,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新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p><p>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p><p>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C.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p><p>D. 文化一旦产生,就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项正确;选项A“能自然而然地转化”认识错误;C项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 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产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美国</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3%</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超过20%</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足4%</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r></table><p> </p><p>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p><p>材料二: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提出“建立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p><p>材料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时期。为此,我们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中竞争的重要因素。④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p><p>【解析】属于原因类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上述材料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现状和差距。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有了紧迫感和使命感,联系文化生活知识,可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等知识加以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善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p><p>材料二: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p><p>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1)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体现了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基本特征;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善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p><p>(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固有文化与佛教相互影响和融合;中国文化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国文化与佛教的融合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体现了这一点。</p><p>【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善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要谈出包容性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固有文化与佛教相互影响和融合;中国文化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说明了这一点。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一些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梁祝》的故事是古代中国的,源于中国的传统戏曲,而表现形式是源于西方的小提琴协奏,它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p><p>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说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梁祝》的创作是立足于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梁祝》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梁祝》的创作在学习、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解析】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属于措施类问题。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来回答,可锁定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知识点。《梁祝》的创作是立足于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的伟大实践。对应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梁祝》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对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梁祝》的创作在学习、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