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画家齐白石桃李满天下,但他却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他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p><p>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p>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p><p>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p><p>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和矛盾的特殊性。“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表明对待老师的经验,既要肯定,又要否定,②题肢符合题意,入选。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才能学有所成,④题肢入选。①③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杜牧的《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p><p>①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充满偶然性和曲折性,要正视现实 </p><p>②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善于谋略 </p><p>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抓住机遇 </p><p>④胜和败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创造条件</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矛盾双方的转化。题干中 “胜败兵家事”、“卷土可重来”表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①题肢入选。失败之后可以卷土重来,走向成功,表明矛盾双方的转化,④题肢入选。②③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念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印发了《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试行)》,并发出通知,选择辽宁省和天津开展单位公务卡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举措的哲学依据是</p><p>①矛盾的特殊性指导着矛盾的普遍性 </p><p>②要勇于去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p><p>③要充分把握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p><p>④矛盾的特殊性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p><p>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导矛盾的特殊性,①题肢错误,不选。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1日天津地区普遍出现中到大雪,针对此次降雪天气,天津市气象局提早预报、及时预报,为全市各部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p><p>B. 实践经济是取得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p><p>C.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p><p>D.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利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大气运动始终都有其自身的规律。B选项表述错误,实践经验不是人们准确预报天气的前提和基础。C选项表述错误,表述与事实不符。题目表明了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利用。故D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有车一族”,停车难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痛”。最近,某高校飞轮式停车机器人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还优化了停车环境。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p><p>①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 </p><p>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 </p><p>④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题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不选。②题肢没有反映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与题干无关,不选。③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近日爆红,许多游客来到“三生石”前拍留影拍照其中有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名字的桥段,有不少网友“入戏太深”,认为在杭州三生石上刻上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就能成就好姻缘。网友的观点是</p><p>A. 主观唯心主义</p><p>B. 客观唯心主义</p><p>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两个分支。网友过分强调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可以成就美好姻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A题肢入选。BCD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p><p>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史上有 “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还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但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其与分歧都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都要依赖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漫画《爱斯基摩人教非洲人如何生活》。这幅漫画启示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bc120480/SYS201801021800163115549888_ST/SYS201801021800163115549888_ST.001.jpeg" width="125"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增强意识活动目的性,主动创造</p><p>B.办事情不能违背规律,量力而行</p><p>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p><p>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考生在解答这一类漫画选择题的时候,首先把握作者意图,注重对漫画的分析,得出结论。爱斯基摩人教非洲人盖冰屋,脱离了非洲人热带生活的实际,忽视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漫画讽刺了这种想问题办事情脱离实际的现象,故本题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说:“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p><p>②要取得成功必须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p><p>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p><p>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说明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项中的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改革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大胆探索、敢于涉险,还要架起桥梁过河,明确分工、精心设计。 材料体现了( )</p><p>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中要注意协调配合</p><p>②改革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要全面推进,又要在关键领域有所突破</p><p>③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改革的目的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p><p>④改革是充满挑战的事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改革。题干中改革要大胆探索,所以④题肢入选。改革要明确分工、精心设计,①题肢入选。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说法不严密,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将开启人类观测和研究宇宙的全新工具,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填补了最后一块验证空白。在引力波探测的牵引下,将会带动激光、材料、光学等诸多学科前沿的发展。这体现了</p><p>①认识总是在不断的反复中获得发展 </p><p>②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提供认识工具</p><p>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p><p>④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在实践中得到发展,①题肢错误,不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③题肢错误,不选。②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起正式施行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取消暂住证,全面实施居住证,从制度上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从唯物史观看,暂改居( )</p><p>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体现 </p><p>②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体现 </p><p>③体现出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 </p><p>④体现出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暂改居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体现,排除①,②适合题意;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取消暂住证,全面实施居住证,这体现了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③适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不可能没有敌人,但我们决不能没有朋友。我们要感谢敌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坚强;我们更要感谢朋友,是朋友使我们战胜敌人!”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p><p>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p><p>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p><p>④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我们要感谢敌人表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也表明联系的条件性,②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①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说法错误,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期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p><p>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p><p>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的特点。真理发展的基础是实践,①题肢错误,不选。题干不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③题肢不选。②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p><p>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 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有效融通。</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融通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p><p> </p></div></div>
<div><p>【答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交流中提升。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又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做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条件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辩证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它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社会主义文化也不例外。</p><p>【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的创新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属于外延式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宏观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四个板块。然后具体分析材料中传统文化的创新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答案即可。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四个板块内容分别结合材料,而不能仅从其中某一方面组织答案。本题是措施类主观题,注意答题模式的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神医偏方包治百病;吃碘盐可以防辐射;孕妇穿防辐射服可以保护胎儿;星座不合就分手吧…….近年来,类似这些不科学的说法颇为流行,并让一些人深信不疑。有媒体认为,我国目前的公众科学素质整体不高。而且许多人存在着“信则灵”等心态,导致各种伪科学流行一时。学者建议,拨开伪科学的外衣,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揭露伪科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要求媒体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拨开伪科学的外衣,需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谨言慎行,专家学者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避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为伪科学推波助澜;拨开伪科学的外衣,还需要公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迷信、贪小便宜等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p><p>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说明反对“伪科学”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伪科学作为错误的意识其传播会阻碍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规律;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伪科学传播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伪科学会影响人们精神状态,导致人们精神萎靡、悲观和丧失信心。</p><p>【解析】本题以反对“伪科学”为背景,考查意识的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属于内涵型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意识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性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反对“伪科学”这一背景材料组织答案即可,另外,本题是原因类主观题,注意答题模式的合理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及一线技术型职业存在偏见,且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为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辽宁省作出了进一步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重要决策,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等多项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比例达50%以上。</p><p>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辽宁省作出进一步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决策。</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激活高职教育办学活力是辽宁省基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作出的决策;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辽宁省作出这一决策适应了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这一决策有利于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技术型职业的偏见,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p><p>【解析】本题以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决策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内涵式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细节把握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然后具体结合辽宁省激活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背景及其意义组织答案即可。本题是体现类主观题,注意答题模式要符合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p><p> </p></div></div>
<div><p>【答案】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主次矛盾原理方法论也可)。</p><p>【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考查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属于外延式主观题,考查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迁移能力。首先,明确矛盾分析法的常用观点,然后,结合精准扶贫的政策内容,运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等相关知识作答即可。注意知识与材料的结合以及知识表述的准确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