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6:29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①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p><p>②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p><p>③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p><p>④客观上丰富和发展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①正确;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②正确;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无关,③不选;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与丰富和发展时代精神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功的企业必然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长期积累起来的东西,它会不知不觉融入到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这说明</p><p>①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p><p>②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p><p>③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p><p>④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员工</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不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①不选;“它会不知不觉融入到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这说明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③不选;“它会不知不觉融入到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这说明优秀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员工,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下列选项中,和这一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p><p>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p><p>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p>C.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p><p>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强调了实践的作用,故C选项表述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同。A选项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原理。B选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选项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原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斗拱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隼榫连接,</p><p>天衣无缝,美如莲花;而汉字也是由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编织的图画,它的节奏与旋律之美、变化与和谐之美,都与斗拱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中国元素</p><p>①生动地展示了区域文化独有的发展规律</p><p>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p><p>④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区域文化,①不选;斗拱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它的内容丰富博大精神,汉字与斗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都说明了这些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②正确;材料中的斗拱与汉字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③正确;汉字与斗拱等中国元素并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gt;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p><p>①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p><p>②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p><p>③教育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p><p>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①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所以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Ⅵsual</p><p>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成功实现了“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新媒体的发展</p><p>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p><p>②标志着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p><p>④表明科学技术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源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的高度,成功实现了让新闻更好看,这说明新媒体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①正确;大众传媒早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这次活动才确立的,②不选;材料表明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加生动形象,③正确;科学技术进步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继续对通州区一些村庄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此次发掘的汉代墓葬出土了陶狗、陶猪、陶鸡、陶鸭等动物造型的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状况和人们的富足生活。该考古发现佐证了</p><p>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p><p>②精神文化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p><p>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并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p><p>④精神文化的展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观点错误,①不选;出土的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状况和人们富足生活这佐证了精神文化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②正确;精神文化的价值也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③不选;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富足生活这佐证了精神文化的展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p><p>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p><p>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p><p>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p><p>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霍金的观点实质上是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是唯物主义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世界由水构成”都是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观点相符,②③正确;“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繁重的农业劳动之余,还挑灯夜读,形成了独特的耕读文化。从最初强调自食其力的自立精神,到“勤耕立家,苦读荣身”,再到“耕读传家”的人本精神,但耕读文化的精髓一直是儒家思想。这说明耕读文化</p><p> 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      </p><p>②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p><p> ③渗透在现实生活各个领域    </p><p>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①错误;从“耕读立家”到“耕读传家”这说明耕读文化具有继承性,“耕读文化的精髓一直是儒家思想”这说明耕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正确;“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材料中耕读文化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并流传到今天,说明耕读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p><p>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p><p>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p><p>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p><p>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说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思维的变化是对存在的反映,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9日中埃文化年闭幕式在广东广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中埃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2016年1月开幕的中埃文化年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文化年。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举办的文化年开幕式、由中埃演职人员联袂献上的《两个伟大文明对话》主题演出,到戏法、舞剑、古筝等一系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登上首届中非艺术节的舞台……在一年的时间里,中埃两国共同举办了约150项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电影电视、翻译出版、体育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将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推向高潮。这表明</p><p>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p><p>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观点错误,①不选;中埃两国共同举办了约150项文化交流活动,这表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正确;中埃两国进行文化交流,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从当面互诉衷肠,到驿寄梅花、鸿雁传书,再到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视频对话,愈来愈打破空间的限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毫无疑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带来了生产的革新与消费的转变。这说明</p><p>①科技发展水平决定文化发展水平    </p><p>②科技的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p><p>③网络的发展终将取代旧的传媒 </p><p>④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p><p>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科学技术水平影响文化发展水平,不是决定文化发展水平,①不选;材料表明科技的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②正确;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取代旧的传媒,③不选;“它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带来了生产的革新与消费的转变”这说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国家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是因为</p><p>①它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产品和经济发展的质量②它对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具有积极意义③政治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④我们需要借鉴工匠精神这种西方独特的文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弘扬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有利于提升社会产品和经济发展的质量,①正确;弘扬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具有积极意义,②正确;弘扬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是因为文化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是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不选;工匠精神不属于西方独特的文化,中国自古就有工匠精神,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汤若望、南怀仁到鲍罗廷、陈纳德,从天文历法、西方医学到国际贸易、现代军事,</p><p>这些“洋人顾问”带着专业技术、抱着特定使命踏上中国土地,试图用各自的方式“改变”中国,重构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p><p> ①文化的反作用受经济、政治的制约    </p><p>②民族文化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特征</p><p> ③各民族文化平等,要反对文化侵略    </p><p>④文明的对话不是为了改变,而在于交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这些“洋人顾问”试图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但受当时中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制约最终以失败告终,这说明文化的反作用受经济、政治的制约,①正确;民族文化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特征,因此外来文化不会轻易使其改变,②正确;“洋人顾问”对中国文化没有改造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当时我们反对文化侵略,③不选;这些“洋人顾问”是带着“改变”的目的来的,不是为了“交融”,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p><p>①文艺作品的创作要有独特的视角、个性的表达</p><p>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p><p>③优秀文艺作品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思想</p><p>④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文艺经典</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文艺作品创作要有独特的视角、个性的表达,①不选;“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这说明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②正确;“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说明文艺工作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文艺经典,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揭示了</p><p>①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p><p>②读书决定人的实践活动</p><p>③读书是培养高尚品格的唯一途径    </p><p>④读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腹有读书气自华”说明了读书能够培养人的气质,这揭示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①正确;读书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观点错误,②不选;读书并不是培养高尚品格的唯一途径,③错误;材料表明读书能提升人的精神世界,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引导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p><p> ①广大师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取决于正确的教育</p><p>②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价值观相应的也需要多元化</p><p>③“三观”对个人发展能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众参与</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教育不是万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并不是都取决于正确的教育,①不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说让价值观多元化,②不选;“三观”对个人发展能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③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众参与,所以要引导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    ) </p><p>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p><p>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属性,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中的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③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2016年11月26日,中国文化产业峰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峰会共享创意设计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新经济: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为主要学术议题,旨在搭建国内外文创领域“官产学”的对话平台,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略,以文化力量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p><p>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是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明确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④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p><p>【解析】本题以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为背景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唯物论的所包括的哲学道理,其次要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说明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文化产业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扶贫效果。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2014年到2015年,经过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与交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并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工作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2016年,我国扶贫工作在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取得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p><p>结合材料,说明中央扶贫思路的发展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14年到2015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并不断完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16年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证明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精准扶贫”是当前以及今后针对扶贫工作的指导原则,将对扶贫实践起到关键作用。</p><p>【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扶贫开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并不断完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证明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精准扶贫”是当前以及今后针对扶贫工作的指导原则,将对扶贫实践起到关键作用,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角度展开回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2016年12月12日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家风正,则民风淳。习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性。</p><p>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的要求。焦裕禄有“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多年以后,焦裕禄留下来的家训早己成为儿女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可以说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p>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知识,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p><p>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建设良好家风,要积极改造传统家风中哪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使其适应时代要求。</p><p>③传承良好家风,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若答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可以替代给分)</p><p>④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传承家风应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 </p><p>⑤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普遍性寓予特殊性之中。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p><p>【解析】本题以弘扬家风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是要组织好答案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p><p>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知识,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本题答题要求考生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首先,根据材料的表述,看到良好的家风对人、对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故考生可以从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可以从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家风的双重性;第三,材料中,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考生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