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科技人员广泛赞同和认可,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一些人在对相对论研究深入的同时提出了质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材料表明</p><p>①对同一事物人的认识不会相同 </p><p>②随着实践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p><p>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p><p>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同一事物人的认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①项错误;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②项错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一些人在对相对论研究深入的同时提出了质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③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是平稳的"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p><p>A. 认识依赖于实践、主观依赖于客观</p><p>B. 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p><p>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p><p>D.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但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当前,我们要积极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p><p>①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p><p>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p><p>③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着决定作用 </p><p>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之所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①②项符合题意;③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着决定作用说法错误;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p><p>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p><p>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p><p>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p><p>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也具有客观性,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具体形式,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者周国平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作家萧伯纳则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表明</p><p>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p><p>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③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p><p>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③选项表述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才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题中对人生的看法,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观点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生的快乐与悲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②符合题意;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于日全食出现的时间,覆盖的区域,现在天文学家都能作出精确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观了</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p><p>C.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D. 思维是存在的根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材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A项符合题意;BC项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样做的依据是</p><p>A. 根据需要构建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p><p>B. 注重系统优化,提升整体功能</p><p>C. 搞好关键部分,促进整体发展</p><p>D. 把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根据需要构建,应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构建,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要求;材料强调的是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C项与题意不符;把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运行5周年。两年来,中国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真正实现了跨区域“握手”,沿线地区的经济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建设京沪高铁说明</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p><p>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联系</p><p>C.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p><p>D. 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项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B项错误;C项正确;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如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在我国,小家电、制鞋、制衣等行业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地区集中化的制造业布局。集聚效应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①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 </p><p>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p><p>③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变化发展 </p><p>④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我国,小家电、制鞋、制衣等行业各自聚集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一种地区集中化的制造业布局。集聚效应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可以实现整体效应。同时说明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p><p>A.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p><p>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p><p>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p><p>D. 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意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C项符合题意;AB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统计,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1438次提到“改革”,相当于每个省至少提到46次。2017年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如此提及“改革”,更是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改革</p><p>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p><p>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p>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p><p>④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②项正确;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项错误;④项表述错误,排除;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p><p>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p><p>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p><p>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p><p>④离开了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明离开了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要性,②③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p><p>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p><p>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p><p>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p><p>④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日行一善”微信群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新学期开始,浙江多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共同发起了“蚂蚁助学计划”,发动大学生每月捐出2元钱,50个大学生组成一个“蚁窝”,资助一个蚂蚁宝宝(贫困地区小学生)。三月份,他们已经用875位大学生的捐款,资助了安徽省17名“蚂蚁宝宝”。这些大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p><p>A. 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p><p>B. 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p><p>D.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通过“蚂蚁助学计划”资助“蚂蚁宝宝”,这些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启示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项符合题意;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A项说法错误;B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p><p>B.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C.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p><p>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说明他们树立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辨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p><p>A.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p><p>B.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p><p>C.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项与题意相符;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世纪90年代,国外高温超导研究进入低谷,国内的研究也陷入困境。赵忠贤等科学家顶着压力坚持研究,经过无数次制备、观察、放弃、重新开始……一个个崭新的成果终于随之呈现。最后,以赵忠贤等为代表的铁基高温超导研发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由此可见</p><p>A.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B. 新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迂回反复的</p><p>C. 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p><p>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国内外高温超导都陷入低谷的情况下,赵忠贤等科学家顶着压力坚持研究,经过无数次制备、观察、放弃、重新开始,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很早就在生产活动中发现了圆周率问题;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经过反复演算,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近年来,人们借助计算机把圆周率精确到了难以想象的10万亿位。这说明</p><p>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           </p><p>②实践是人类认识得以最终完成的强大动力</p><p>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p><p>④新的认识总是在推翻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类对圆周率认识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伴随实践的发展认识在不断的深化,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认识得以最终完成”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是错误的;新的认识并非推翻原有认识,而是批判的继承原有认识,故④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p><p>A.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p><p>B.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p><p>C.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p><p>D. 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研究表明,眼睛与耳朵属于不同事物,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p><p>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p><p>②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p><p>③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p><p>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先行试点,找出共性,再推广,指导个性。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是认识的一般秩序,也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其辩证法依据是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③项符合题意;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但并不优于共性,②项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p><p>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p><p>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p><p>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p><p>《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成功案例。</p><p>(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p><p>(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群众观点。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考虑并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正确价值追求。</p><p>(2)例举: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②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④立足整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p><p>【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p><p>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要指出地位和作用);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正确价值追求。</p><p>第(2)问要求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问题开放,可用的方法论很多,围绕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等提方法论建议。注意建议要符合要求,具体可行,不要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成功举行。作为G20主席国,中国与各方协调沟通,为杭州峰会确立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和一系列重点议题。本次峰会,中国推动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及创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成果文件,达成了预期目标。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与共的态度和决心,通过G20峰会这个国际经济治理的最高平台,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p><p>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为峰会确定主题和议题,推动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和行动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②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体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与共的态度和决心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③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通过G20峰会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解析】本题要求说明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p><p>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两个方面,材料中中国为峰会确定主题和议题,推动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和行动计划,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体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与共的态度和决心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通过G20峰会转化成全球的共同行动,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要做到“四至”。一是至“理”,要将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二是至“善”,要以崇德向善的家庭文明为基础,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风”建设,涵养淳厚正派的家风;三是至“微”,家庭教育要从细微处入手,让文明风尚润物无声;四是至“诚”,要提升父母亲情心和责任心,将美好道德观念从父母长辈往下一代进行渲染和传递。</p><p>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p><p> </p></div></div>
<div><p>【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需要将美好道德观念从父母长辈往下一代进行渲染和传递。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家庭教育要从细微处入手,重视量的积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要将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p><p>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需要将美好道德观念从父母长辈往下一代进行渲染和传递。因为文明存在着联系和传承;家庭教育一定要从细微处入手,重视量的积累;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要将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传承好,因为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生态的重视,习近平同志可谓一以贯之。25年前他提出“绿色工程”,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10年前他提出“生态工程”,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他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p><p>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习近平同志工作实践的开展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推动认识,从“绿色工程”到“生态工程”再到“绿色发展”体现了这一点。(每个要点4分)</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过程。</p><p>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使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推动认识向前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