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6月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由此可知,文化自觉 ( )</p><p>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p><p>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p><p>③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p><p>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4日,央视综合频道揭晓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从身份不同、经历各异的获奖者身上,人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精神和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p><p>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p>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p>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④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③、④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24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两位音乐家的音乐分享交流会在贵阳某校成功举行。此次音乐交流会的成功举行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 )</p><p>①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p><p>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的借鉴和融合</p><p>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p><p>④都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能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美国文化的历史很短,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欧美以及联合国大会上的多次演讲中,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中国梦的需求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三重视角,向世界发出清晰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p><p>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p><p>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p><p>③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p><p>④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p><p>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而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①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项说法错误;②④项符合依据,可选;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p><p>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 </p><p>②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p><p>③家庭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p><p>④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信为重点,故①错误;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强调家庭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②正确;家庭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因果颠倒,材料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原因,故③错误;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是道德建设的要求,故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这体现</p><p>A.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p><p>B.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p><p>C. 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p><p>D.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2015年 11月 16日,环境保护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p><p> 个人自律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的主线,要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绿色公民。将每年6月设为“全民生态文明月”,将2016年设为“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年”,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海洋日等节日集中组织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p><p> 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树立并表彰节约消费榜样,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的热情,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新局面。</p><p>(1) 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p><p>材料二 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2016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p><p>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学会用他者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文化传播形式,要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做到“中为洋用”;要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赢得世界的掌声 。</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实践尤其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培育出来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通过学校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的教育,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修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等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开展,使人们自觉选择和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p><p> (2)①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国故事国际化讲述”中要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②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在经济、政治交往中要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文化魅力。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p><p>【解析】第(1)问要求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p><p>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锁定以上知识,结合材料逐一对应。如通过学校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加强学校的教育,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修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等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通过教育活动开展,使人们自觉选择和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p><p>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p><p>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 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坚持文化自觉和自信,在经济、政治交往中要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其次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同时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利用大众传媒等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的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45.6%,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p><p>(1)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p><p> </p><p> </p><p> </p><p>材料二:前年,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接待游客。可是在首日入场的3.6万名游客中,其中有一团600多人的广州旅行团,他们也带来一幕幕的“文化冲击”:有广州小男孩在浪漫的睡公主城堡前,光着屁股撒了一泡尿;有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或累极坐在草地上;由于天气较热,有的游客公然在路边和商场里躺下乘凉,有人甚至将衣服扒开,拉高上衣降温或者脱下鞋子;地上多了不少烟蒂、水瓶、纸巾和香口糖;在游乐项目“太空飞碟”前,一名排队等候的游客随手就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往旁边的花坛上扔去,还有游客向花坛里面吐痰……</p><p>(2)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改善这种现象提出你的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 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新特点。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 </p><p>(2)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文化也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了,不意味着文化也会自动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日益丰富,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p><p>②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p><p>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人民群众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p><p>④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p><p>【解析】关于第(1)问,要求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p><p> 互联时代对文化确实形成了冲击,要应对冲击,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大做强。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新特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 </p><p>关于第(2)问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改善这种现象提出你的建议。</p><p>提建议应切合实际,从以下方面提:</p><p>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说明经济发展了,不意味着文化也会自动发展。文化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进行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p><p>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才能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p><p>要引导人民群众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