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天才似乎脾气都非常火爆,多年来,坏脾气和天才之间的联系一直让人迷惑不解。荷兰的马泰斯招了一批学生志愿者,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有一半的学生被要求回忆某件让他们愤怒不已的事情,另一半学生则被要求产生悲伤的情绪。接下来,两组学生要在一场考察创造力的游戏中比拼。他们要在16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想出能改善心理学教育的方法。和马泰斯预料的一样,“愤怒”一组的学生的想法更加有创造性。这一实验表明</p><p>A.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p><p>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C. 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p><p>D. 意识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马泰斯的预料得到了证实,这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项正确;实践不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C项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不是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2016年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p><p>A. 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p><p>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p><p>C. 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p><p>D. 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应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出发点</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A项错误;“三权分置”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故材料没有体现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项不选;“三权分置”保留了原有的土地承包权,实现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这是对原有土地制度的辩证否定,是对已有土地制度的扬弃,C项正确;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应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不是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出发点,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再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这代表着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自贸区的试点探索体现了</p><p>①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自贸区建设的本质</p><p>②通过试点省市的“个性”经验,寻找可以完全效仿的“共性”方案</p><p>③通过研究特殊案例,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自贸区建设</p><p>④遵循了在“共性”指导下,研究各省份自贸区建设“个性”问题的原则</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自贸区的试点探索是为了丰富和完善整体的自贸区建设,不单是认识自贸区建设的本质,①不选;试点省市的“个性”经验,不是要寻找“完全”效仿,②错误;自贸区的试点探索,是要通过研究特殊案例,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自贸区建设,③正确;自贸区的试点探索,遵循了在“共性”指导下,研究各省份自贸区建设“个性”问题的原则,④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上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p><p>①干事创业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②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p><p>③认识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p><p>④实践要以正确认识为前提和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符合题意,故入选;②符合题意,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雄安新区的设立就是这一观点的体现,故入选;③说法错误,不入选;④说法错误,实践应该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故不选。</p><p>所以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基于(  )</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p><p>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p><p>④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并不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巧妙的方法,①不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不选;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③正确;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这是基于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的功能,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这说明</p><p>①社会意识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精神生活的反映</p><p>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③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p><p>④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p><p>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启示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是对材料的重复,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有相应精神力量的支撑。</p><p>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文明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p><p>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p><p>(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注重良好家风文化的理由。</p><p>(2)结合实际,就培育和倡导良好家风实践活动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不超过30个字)。</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家风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p><p>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良好的家风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p><p>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良好的家风文化有利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实现中华民族复兴。</p><p>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良好的家风文化可以让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p><p>值选择,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p><p>(2)答案示例:①标语:知行统一,行胜于言。②标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合理即可)</p><p>【解析】本题以我国重视家风建设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进行考查,主要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家风的理由,属于原因型的题目。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知识限定“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回答,考生仅需结合家风对社会的影响、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价值判断对价值选择的影响回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从培育和倡导良好家风实践活动,拟定两条标语,标语健康向上,对社会有重要影响,有可行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7年春节戏曲晚会“戏曲广播操”将戏曲视听这壶“老酒”搅入广播体操“旧瓶”,让人们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体会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获赞无数。“戏曲操”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陶冶了情操、普及了戏曲知识。它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创造性案例,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走进大众生活,对传承和发展戏曲大有裨益。无论是何种艺术,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活”起来。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调动和鼓励青年人参与,让生活中随处可见艺术的光影,是摆在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面前的课题。</p><p>(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戏曲广播操”获赞无数给艺术工作者的启示。</p><p>(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戏益艺术走进大众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戏曲广播操对艺术形式的创造性转化,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p><p>②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戏曲广播操丰富了大众生活,传承发展了戏曲艺术。</p><p>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传统戏曲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p><p>④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戏曲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戏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p><p>(2)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戏曲走进大众生活,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戏曲广播操”通过人民群众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满足了大众需求。③戏曲艺术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和鼓励群众参与,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p><p>【解析】本题以传统艺术创新形式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设置两问进行考查,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传统艺术“戏曲广播操”获赞中的启示,属于启示类题目。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答,考生仅需结合材料中“戏曲老酒”搅拌入“广播操”属于形式的创新,深得群众喜爱。</p><p>(2)本题要求考生用“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传统艺术为什么要走进大众生活,属于原因类型的题目。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选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回答,考生结合人民群众的作用的来回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