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p><p>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p><p>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到中小学。国学迅速升温有利于( )</p><p>①全面地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p><p>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民众的人文素养</p><p>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大繁荣</p><p>④发挥民族精神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①表述错误;国学升温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也有助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②③正确;国学不等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国学中并不完全是优秀传统文化,④与材料不符。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其中要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这样做的依据是( )</p><p>A.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B. 发展戏曲文化产业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p><p>C.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D.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是在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A符合题意;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而不是发展戏曲文化产业,故B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故C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深受网友喜爱。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p><p>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p><p>③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说明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过去优秀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p><p>A. 文比发展需要博采众长</p><p>B. 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p><p>C.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p><p>D.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A符合题意,“集众芳以为美”体现了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关系;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网络热词“蓝瘦香菇”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和“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一个普通的广西男孩因为在网上发了一段有地域特色的视频而瞬间走红,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模仿和分享。这表明( )</p><p>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p><p>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强大功能</p><p>③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p><p>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个普通的广西男孩因为在网上发了一段有地域特色的视频而瞬间走红,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模仿和分享”,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强大功能,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物质条件不提高,文化未必不能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无数经典故事。今天,我们重视家训家风,是因为</p><p>A. 家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p><p>C. 家风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注重家风建设,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优秀家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D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分别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它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p><p>①一定的社会文化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形成②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p><p>③传统文化是推动本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④传统文化应因时而变,不断注入时代内容。</p><p>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得出的,它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形成,文化先于当时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因时而变,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古装历史剧《羋月传》热播之后,剧中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服饰和发型等大遭网友吐槽“艳俗”、“穿越唐宋明淸”,甚至有网友表示,以后这类古装剧必须在后面加个说明:本剧过于夸张的服饰和发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材料启示我们( )</p><p>A. 历史剧创作应尊重我国传统文化,避免夸张和虚构</p><p>B. 历史剧创作应超越历史、尽情演绎,力求剧情生动</p><p>C. 历史剧创作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根堪</p><p>D. 历史剧创作需要立足社会现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的服饰和发型等大通网友吐槽“艳俗”、“穿越唐宋明淸”,甚至有网友表示,以后这类古装剧必须在后面加个说明:本剧过于夸张的服饰和发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启示我们历史剧创作必须在继承中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根基,C适合题意;A、B是不科学的;D材料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始于1983年的春晚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等候午夜12点钟声的响起,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迎来崭新的一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晚之外,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我们的春节( )</p><p>①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p><p>②反映民族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差异</p><p>③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p><p>④呈现文化相互激荡之势,奏响大众文化的主旋律</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适合题意;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这说明我们的“年味”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适合题意;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材料没有体现;大众文化不是主旋律,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央财政支持优秀戏曲剧本创作,对基层戏曲院团给予资金支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购买组织院团到农村演出。中央财政支持戏曲传承</p><p>①体现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p><p>②有助于保留戏曲的根和魂</p><p>③能让群众享受更加丰富的戏曲大餐</p><p>④说明财政支持是戏曲传承的前提</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央财政支持戏曲传承,有助于保留戏曲的根和魂,能让群众享受更加丰富的戏曲大餐,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反作用,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财政支持有利于戏曲的发展,但不是前提,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p><p>A.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B.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p><p>C.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D. 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选A;B和C与材料无关;D不选, 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都要继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7月7日,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严厉打击使用违法违规文化产品开展的网络表演活动和对网络表演活动进行格调低俗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行为等。这是因为( )</p><p>A.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B. 网络文化表演属于腐朽文化,应坚决予以取缔</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p><p>D. 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文化素养,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错误;网络文化不等于腐朽文化,B错误;题中严厉打击使用违法违规文化产品开展的网络表演活动和对网络表演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C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并不是由文化环境决定,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生活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否定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否定历史,人为地把自己的根割断。这表明( )</p><p>①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p><p>②传统文化是增强我们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财富</p><p>③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p><p>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传统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现代生活不可能建立在虚无之上”,说明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否定传统文化也就等于否定历史,人为地把自己的根割断”,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选项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虚无主义,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增强我们民族认同感的精神财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先导。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据此可见( )</p><p>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②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和积极向上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屠呦呦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和启发,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p><p>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校一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p><p>②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p>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题目的知识限定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次要认识到本题要求回答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在组织答案时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进行具体说明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p><p>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1)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启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2)莫言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古齐文化的丰厚底蕴,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p><p>(3)莫言的作品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这启示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基本途径。</p><p>(4)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启示我们必须立足时代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内容形式等创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p><p>(5)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范围较大,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但设问指向具体,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中莫言成功的有效信息;然后依据材料信息从教材知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之一、之二,文化创新的主体,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