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五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A. 4 腰”、“葛优躺”、“洪荒之力”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网络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p><p>②网络语言取代传统文字是发展必然趋势</p><p>③读懂网络语言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p><p>④网络语言借助大众传媒产生社会影响力</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网络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借助大众传媒产生社会影响力。①④项符合题意;网络语言取的传播离不开传统文字这一载体,更无法取代传统文字。②项错误;网络语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全貌,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现象是</p><p>A. 红色景点观光旅游</p><p>B. 参观文字博物馆</p><p>C. 看电视、听音乐</p><p>D. 选举安阳市人大代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不属于文化活动现象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由此可见,A、B、C均属于文化活动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D符合题意,“选举安阳市人大代表”属于政治现象,而不是文化活动现象。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是根据印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现实中,名叫GeetA.PhogA.t 的女孩2010 年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 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这反映了</p><p>①文化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p><p>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p><p>③文化产品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产物</p><p>④文化创作是对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有正确与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①项错误;《摔跤吧!爸爸》是根据印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反映了文化创作是对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产品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先进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它的意义在于</p><p>①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p><p>②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p><p>③文化建设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p><p>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积极发展先进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故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塑造人生,主要表现为 </p><p>①丰富精神世界</p><p>②增强精神力量</p><p>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p><p>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人们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在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主要表现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各学校都积极开展“科技艺术周”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制作与艺术表演活动。学校开展此活动旨在</p><p>①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p><p>②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p><p>③发挥先进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定性作用</p><p>④通过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促进科学文化修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鼓励广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制作与艺术表演活动,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①②项符合题意;先进文化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③项说法错误;科技制作与艺术表演活动侧重于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体现雅致、表达礼仪、寄托情怀的茶道是我国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的结晶,它形成于盛唐。茶道文化发展至今,人们仍能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自我超越。材料表明传统文化</p><p>①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②潜移默化的影响人</p><p>③具有自身的传承性</p><p>④深远持久的影响人</p><p>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茶道文化形成于盛唐发展至今,人们仍能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自我超越。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自身的传承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①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茶道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难于抹去的特点,故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讲,广场文化又有着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说,广场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演讲、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在广场文化活动中,人们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娱乐。人们在广场文化中自娱自乐,陶冶情操、净化身心。</p><p>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广场文化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广场文化是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②广场文化既历史悠远又充满时代气息,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广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属于广义的广场文化,而在广场上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则属于狭义的文化。④参与健康有益的广场文化活动,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学生如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回答亦可。)</p><p>【解析】设问要求谈谈你对广场文化的认识。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文化与生活”知识范围包括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结合材料从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属于狭义上的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分析说明。</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00 名在广东省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受省委书记之邀一起观看了反映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该影片讲述了几位外来务工人员在广东艰辛创业的故事。她们勇敢战胜了事业挫折、情感困扰和疾病威胁,执着追求并实现了人生梦想。90 分钟里,大家心生共鸣,时而掌声热烈,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陷入沉思。</p><p>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说明影片《所有的梦想都开花》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影片会促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真善美的追求,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健全其自身的人格。②影片能增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③影片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精神食粮,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属于影响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分析说明影片《所有的梦想都开花》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影响。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十二五”以来,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p><p>材料: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山区贫穷的根源除了资源贫乏外”可以得出“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材料“另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差”可以得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材料“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得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剩宴”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国式浪费”的背后是国人自古以来讲面子的文化心理。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费,但在讲面子、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浪费也逐渐成了习惯。铺张浪费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中央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禁止铺张浪费。</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p><p>(2)请运用“文化与社会”有关知识,就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是“中国式浪费”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国式浪费”现象的产生与“面子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p><p>(2)①开展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p><p>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文化素养。(其它合理建议亦可给分)</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然后从上述方面,结合材料提出细化做法。</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