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3:07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p><p>A.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事物</p><p>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p><p>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p><p>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专家学者认识“陶人”这个客观事物,不是改造客观事物,A项不选;专家经过研究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C项不选;材料中专家取得了对“陶人”身份的正确认识,但材料没有体现“陶人”身份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留白是一种境界,非高手不能为。往往看一幅画,看它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境界的高下。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以无胜有,以少胜多。关于“留白”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p><p>②人的意识活动离不于物质载体</p><p>③源自于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p><p>④是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体现</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留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不是如实反映,①不选;中国书画的“留白”艺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些物质载体,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离不于物质载体,②应选;“留白”艺术应源自于客观存在,不是源自于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③不选;“留白”艺术是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体现,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环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材料主要反映了</p><p>①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同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性质</p><p>②联系的多样性,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巾间环节</p><p>③联系的普遍件,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p><p>④联系的特殊性,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系的观点。根据材料可得出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结论,故选项②③正确。上述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故排除选项①。联系不具有特殊性,故排除选项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p><p>A.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p><p>B. 真理是有条件的</p><p>C. 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p><p>D. 真理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铃声是紧迫的、悦耳的还是紧张的,是人的意识对上学、放学、考试的主观反映,A项正确;铃声是紧迫的、悦耳的还是紧张的并不是对铃声的真实反映,不属于真理,B项不选;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真理不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向阳花基金在浙江各地区医院以需要医治的贫困儿童为救助对象,旨在树立人人行善,日日行善的公益理念。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这表明</p><p>①量变引起质变是万物发展的总趋势</p><p>②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先从量变开始的</p><p>③在质变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p><p>④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事物发展是前进的,这是万物发展的总趋势,①错误;“小善成大善”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先从量变开始的,②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不选;“小善成大善”表明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书法鉴定者可从笔法、墨法、章法以及对纸张、装裱等其他材料和工艺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书法作品的真伪。而书画大师张大干所作的石涛、徐渭等人的赝品却惟妙惟肖,很多大师也曾“被骗过”。张大千所作赝品之所以难辨识,是因为其创作</p><p>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p><p>②与真品个性特征高度契合</p><p>③将自己的艺术观念融入他人真品              </p><p>④充分把握了鉴定者的鉴定规律和思维方式</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张大千所作赝品之所以难辨识”这是因为其创作充分把握了鉴定者的鉴定规律和思维方式,与真品个性特征高度契合,故②④符合题意,当入选;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p><p>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项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固有属性,C项不选;量变到质变的运动也会发生向下的消极的变化,并不一定就是发展,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中国天眼”有能力探索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以及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甚至够捕捉外星人相关的信息。“中国天眼”的建成</p><p>①是人类认识太空物质规律的根本动力</p><p>②能够提高人类探索宇宙太空的能力</p><p>③使人类完全破解宇宙太空的奥秘有了可能</p><p>④为破解宇宙之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天眼”的建成并不是人类认识太空物质规律的根本动力,①不选;“中国天眼”的建成能够提高人类探索宇宙太空的能力,②正确;仅是“中国天眼”的建成并不能完全破解宇宙太空的奥秘,③不选;“中国天眼”的建成为破解宇宙之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这启示我们</p><p>①系统是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功能就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p><p>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并不是要强调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而是强调要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的衔接,①不符题意;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②错误;“需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这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启示我们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p><p>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p><p>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真理性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在变化,①正确;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但不是基于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②不选;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农业发展的真理性认识也要发展,所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在发生变化,③正确;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与一号文件主题为什么发生变化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 )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632ec641/SYS201801022048312351367697_ST/SYS201801022048312351367697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p>②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p>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p><p>④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通过对图15 的观察可知,在不同的时间里某气体含量是不同的,说明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说法符合题意;材料中“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这体现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说法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不是循环往复前进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632ec641/SYS201801022048314227562060_ST/SYS201801022048314227562060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2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p><p>C.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漫画所要强调的,A项不选;漫画中某人做出“水没多深”的结论时已做出了调查,只不过调查不深入,故漫画不是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项不选;漫画中某人没有经过更多的试探便做出了“水没多深”的结论,另一人不经实践就盲目听信而受到伤害,这启示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要轻易地做出判断,C项正确;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说法绝对,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p><p>“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p><p>②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解析】本题以法治中国的建设为背景此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题中着重从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东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鲁西突破菏泽、鲁中突破济南、路东突破烟台的“三大突破”战略,把菏泽、济南、烟台作为突破点,以三个点为框架,构建起统筹山东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平台。三大突破战略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山东西部、中部、东部三大经济板块迅速崛起,使东中西互联互动,激发了各地发展潜力。盘活了全省一盘棋。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p><p>试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实施“三大突破”战略是统筹山东经济更好更快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三大突破战略着眼全省经济发展,统筹全局,促使东西中部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山东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优目标。</p><p>(2)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局部的作用,三大突破战略,重视三个突破点的作用,带动三大板块崛起,用局部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p><p>【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三大突破”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三大突破战略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全局,有利于实现山东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三大突破战略重视三个突破点的作用,用局部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