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2012年8月13日发布的新24孝标准中。这表明</p><p>①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p><p>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p><p>③要为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说法错误,孝文化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孝敬父母依然是孝文化的基本内容,②说法正确,③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说法正确,④没有体现文化创新,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p><p>①区域性</p><p>②民族性</p><p>③继承性</p><p>④相对稳定</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②符合题意;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的区域划分和继承性,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说:靠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以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出中国人解决”。这主要强调的是</p><p>A.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p>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p><p>C.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发展</p><p>D.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引文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围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对竞技的渴望。一千多年前,围棋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如今,围棋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可见</p><p>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p><p>②各民族之间具有共通的文化价值追求</p><p>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p><p>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之间具有共通的文化价值追求,题肢②适合题意;围棋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传播,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题肢③适合题意;①是指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材料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强调不同民族共同的文化追求,④侧重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所有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共同信仰。2014年春节期问,央视陆续推出了“回家”系列公益广告片,包括《爸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春节回家》等,呼吁每个人都“别爱得太迟,常回家看看”。不少网友评价这些广告着得让人“心酸泪奔”。材料主要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p><p>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④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通过播放公益广告使人们“心酸泪奔”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适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表述完全正确,但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传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是所有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共同信仰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适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p>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孔乙己新传》是人们结合现代生活对原有文化进行的改编,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③适合题意;在新传中,通过网络推进重大公共决策,发表政治见解,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说法正确;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p><p>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p><p>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p><p>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每天观赏好画,阅读佳作,聆听妙曲,人就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中的“最佳途径”说法错误,排除;选项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p><p>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p><p>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也能够产生文化,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塑造着人,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文化不一定就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说法不对,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不是自发形成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之间的冲突。这一观点</p><p>①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p><p>②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p><p>③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p><p>④否认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美国学者的观点只看了文化之间的冲突,没有看到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①适合题意;材料观点没有否认文化的民族性,排除②;材料中美国学者的观点认为文化间的冲突会导致世界秩序的重建,这种观点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③适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否认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p><p>B. 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但不是强制的,A项不选;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公益广告成为社区的风景线,它对社区居民的言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项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破解当前教育遇到的困境——社会过多地关注数学、英语,语文素养日渐下降,一些学生甚至提笔忘字,亲近母语行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我国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亲近母语,挽救母语文化,这</p><p>①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好发展本民族文化</p><p>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p><p>③说明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p><p>④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亲近母语行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我国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亲近母语,挽救母语文化”可知,我们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故题肢①正确;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挽救母语,体现了教育的作用,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④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p><p>A.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p>B.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C.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p><p>D.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故选B。A选项强调中华文化的延续性,C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D选项强调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因此这三项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莫振高,怀着投身教育回报社会的信念,生前坚持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 圆了上学梦。这表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p><p>A.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终身产生深远影响</p><p>B.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p><p>C. 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p><p>D.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观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莫振高的事迹说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终身产生深远影响,故A选项符合题意;B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说法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排除;D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追梦篇章用汉字、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四种元素如梦如幻地勾勒出古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表达出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对和平、。和谐、和睦的追求和向往,极具创意,深深打动了观众。这说明</p><p>A.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B.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C. 文化创新依靠文化创作者的灵感</p><p>D. 文化创新要海纳百川、熔铸百家</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汉字、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四种元素”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适合题意;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C是不科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告诉我们</p><p>①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p>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文艺的力量</p><p>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p><p>④要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2日3时7分,著名艺术家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阎肃是我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创作了1000多部(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在谈到成功经验时他曾说:“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一个大海,游泳多了,写歌词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发是</p><p>①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是创作的源泉 </p><p>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p><p>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作、发展的根基</p><p>④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新性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故排除。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继承优秀古典文学的重要性,未强调创新,故题肢④未体现,排除。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在前进中少了迷惘、明确了目标;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我们在错宗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遇难不惧、化危为安。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p><p>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p><p>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p><p>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p><p>④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①说法不科学,因为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故排除;题肢④是自身的特点,并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故排除;上述材料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题肢②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析角度</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阐释</p></td></tr><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p></td></tr><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人的关系 </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p></td></tr><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与社会的关系</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p></td></tr><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p><p>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p>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td></tr><tr><td style="width:74.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想道德建设</p></td><td style="width:402.1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②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兰大古老喜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p><p>阅读材料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 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p><p>【解析】本题以中国戏曲的演变和发展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的包容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解答时我们要先通过审读设问,联系教材知识即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具体表现,然后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的内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央视推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实地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着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敲打着每一个游子、过来人的心胸,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古建筑专家眼里,它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在历史学者心中,它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给后人深刻启迪;民俗学者评价,它展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的强大道德力量带给人们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则点燃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感时溅泪的那份情愫、那丝愁绪。</p><p>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p><p> </p></div></div>
<div><p>【答案】(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p><p>(2)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唤起人们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追求。</p><p> (3)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起着积极作用。《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 (4)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记住乡愁》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升华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p><p>【解析】本题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利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生可从《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接受优秀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回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p><p>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p><p>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p><p>(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p><p>(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p>(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文化的多样性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方面。首先,根据材料的表述要求考生能够答出本段材料主要体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其次,对待文化多样性上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然后结合材料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