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而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唯一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是题干的原因,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p><p>A. 肯定了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B. 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p><p>C. 突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 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强调了通过实践把我们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存在,D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不科学的;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消失的过程。”这表明</p><p>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p><p>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p><p>C. 世界上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p><p>D.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中,A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是错误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每一种既成的形式的存在都是暂时的,C是错误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的实质是</p><p>A. 量变 B. “扬弃” C.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 质变</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适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排除A、D两项;辩证的否定是指是“扬弃”,排除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p><p>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p><p>D. 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知识不能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故选B。</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p><p>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p><p>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导致了整体与部分的功能也不同。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果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 )</p><p>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故题目观点属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