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辩证法秘密,为此,他还写了这样一个公式:“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于(   )</p><p>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团结一批评一团结。”揭示了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④项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实践的检验标准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蔡元培认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p><p>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p><p>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不是“科学之科学”,④错误;“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有些人习惯于从西方经济理论中寻找依据。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一些人马上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来自西方的供给学派。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这表明( )</p><p>①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p><p>②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对立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p><p>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相反相成 </p><p>④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分析其特殊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策,表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分析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①④项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矛盾的特殊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p><p>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p><p>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p><p>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有目的性、自觉的选择性和主动的创造性,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又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项符合题意;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①项说法错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能否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反映者的想象力。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  )</p><p>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p><p>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p><p>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p><p>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朗读者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引起大家共鸣;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通过这种冲突使父子间的爱更加真切。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均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我国的餐厨垃圾酸度高,不适用国际普遍采用的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循环处理的方法,于是我国研究出针对中国餐厨垃圾的机械生物处理技术。依靠中国工艺向餐厨垃圾要资源说明(  )</p><p>①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p><p>③垃圾和资源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依靠中国工艺向餐厨垃圾要资源说明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垃圾和资源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餐厨垃圾的特殊性,不体现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②项与题意不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p><p>①心外无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贝克莱属于唯心主义派别,①③项观点与贝克莱的观点相同;②④项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  )</p><p>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p><p>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塔里本盆地由湖泊群,变为沙漠,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故题肢①正确;“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过去是一个谜团,现在解开了,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金砖国家在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各国也都面临着各自发展的难题。要发扬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为各国发展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下一步金砖国家将在创新、开放、合作、经济伙伴战略、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自身和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p><p> </p></div></div>
<div><p>【答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看问题。金砖各国要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展开多领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金砖国家应加强伙伴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金砖合作要着眼于未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制定长期合作发展目标,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金砖合作中应不断创造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合作发展的新的制度体制和环境,创新合作的形式、方式、方法、途径,以适应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金砖合作有着诸多困难,各国也都面临各自发展的难题。对此,合作各国应树立信心,坚强面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合力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取得合作发展的新成果。</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p><p>本题使用的知识较多,供给的材料内容少,在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时需要围绕有限的材料,运用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等方面知识,分析金砖各国要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展开多领域合作,协调各方利益,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要着眼于长远,不断创造新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合作发展的新的制度体制和环境,创新合作的形式、方式、方法、途径,以适应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共同面对诸多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合力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取得合作发展的新成果。</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今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举行。十九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两个一百年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小康社会决胜期”等思想,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p><p>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为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制定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p><p>【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p><p>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的特点等,要熟悉并掌握这些知识。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等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发展。那么这些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必将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答题时要具体可从实践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反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等方面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汉字的书写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某位诗人却认为,节目中考了一些太生僻的汉字,生活里很少用到,节目强调重视汉字的书写只是“一场幽怨的复辟”。</p><p>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指出诗人观点的片面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我们要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重视汉字的书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节目考了一些生活里很少用到的生僻汉字,这一不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③该诗人只看到了节目中存在的个别问题,看到了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忽略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由此可知,我们应分清主流和支流,重视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指出诗人观点的片面性。</p><p>根据设问要求指出诗人观点的片面性,可以判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节目考了一些生活里很少用到的生僻汉字,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我们要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该诗人只看到了节目中存在的个别问题,看到了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忽略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因此具有片面性。</p><p>注意这类题的一般程序是,先肯定其合理性,然后指出其不足,最后亮明正确观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p><p>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p><p>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p><p>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p><p>本题要从设问入手,“扶贫先扶志”强调志向对于摆脱贫困的重要性。“扶贫必扶智”强调知识和智慧对于脱贫的重要性。二者均强调正确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时可运用正确的意识对于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方面知识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