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2:31

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其哲学依据是</p><p>A.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p><p>B.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 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p><p>D. 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从哲学上来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漫画《扶·缚·覆》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efe3cceb/SYS201801022053536700163808_ST/SYS201801022053536700163808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p><p>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p>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D. 福祸相依,物极必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漫画中,树在小的时候需要扶,等树长大了还对其进行扶持,则对数而言就是一种束缚,等树再大一些的时候,如果还不放手,则树就会折断,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故D选项入选。A选项强调关键部分的作业。B选项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选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的实质是</p><p>A. 量变    B. “扬弃”    C.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 质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适合题意;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排除A、D两项;辩证的否定是指是“扬弃”,排除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p><p>A. 肯定了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B. 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p><p>C. 突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 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强调了通过实践把我们头脑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存在,D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不科学的;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消失的过程。”这表明</p><p>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p><p>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p><p>C. 世界上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p><p>D. 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中,A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是错误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每一种既成的形式的存在都是暂时的,C是错误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张氏风筝”传人,张天伟将机件传动装置与竹扎纸糊的传统手艺巧妙结合,让风筝会“说话”。这种巧妙结合体现了</p><p>A.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p><p>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一切传统观念</p><p>C. 善于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树立创新意识</p><p>D. 辩证法思维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树立创新精神。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实质是扬弃;创新对既往和现实都是既肯定又否定,A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破除一切传统观念,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B错误。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睡莲喜阳光,清晨花瓣徐徐张开,傍晚花瓣慢慢合拢,仿佛进入梦乡。人们看它花型与荷花非常相似故起名“睡莲”,其实睡莲与荷花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可见,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p><p>A. 透过矛盾普遍性认识其特殊性</p><p>B. 创造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p><p>C. 立足事物的整体选择最佳方案</p><p>D.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人们看到睡莲与荷花非常相似故起名“睡莲”,其实睡莲与荷花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可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认识矛盾的普遍性。B选项错误,不能创造规律。C选项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p><p>A.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p><p>B.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p><p>C.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p><p>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中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矛盾的普遍性,故排除A;B中的“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强调了整体由部分构成,不是体现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故排除B;C中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未体现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故排除C;D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漫画中“如果放纵一个虫子,满筐的果子都面临危险”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efe3cceb/SYS201801022053534044195187_ST/SYS201801022053534044195187_ST.001.png" width="10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事物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p><p>B. 矛盾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p><p>C. 主次矛盾会发生相互变化</p><p>D.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会相互转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漫画中,“如果放纵一个虫子,满筐的果子都面临危险”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D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p><p>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C.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而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唯一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是题干的原因,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p><p>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efe3cceb/SYS201801022053545451273743_ST/SYS201801022053545451273743_ST.001.png" width="305"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p>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D.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左边漫画中,在过去,两个人见面相互问候:吃了吗?在现在,两个人见面相互问候:瘦了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故A选项入选。B选项没有体现。C、D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中,和“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p><p>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p>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p><p>C.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p><p>D.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抓住要矛盾的哲学道理,故C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一致。A选项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B选项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规律。D选项体现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原理。</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74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主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63pt"><td rowspan="5" style="width: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延</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p></td></tr><tr style="height:7.5pt"><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主要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7.5pt"><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7.5pt"><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意义 </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p></td></tr><tr style="height:7.5pt"><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方面</p></td><td style="width:18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多数”“主导”等</p></td><td style="width:20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p></td></tr><tr style="height:47.2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9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次方面,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p><p>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p><p>D. 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知识不能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结束了一个城市之后,总会问问这座城市的由来。有的城市没有留下童年的痕迹,他的历史仅存于空洞的文字记载中;有的却活生生的遗存至今——这便是沉重的老街。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这条街在北京叫南锣鼓巷,在上海叫田子坊,在南京叫夫子庙,在成都叫宽窄巷子……但是,现如今,有些老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以老店的名号,以文艺的名义,千篇一律的卖着批发来的工艺品,卖着臭豆腐、烤鱿鱼和奶茶……</p><p>有人说“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复制遗迹”。请用辩证否定观评析这一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继承传统文化离不开保护文化古迹。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保护,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应去粗取精,批判继承。</p><p>【解析】本题以城市中沉重的老街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观点: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复制遗迹。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首先,继承传统文化需要保护传统的文化古迹,其依据在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其次,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保护,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其依据在于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最后,从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角度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做到去粗取精,批判继承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p><p>材料一: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1)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如何解决材料中揭示的问题。</p><p>(2)请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现的唯物论道理。</p><p>材料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扛起管党治党责任,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关键少数”理应作表率。</p><p>(3)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哲理,分析 “关键少数”的作出表率的必要性。</p><p>材料三: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p><p>(4)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保护老街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传承文脉,又要促进老街发展,造福百姓。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街的旅游开发,要利用其自身优势,突出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品位。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着重保护老街原貌和韵味的前提下,适度旅游开发,实现老街的可持续发展。</p><p>(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就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p><p>②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这个重大判断是正确意识,必将为新时代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p><p>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出2点得8分)</p><p>(3)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p>②“关键少数”是党员中的最关键部分。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和中坚,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社会风气、时代风貌的形成和走向产生关键影响。</p><p>(4)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p><p>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共产党员应积极投入劳动实践,将个人和社会统一起来,不忘初心,在不断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深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矛盾分析法阐述如何解决材料中揭示的问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揭示的问题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根据材料,既要保护老街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传承文脉,又要促进老街发展,可以从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老街的旅游开发,要利用其自身优势,突出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品位,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在着重保护老街原貌和韵味的前提下,适度旅游开发,实现老街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根据材料的表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就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其次,从正确的意识有促进作用的角度说明这个重大判断是正确意识,必将为新时代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第三,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哲理,分析 “关键少数”的作出表率的必要性。本题考查的是关键部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本题答题需要将哲学原理与材料的表述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原理方面需要回答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然后结合材料说明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和中坚,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社会风气、时代风貌的形成和走向产生关键影响即可。本题第四问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共产党员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设问进行充分解读,明确设问指向。然后,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的角度说明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其次,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共产党员应积极投入劳动实践,将个人和社会统一起来,不忘初心,在不断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