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p><p>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p><p>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p><p>③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p><p>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p><p>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哟表述科技进步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③选项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题目表明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故②④选项正确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7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猜灯谜来实现。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正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p><p>①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文化自信</p><p>②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营造环境氛围</p><p>③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时代进步要求</p><p>④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发展共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会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①不选;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营造环境氛围,②正确;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时代进步要求,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说让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发展共识,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继前些年清宫剧、抗日剧受到观众的追捧之后,2017年,社会生活剧《人民的名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根本原因是</p><p>A. 优秀文化作品如实反映大众社会实践</p><p>B. 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人民大众精神需求</p><p>C. 人民群众需要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p><p>D. 人民群众是文化欣赏的主体</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生活剧《人民的名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说明《人民的名义》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根本原因是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人民大众精神需求,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广告《我是谁》讲述了6位平凡的基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故事。该片用温暖朴实的镜头语言传递出“我是中国共产党,我一直就在你身边”的理念。这则公益广告一经播出就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一时圈粉无数。这则公益广告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p><p>①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②要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p><p>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要把弘扬优良传统作为根本任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益广告《我是谁》讲述了6位平凡的基层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故事,一时圈粉无数,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 )</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p><p>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p><p>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p><p>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也不涉及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某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已形成市级支中心——区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格局,基本达到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p><p>A. 有利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p><p>B. 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p><p>C. 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p><p>D. 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某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已形成市级支中心——区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格局,基本达到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故C选项入选。A选项强调的是文化产业,与题意无关。B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夸大了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年高考来临之际,在网上搜索“高考房”就可以找到很多“状元房”“风水房”一类的链接。家长为了图吉利,宁愿多花些钱也要让孩子住进这“状元房”之中。这警示人们要( )</p><p>A. 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p><p>B. 发展高雅严肃文化,限制通俗娱乐文化</p><p>C. 提高识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p><p>D. 抵制腐朽文化的蔓延,提倡文化选择的多样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高考前,一些家长为了图吉利,宁愿多花些钱也要让孩子住进这“状元房”之中。这警示人们要提高识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选项中“限制通俗娱乐文化”的表述错误。D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释迦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人物形象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p><p>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 历史的继承性 D.独特的包容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莫高窟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变化多端,不同文化之间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D正确且适合题意;A B C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举办14年来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乡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p><p>①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p><p>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p><p>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④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我们开展《感动中国》节目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D;①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②不是材料中活动的意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天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不断出现,比如传递爱心、热爱公益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一句约定托付老母,一句诺言,诚信销售的杨雷……传承道德力量,从“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它告诉我们</p><p>A. 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培育社会新风尚</p><p>B. 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p><p>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p><p>D. 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题干中的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排除;B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熟悉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收视率再创新高。可见( )</p><p>①采取益智竞赛的形式是该节目热播的主要原因 </p><p>②中国人对诗词的文化情结是该节目热播的重要基础  </p><p>③诗歌是表达情感的古老方式,人们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p><p>④诗歌是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诗词热”彰显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错误,该节目的形式不是引起热播的原因而是其内容所致。③选项错误,“自发地接受”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中国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熟悉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收视率再创新高。可见中国人对诗词的文化情结是该节目热播的重要基础,诗歌是中华文化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诗词热”彰显文化自信;故②④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文化遗产-川剧,因剧目繁多,遗产丰富,艺术特色显著而家喻户晓。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生活基础,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川剧变脸更是独特新颖,叹为观止。这说明</p><p>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力量 </p><p>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p><p>C.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p><p>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生活基础,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享用文化,选D;A强调了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不选;B强调了文化的含义,不选;C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精神以弘扬长征精神。由此可见,长征精神:</p><p>A.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B. 要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其文化价值</p><p>C.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p>D.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力量体现在长征过程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排除。选项B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在今天也可以体现长征精神,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建设全面推进网的综合工程。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促进乡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p><p>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简要说明创新乡村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 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p><p>【解析】本题以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建设全面推进网的综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考试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试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简要说明创新乡村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首先,可以从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角度说明农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p><p> </p></div></div>
<div><p>【答案】①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p><p>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p><p>③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解析】本题以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讲话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注重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不大,但是要组织好答案还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故首先,可以从根本途径的角度,即立足社会实践,说明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其次,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角度展开,即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体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体现了这一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p><p>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p><p>你认为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p><p>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p><p>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p><p>⑤ 投身于社会实践,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p><p>【解析】本题材料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我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总的来看,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措施类”主观题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引导语来设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材料信息一般是某地、某事存在一系列问题,设问要求回答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请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等;或者材料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做法,设问要求回答某某做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给我们什么启示等。故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及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18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的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已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祖国!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涵了我们青年学生对崇高思想道德目标的追求。</p><p>请你用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p> </p></div></div>
<div><p>【答案】①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影响,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因此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② 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p><p>【解析】本题以某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着重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展开,首先,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即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因此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因而作为当代青年学生需要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