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p><p>A. 邯郸学步 B. 唇亡齿寒 C. 因地制宜 D. 吐故纳新</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邯郸学步”否认矛盾的特殊性,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体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A项不合题意;“唇亡齿寒”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B项不合题意;“因地制宜”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体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项不合题意;“吐故纳新”体现了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p><p>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p><p>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项的意思是:人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坐地”体现的是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因此该项承认相对静止,不合题意;②项的意思是: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该观点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的,否认了相对静止,符合题意;③项的意思是河水永不停息地运动,人在踏入河流的过程中河水同时也在变化,体现了绝对运动的观点,但否认了其相对静止,符合题意;④项的意思是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事情改变了那就需要对变化进行准备。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体现了绝对运动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只要对变化做好准备就能应对,体现了相对静止的观点,承认相对静止,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焦虑常使人紧张、坐立不安,甚至影响身体健康。教你几招走出焦虑的方法: 确立目标:规划自己手头的事情,确立合适的目标,逐一来完成。参加活动:郊游、运动、听音乐,对亲近的人倾诉等有益于缓解焦虑。回忆成功:多想想自己成功的事件,情绪愉悦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上述“走出焦虑的方法”反映了</p><p>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p><p>②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③意识源于人脑,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p>④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够突破客观条件规划人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对亲近的人倾诉等有益于缓解焦虑、情绪愉悦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①项符合题意;“规划自己手头的事情,确立合适的目标,逐一来完成”,说明人们能够将意识活动变成现实的东西,②项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源于物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项观点错误;题意主旨强调利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帮助走出焦虑,没有体现意识的创造性特点。物质决定意识,人不能突破客观条件限制,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不讲继承,搞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就会失去前提和基础,民族的长处和特征就难以保持。现实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不讲发展,不研究与时代结合,传统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也不可能很好地继承。上述观点表明,传承民族文化就要</p><p>①对其坚持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相统一的态度 </p><p>②维护其纯洁性,防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p><p>③通过发展创新维系其旺盛生命力 </p><p>④对其进行“扬弃”,批判和克服其糟粕,弘扬和发展其精华</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主旨是怎样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从哲学角度来说,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坚持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相统一的态度,并通过发展创新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批判和克服传统文化的糟粕,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精华,①③④三项符合题意;传承民族文化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并不冲突,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1.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继承</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做法</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改造或剔除。</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中国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p><p>①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科技的发展</p><p>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 ④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代中国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或“天狗吃月”,随着科技发展和观测工具的不断更新,人们早已能够给出月食的科学解释了。这说明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能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p><p>A. 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p><p>B. 牛顿力学适用于解释低速宏观物体运动</p><p>C.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p><p>D. 有人认为《水浒》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属性的知识。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故排除选项A;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故排除选项C;有人认为《水浒》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表明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故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后筛选出类似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利用生化、食品及烹调技术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 )</p><p>A.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p><p>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p><p>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D. 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错误的;实践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B是错误的;实践决定认识,D是错误的;材料中“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首钓鱼歌诀中写道:“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这一歌诀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p><p>C. 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各种条件 D. 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钓鱼诀体现了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有不同的钓鱼技巧和方法。强调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在不同条件下做出不同选择,以时间条件地点变化而转移,C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不同的。题干中并未涉及不同历史阶段的钓鱼方法,A项不合题意;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规律是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性的联系,B项观点错误;不同地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有不同的钓鱼技巧和方法,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不是抽象的,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米勒于1939年制出DDT杀虫剂,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后来因为DDT影响人体健康,到20世纪70年代,DDT被世界各国明令禁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杀虫,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关于DDT的争议可能还会延续。人类对DDT的争议佐证了</p><p>①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p><p>②真理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地被推翻</p><p>③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p><p>④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p><p>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意表明,人们对DDT的认识和使用,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这表明人的认识与实践的检验密不可分,故①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故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人们对DDT认识的反复性,故④符合题意。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理、检验真理,并发展真理,但不是推翻真理,故②表述错误。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过程,故③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p><p>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p><p>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p><p>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p><p>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发现并不决定老马识图的客观性,①不选;材料中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②正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③正确;马不是人,老马之“智”不属于认识,老马之“智”不源于人的实践活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家语》有载:鲁国在年终举行盛大的腊祭,庆祝一年的劳动成果。孔子带着一群弟子去观赏,他对子贡说:“你看见他们心里的快乐吗?”子贡不屑地说:“这个国家的人都疯了,我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孔子教训他道:“唉!你懂得什么啊,百日之劳,换来的不过是一天的快乐,这是上天赐予的恩泽,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啊!”。孔子与子贡对腊祭的不同看法表明</p><p>①形成正确认识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p>②意识会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不同</p><p>③意识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才是真理,故①正确。孔子与子贡对腊祭有不同的看法,说明意识具有主体性差异,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会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而不同,故②符合题意,选A。③错误,意识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④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京剧最初的舞台就是简单的“一桌二椅”、“一块幕布”, 简洁的舞台空间是留给角儿唱念做打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京剧舞台开始“花样翻新”,有了实景,增加了交响乐、灯光;不同艺术手段的融合运用,电动化、影视化的元素开始出现于舞台。作为一种蕴涵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精粹的民族艺术,京剧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寄托着世人的关切与期望。从一系列剧目展演,到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开办;从央视“空中剧院”开播,到京剧唱进中小学课堂,京剧,一次次向着高远的艺术天空奋力飞翔。</p><p>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促进我国京剧不断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京剧的发展必须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不断克服京剧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才能促进京剧的健康发展。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促进京剧发展,既要作好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飞跃。④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京剧的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⑤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京剧艺术,要适应时代要求,要创新形式和手段。(每点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16分)</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促进我国京剧不断发展?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侧重用方法论回答。首先分析设问,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涵盖了《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全部知识,所以只需要用主干原理方法论分析即可。然后分析材料,“京剧花样翻新”,说明对待京剧,要推陈出新;同时说明京剧坚持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应该继承京剧传统,融入时代精神;“京剧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寄托着世人的关切与期望”,说明人们对京剧的发展的前途寄予厚望,应该对京剧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客服京剧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京剧健康发展;“从一系列剧目展演,到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开办;从央视‘空中剧院’开播,到京剧唱进中小学课堂,京剧,一次次向着高远的艺术天空奋力飞翔”,说明京剧在为发展做着量的积累,应该做好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飞跃;综合材料,应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京剧发展创新,适应时代需要。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