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1:33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政治试卷+Word版含答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p><p>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p><p>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p><p>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p><p>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A. ①②</p><p>B. ③④</p><p>C. ②④</p><p>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过上美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 ①③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两幅漫画中人们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表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57e43fc2/SYS201801022051087415678907_ST/SYS201801022051087415678907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方法论与世界观通常具有一致性</p><p>②不同的思想观念可以带来相同的结果</p><p>③相同思想观念可以带来不同结果</p><p>④不同行为方式折射出思想观念的不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与世界观具有一致性,①项符合题意;漫画中,不同的学习方式背后是不同的学习观念发挥指导作用,材料没有体现出有什么结果,②③两项不合题意;漫画中人们的行为是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发生的,说明不同行为方式折射出思想观念的不同,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话揭示了(  )</p><p>A. 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p><p>B.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p><p>C.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p><p>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说明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B正确,并据此排除选项ACD,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p><p>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发展</p><p>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p><p>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的途径。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体现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②④正确,选D;①强调了文化创新对实践的作用,③强调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均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东西。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而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却认为幸福是给予和奉献。5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用“五小”(做孤寡老人的“小棉袄”、做残疾人的“小拐杖”、做困难人的“小油灯”、做病人的“小护士”、做青少年的“小雨点”)去服务人民,先后抚养29名孤残老人、38名失学儿童,出资50余万元去助困帮贫,老百姓称其为“京城活雷锋”。</p><p>结合材料,运用《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孙茂芳为什么坚持服务人民、助困帮贫?</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孙茂芳在接触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指导其把给予与奉献作为最大的幸福,他的乐善好施就是幸福观的具体体现。</p><p>【解析】本题以孙茂芳助困帮贫事迹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和利用情况,有明确范围限制,较为容易。孙茂芳助困帮贫做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所以,只需调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知识即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孙茂芳对幸福的看法和观点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助困帮贫的做法属于方法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p><p>材料一: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着航天和空间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臻先进完美。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p><p>材料二:2017年A市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广泛开展“读书月”、“市民读书论坛”、“学道德模范”等活动,打响“好人好报”品牌;弘扬“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新时期A市人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普法”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淡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A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举措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p><p>②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③载人航天精神的坚持,奠定了今日航天大国的地位。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p><p>(2)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学习道德模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p><p>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该市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p><p>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普法、志愿者活动、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p>【解析】本题以精神为话题,以载人航天精舍和A市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材料,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关键词和知识范围没有明确限定,第一问难度一般,第二问难度较大。</p><p>第一问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答题时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论述即可。</p><p>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A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举措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首先分析设问:“A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举措”,需要从材料中归纳,“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调用教材中这部分知识,然后把二者对接,组成答案。然后归纳“A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举措”:“学道德模范等活动,打响好人好报品牌”,属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其意义教材中有表述;“弘扬‘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新时期A市人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表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加强‘普法’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最后组织成完整答案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顽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p><p>材料二:12月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正式开播。这档节目此前就因集齐了九大最具份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而引起广泛关注,开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得9.3分的超高评价。以往人们了解文物,大多通过参观博物馆,能获取到的信息很有限。</p><p>如何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呢?总导演于蕾和她的团队从零开始研发,历时两年,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反复推敲、打磨,终于形成了如今的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首期节目中,国宝守护人梁家辉从国宝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从守护文物的人和他们与文物的故事,到传承千年文脉的民族大义,节目组对人文关怀的挖掘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在舞台设计上,节目组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融合纱盒投影、透视冰屏柱、巨型环幕于一体,呈现出精致逼真、流畅自然的效果。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点评说:“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化类节目从抽象感受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国宝为载体,回望历史,诠释文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物保护?</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宝藏》节目组的成功对于文化创新的启示。</p><p>(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安小雁塔博物院时强调,“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如何让文物“说话”?请你提两条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加强文物保护,使人们可以通过文物领略历史上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p><p>②文物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发挥文物的服务和教育功能,有利于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事业。</p><p>④文化塑造人生。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p><p>⑤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展示我国文明大国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p><p>(2)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③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④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⑤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p><p>(3)①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呈现技术;②合理开发,不过度开发;③加强文物修复</p><p>【解析】本题以文物保护为话题,组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关键词和知识范围没有明确限定,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难度一般,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比较容易。</p><p>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物保护?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首先分析设问:“加强文物保护”,可以解读为文物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物属于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文物承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对今天来说,文物保护属于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文化自信等。然后把握材料关键词“传承历史文化”、“宝贵遗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调动运用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自省、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等知识进行分析。</p><p>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宝藏》节目组的成功对于文化创新的启示。从设问看,需要调用的教材知识是“文化创新”的知识,需要归纳的是“《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之处”,然后二者对接,形成启示类答案。读材料可归纳: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用;处理好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然后按照先理论后结合材料的思路组成符合启示类主观题格式的答案即可。</p><p>第三问要求就如何让文物“说话”?请你提两条建议,属于开放性问题。所谓“让文物说话”,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发挥文物的价值,方法很多,只要符合用现代手段和方式发挥文物价值的就是好的建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政治试卷+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