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这种劝酒文化异化了人际情感,毒害着社会风气。在当代中国,劝酒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有所收敛,反而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在部分地区越演越烈。这说明( )</p><p>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p><p>②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p><p>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p><p>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发展是事物积极的向上的变化,材料中没有表明劝酒文化出现积极向上的变化,故没有体现文化的发展,①不选;材料表明社会发展了,但某些文化却在落后,说明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同步性,②正确;文化不可以摆脱经济、政治而存在,③错误;劝酒文化没有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并且被人们继承下来,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而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p><p>A. 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B. 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p><p>C.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故不能完全借鉴市场经济的做法,A项正确;市场对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起促进作用,B项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题意无关,C项不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D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机动车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路怒”现象也逐年增多。2015年媒体频频报道“路怒”现象,汽车文化亟待引导。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p><p>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p><p>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行车素养</p><p>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p><p>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所以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①正确;汽车文化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但不是决定,故②错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应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③错误;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有助于消除“路怒”现象,这说明健康的汽车文化能提升驾驶员的文明素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p><p>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p><p>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p><p>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到‘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说明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选项①符合题意;从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可以看到中国的茶叶、丝绸、电影海报走向世界,而远方的特产、神话也传到中国,这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选项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不是“趋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 )</p><p>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②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③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p><p>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④适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①;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这归功于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了芝麻、葡萄、黄瓜、菠菜等蔬菜,还传入了一些烹调方法。由此可见</p><p>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p><p>②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p>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p>④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表明汉代中华文化能与西域文化和睦相处,并能吸取西域民族饮食文化的长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①正确;各民族文化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其中的民族文化指的是中华文化范围内的各民族文化,不是指国外的民族文化,②与材料不符;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材料中的西域文化不应划到中华文化这个范围内,③不选;材料表明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史学家赵翼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钱穆先生曾改引此句,评论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国家不幸哲人幸。”材料体现了( )</p><p>①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p>③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国家不幸诗家幸”到“国家不幸哲人幸”都体现了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①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不选;材料体现了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没有体现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不选;诗人和哲人都要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的客观情况,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不幸哲人幸”则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同步,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康德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这一观点( )</p><p>①强调事物因我而存在 ②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p><p>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④属于不可知论</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这体现了康德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事物因我而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①与材料观点不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是唯物主义思想,②与材料观点不符;康德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正确;“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这说明这一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义乌镇举行,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p><p>乌镇文化属吴越文化,地处江南水乡,有6000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乌镇名人荟萃,从1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人总集编选者梁朝昭明太子,到矛盾、鲁迅等文化名人,为乌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p>如今,乌镇依托互联网,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乌镇已全方位融入“互联网+”的元素,民情二维码、智慧自行车、智慧信息亭、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院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络化、智慧化”,“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千年乌镇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p><p>“乌镇,来过,便不再离开”。让乌镇声音引领互联网未来,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1)①乌镇文化在继承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自身发展。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乌镇文化实现了人文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乌镇文化的腾飞。</p><p>③乌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互联网大会使乌镇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p><p>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p><p>(2)答案示例:互联网,编织乌镇的新辉煌;互联网,让乌镇融入大世界;愿智慧乌镇,历史与现代交映,继承与发展齐飞。愿美丽乌镇,青山绿水春常在, 春风依旧笑开颜。</p><p>要求:</p><p>①寄语要展望乌镇的未来与发展;</p><p>②可围绕“互联网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等方面描述,但不能脱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p><p>③每条不能超过30个字,否则不给分。</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原因。</p><p>乌镇文化焕发青春活力的原因很多,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乌镇文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自身发展;乌镇文化实现了人文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乌镇文化的腾飞;乌镇文化借助互联网大会走向世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乌镇文化在不断创新中焕发了青春活力。</p><p>(2)要求寄语要展望乌镇的未来与发展,围绕“互联网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等方面描述,不能脱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且有字数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传统中医药振兴提供法律的支持,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p><p>材料: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近代以来,由于西医的冲击,以及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人们对中医的一些误解,使部分人从迷信中医的疗效变为怀疑中医的价值,甚至提出要取消中医。</p><p>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为材料中的部分人释疑。</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医药理论及其成果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迷信。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医药事业在实践中必将不断的发展进步。</p><p>【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医药理论及其成果也有其适用的范围,不能迷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中医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中医药事业在实践中必将不断的发展进步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各国通过沟通合作等方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互联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因此各国应该开放合作,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p><p>②联系具有多样性,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共同体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各国搭建沟通合作平台,推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享成果;</p><p>③整体的功能及其状态会影响部分。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大局意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尊重主权,共享成果。</p><p>【解析】本题以加强网络空间合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联系普遍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各国应该开放合作,搭建更多的互联网合作平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联系具有多样性,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共同体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推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享成果;整体的功能及其状态会影响部分。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大局意识,共享成果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