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9:57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孙犁谈到他的代表作《荷花淀》的创作吋说:“农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强敌压境,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没有保障。他们要求保家卫国,他们要求抗日……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我已经屡次声言,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下列对《荷花淀》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p><p>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荷花淀》的创作源于作者对抗战的内心感悟</p><p>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荷花淀》中蕴含着“誓死保卫国家”的革命拼搏精神</p><p>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荷花淀》真实折射了我国农民坚定抗日这一史实</p><p>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抗战文学作品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建设之路</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荷花淀》创作过程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荷花淀》中蕴含着“誓死保卫国家”的革命拼搏精神,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抗战文学作品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建设之路,②④项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荷花淀》的创作源于作者对抗战的客观现实而不是内心感悟,①项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能动性,并不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是:认识-实践-认识,其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黑格尔的实践观</p><p>①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p><p>②没有认识到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p><p>③根本缺陷是带有浓重的辩证法法律色彩   </p><p>④为科学实践观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养料</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黑格尔的实践观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但黑格尔的实践观有合理之处,为科学实践观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养料,①④项符合题意;黑格尔认识到在认识指导下去实践,②项说法错误;带有浓重的辩证法法律色彩并非黑格尔实践观的根本缺陷,恰恰是其值得肯定的地方,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p><p>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p><p>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p><p>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p><p>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③④项所含哲理与其相同;①项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与题意所含哲理不同;②项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与题意所含哲理不同;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需要:</p><p>①把握联系的普遍性,避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封闭之路”</p><p>②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避免动力衰退,低水平循环的“平庸之路”</p><p>③坚持重视量的积累,避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p><p>④抓住发展的重点,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的“失衡之路”</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着眼于全国发展的大局,这五个方面都应该重视不可偏废其一,因此题目中没有涉及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谁是重点谁是次重点之分,故排除③④,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解决“一带一路”沿线的资源、能源问题,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完全自主创新的突出成就。由此可见</p><p>①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②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p><p>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p><p>④新的社会需要推动着可燃冰开采技术的进步</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完全自主创新的突出成就。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需要推动着可燃冰开采技术的进步,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真理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阶段性适当提高赤字率,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为“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一定空间,缓解改革“阵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p><p>①结构性改革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促进我国社会历史发展</p><p>②积极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p><p>③改革有助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p><p>④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阶段性适当提高赤字率,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为“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一定空间,缓解改革“阵痛”。①②项符合题意要求;材料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也不涉及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③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6年,他改善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材料主要表明</p><p>①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促进作用</p><p>②自我突破才是人生成功的唯—条件</p><p>③实观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在我国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秦玥飞选择服务农村,脚踏实地做事,说明了在我国,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实观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③④项符合题意;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阻碍作用,①项说法错误;人生成功的条件很多,既有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穷有信,富而仁。2017年2月初,河南新密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坏路边宝马车。肇事后,该学生给车主留言致歉,并包上打工挣来的300多元现金以示补偿。宝马车主薛先生被该学生的行为打动,决定不予追究并多方苦寻肇事学生予以资助。对此事的正确评价是</p><p>①该生以微小的付出避免了巨额的赔偿值得学习 </p><p>②该生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p><p>③车主不追责将成为主流价值选择引领公序良俗 </p><p>④车主的仁义和爱心是值得弘扬的正能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以微小的付出避免巨额赔偿”,①不选;该生诚实和敢于承担责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②正确;“不追责”不会成为主流的价值选择,③不选;车主的仁义和爱心是值得弘扬的正能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麵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贿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分享经济可以划分为以下种类:出行(滴滴出行/Uber)、住宿(Airbnb/小猪短租)、吃饭(回家吃饭/妈妈的味道)、穿衣(Rent the Runway/那衣服)、贷款(Lending Club/ 人人贷)、学习(Coursera/MOOC 中国)、就医(春雨医生/名医主刀)、旅行(蚂蜂窝/百度旅游)、生产(Applestore/淘工厂)等。然而,在对分享经济的调研中,记者了解到,分享经济的利弊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经济从业人士认为,分享经济是绝对有利的。其理由是:第一,从分享经济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看,它的却是一个创意产业,推动力互联网+,开创了经济新业态,促进了就业,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第二,当前还没有发现其破坏了产业秩序,是不稳定生产者的经济。</p><p>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评价材料二中,上述经济从业人士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p></div></div>
<div><p>【答案】①不能充分支持。</p><p>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经济从业人士认分享经济是绝对有利的,是从目前中国分享经济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p><p>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能会得出对分享经济利弊的不同看法。</p><p>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会不断产生新问题,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可以在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其弊端。</p><p>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分享经济作为—个新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可能会在实践中发现分享经济新的问题和弊端。</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评价材料中上述经济从业人士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p><p>评价材料中的观点,一定要辩证地看问题,切忌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针对本材料中经济从业人士陈述的理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此经济从业人士从目前中国分享经济的实践中得出分享经济是绝对有利的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看,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能会得出对分享经济利弊有不同的看法;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来看,人们可以在分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其弊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来看,分享经济作为—个新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可能会在实践中发现分享经济新的问题和弊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住建部于2017年7月20日,联合8部委印发了《关于在人口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把广州、上海等12个城市列为首批试点。广州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造为租赁住房,并执行居民用水、电、气价格标准,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无锡取消有关投资、购房落户政策增设租赁住宅落户政策;上海提出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占比约为31%,推出租赁住房共计70万套,加快住房市场向购租并举转变……租购同权,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p><p>材料二 广州楼市爆出的“租购同权”新政意味着,以后在广州租房,租房人子女可就近入学。换言之,在教育资源上,购房者和租房者同权。“百年之计,在于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改变发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表现,让不少来自基层教育岗位的代表产生共鸣。</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各地是如何推进“租购同权”政策的。</p><p>(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的必要性。</p><p>(3)请你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②我国各试点城市坚持以普遍性为指导,遵循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p><p>③根据中央精神,各试点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各种有关租购同权的政策。</p><p>④试点城市正逐步创造性地探索出关于租购同权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此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p><p>(2)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为了顺应我国国情、社会主要矛盾、住房市场等诸多情况的变化,住房租赁市场必须加快改革。</p><p>②上层建筑对经济有反作用,改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租购同权的提出,住房租赁市场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p><p>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住房租赁市场改革政策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满足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p><p>(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p><p>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各地是如何推进“租购同权”政策的。</p><p>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各地在执行中央政府的总体要求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不同对策。可先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材料,从各试点城市坚持以普遍性为指导、各试点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有关租购同权的政策、试点城市的宝贵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推进此政策提供重要借鉴等方面进行分析。</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的必要性。</p><p>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可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有反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方面,分析住房租赁市场改革的必要性。</p><p>(3)本题要求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p><p>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建议,要具体而不抽象,有可操作性,可考虑当地的实际,要有创新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