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9:12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p><p>A. 哲学就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p><p>B. 哲学通常从人们的头脑自发产生</p><p>C. 人们对生活的发问就是哲学</p><p>D. 哲学源自生活,始于追问和思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那些充满稚气的认识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哲学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B、C均是错误的认识,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p><p>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p><p>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p><p>&#xa0;</p><p>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是唯心主义的分类,C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D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之一,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哲学发展史上,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都认为</p><p>A.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p><p>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p><p>C. 物质是意识派生的</p><p>D.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哲学发展史上,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正确且符合题意;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派生的,应排除B C ;只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才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应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      )</p><p>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p><p>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p>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②③均是正确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一定是科学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p><p>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唯心主义    D. 唯物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故A入选。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则属于可知论,故B排除。C、D选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所划分的。</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个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个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p><p>A. 客观实在性</p><p>B. 可知性</p><p>C. 斗争性</p><p>D. 统一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适合题意,排除B;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C、D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p><p>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p><p>B. 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p>C. 物质是意识的来源</p><p>D.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适合题意;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生活中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因为</p><p>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两个问题</p><p>B.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p>D.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认为命由天定是世界观。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是方法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B项错误。本题选C项。A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回答题.</p><p>【1】“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p><p>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p><p>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p><p>【2】“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p><p>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p><p>B.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p><p>C.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p><p>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D</p><p>【解析】`</p><p>本题以爱因斯坦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根据题目的表述,“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哲学的发展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故B选项入选。A选项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选项错误,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p><p>A. 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p><p>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p><p>C. 真理具有客观性</p><p>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适合题意;A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真理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错误,C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由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为其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挑战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并以4:1获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A. 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替代人脑</p><p>B. 人工智能也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p><p>C.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p><p>D. 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思维的高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C正确且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并不可以完全替代人脑,A说法错误;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B说法错误;人工智能并不能超越人类思维,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p><p>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B. 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p><p>C. 整体对局部起决定作用</p><p>D.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B适合题意;A、C、D均未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p><p>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p><p>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p><p>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p><p>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狼孩”“熊孩”“豹孩” 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是因为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脱离,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因此选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会有意识,A、B观点都错误,排除。意识是人脑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大脑,D也错误,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这说明实践具有</p><p>A. 社会历史性</p><p>B. 艰巨性</p><p>C. 直接现实性</p><p>D. 主观能动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未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l-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成功发现脉冲星。这说明</p><p>A. 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p><p>B. 人们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p><p>C.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p><p>D.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C是错误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l-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成功发现脉冲星。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D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大体可以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治疗感冒需要对症下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p><p>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矛盾具有斗争性    C. 矛盾具有同一性    D. 矛盾具有特殊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治疗感冒需要对症下药,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感冒类型的不同来具体对待,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p><p>A. 联系的观点</p><p>B. 矛盾的观点</p><p>C. 发展的观点</p><p>D. 实践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A、C不适合题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D不适合题意;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B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这说明联系具有</p><p>A. 特殊性</p><p>B. 普遍性</p><p>C. 多样性</p><p>D. 条件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故本题考查的是联系的普遍性,B适合题意;A不是联系的特征,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p><p>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p><p>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发展的是</p><p>A. 金融危机</p><p>B.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p><p>C. 四季更替</p><p>D. 从量变到质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金融危机是历史的倒退,不是发展,排除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B适合题意;四季更替是自然界的运行,不是发展,排除C;从量变到质变是运动变化,但不一定是发展,排除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p><p>A. 革命批判精神</p><p>B. “扬弃”</p><p>C. 创新意识</p><p>D. 发展的环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突破性进展说明</p><p>A. 认识具有上升性</p><p>B. 认识具有反复性</p><p>C. 认识具有客观性</p><p>D. 认识具有循环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D错误。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突破性进展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A适合题意,排除B;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攀升,但消费增长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应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补上短板,进一扩大国内消费。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①立足于用部分来统筹全局</p><p>②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p><p>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④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201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攀升,但消费增长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即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体现了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②适合题意;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补上短板,进一扩大国内消费,这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才能引发质变,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p>A. 尊重客观规律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支持和保护新事物    D.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和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p><p>A. 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p><p>B. 矛盾双方可以无条件地任意转化</p><p>C.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不可分割</p><p>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统一,而矛盾双方的对立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A;矛盾双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不是无条件的、任意的,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    由我国自主研制并投入运营的首条电动公交线路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投入运营。这批电动公交车使用新型铁锂动力电池作为能源,以电机驱动作为车辆唯一的动力来源,极大地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污染。</p><p>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和资源短缺等多重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低碳经济应该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低污染物产生、排放与低能源消耗及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样都是其重要内容。</p><p>运用规律的含义、特征及要求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共同包含的哲学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节约能源资源,是按规律办事的体现。</p><p>【解析】本题以我国自主研制并投入运营的首条电动公交线路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投入运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特征及要求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材料一、二共同包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大历史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p><p>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雄安新区建设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所起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优化开发,从而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p><p>【解析】本题以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设问指向雄安新区建设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所起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本题着重考查的是部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雄安新区建设分析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所起的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