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7:18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因为读书可以</p><p>A. 获取前人智慧,是人生成功的捷径    B. 逃避尘世的喧器,获得心灵的宁静</p><p>C. 脱离低级趣味,成为道德至善的完人    D. 丰富知识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因为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和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故D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所在。B选项中“逃避尘世的喧器”表述错误。C选项中“成为道德至善的完人”的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不qǐ,今天我 zhuàng shāng一位弟弟……”,深圳一名七岁小学生骑单车撞倒三岁娃娃,因沟通不畅未作处理各自回家。当小学生的妈妈下班知晓后,让他手写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伤者并登门道歉。这封致歉信在贴出后,引起网友点赞。妈妈的做法获得点赞的原因是</p><p>①与人为善的行为能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p><p>②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p><p>③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p><p>④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家风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③选项错误,精神力量不能起决定作用。题目中,这个小孩的妈妈的做法获得点赞的原因是其与人为善的行为能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已独特的文化。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下列诗句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顺序对应一致的是</p><p>天将今夜月,     有灯无月不娱人,     宿草春风又,      少年佳节倍多情,</p><p>一遍洗寰瀛。     有月无灯不算春。     新阡去岁无。     老去谁知感慨生。</p><p>暑退九宵净,    春到人间人似玉,     梨花自寒食,     不效艾符趋习俗,</p><p>秋澄万景清。    灯绕月下月如银。     进节只愁余。     但祈蒲酒话升平。</p><p>①               ②                   ③                 ④</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四首诗要进行仔细解读,理解其意思,从诗的描述中找到对应的节日。①中的诗反映的是中秋节,②中的诗反映的是元宵节,③中的诗反映的是清明节,④中的诗反映的是端午节。故其正确的对应顺序为②-③-④-①;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先祖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补充历法。古人一直据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2016年,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p><p>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p><p>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p><p>③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途径</p><p>④意味着二十四节气具有与“四大发明”相同的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文化交流的途径没有增加。④选项中“相同的价值”的表述错误。题目中,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p><p>A. 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p>B. 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p>C. 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p><p>D. 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博采众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中国铁路“走出去”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项正确;“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说法绝对,C项不选;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②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p><p>③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p><p>④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不选;“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也说明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②③正确;东方审美意境具有多样性,并不能与中华传统文化渐趋一致,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02/10/e8a0053d/SYS201903021001409113315600_ST/SYS201903021001409113315600_ST.001.png" width="553"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p><p>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p><p>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p><p>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说明这一艺术创作形式保留了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①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剪纸艺术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②不选;剪纸艺术并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不选;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说明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把握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明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特明普访华其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控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中美文化交流上了新台阶</p><p>③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引起美国人的广泛认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题目中,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故①选项入选。题目中,在特明普访华其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控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说明了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故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院藏的珍品文物、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工艺、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令很多在参观故宫的游客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声。这说明</p><p>①中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p><p>②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p><p>③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p><p>④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特朗普是美国总统,受到的是美式文化的熏陶,中国历史文化不会对其有难以抹去</p><p>的影响,故①不符题意;从材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参观故宫期间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这一句中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从材料“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这一句可知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并未丰富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故 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p><p>①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p><p>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p><p>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p><p>④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xa0;</p><p>①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xa0;&#xa0;&#xa0;&#xa0;&#xa0;&#xa0;</p><p>②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xa0;</p><p>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xa0;&#xa0;&#xa0;&#xa0;</p><p>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材料中“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说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朗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不断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p><p>①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p><p>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中“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表述错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题目中,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故①③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保护甲骨文旨在</p><p>①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    ②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p><p>③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    ④续写人类文化的历史轨迹</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甲骨文。作为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保护甲骨文旨在展示世界文化的异彩纷呈,佐证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故②③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集中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④选项不是其目的所在。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别</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源远流长</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博大精深</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见证</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p><p>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p><p>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城特征 </p><p>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文化的价值不是为了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④选项中“决定”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徐悲鸿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用一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城特征;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p><p>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p><p>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p><p>③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p><p>④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故③④选项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②选项中“取代”的表述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 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等5堂课,分别介绍了我国的几大传统文化,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此活动的举办</p><p>①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p><p>②说明文化自觉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p>③旨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化的大繁荣</p><p>④使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夸大了该活动的目的。④选项中“寻找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开学第一课》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说明文化自觉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信</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66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p><p>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p><p>①“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p><p>②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p><p>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p><p>④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梅”文化的包容性。故排除①。④选项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的表述错误。题目中,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但是这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躺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p><p>A.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p><p>B. 中华民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p>C.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p><p>D.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习近平指出,“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躺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C选项入选。A、B选项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经过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塞罕坝人在高寒荒漠建成了可绕赤道12圈的世界上最大人工林,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并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p><p>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彰显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p><p>③植根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①错误;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故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作为民族精神具体表现的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故③正确;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故 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加快县级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建设,启动“流动文化车”和“流动图书车”等工程,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能够</p><p>①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p><p>②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p><p>③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p><p>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材料中“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可知此举能够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故①符合题意;</p><p>从材料中“加快县级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建设,启动‘流动文化车’和‘流动图书车'等工程,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可知此举有利于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 ,故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县级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启动“流动文化车”和“流动图书车”等工程都属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有利于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第一次提出“倡导富强、民王、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p><p>①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p><p>②强基固本,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p><p>③弘扬主旋律,消除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各种影响</p><p>④引领思潮,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倡导富强、民王、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强基固本,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引领思潮,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故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中“物质保障”的表述错误。③选项中“消除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各种影响”的表述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p><p>②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p><p>③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p><p>④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转变为物质力量。②选项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题目中,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这启示我们应该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健全人格中的作用,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以德树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p><p>①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xa0;&#xa0;&#xa0;</p><p>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xa0;</p><p>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p><p>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阐述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故①④选项体现了这两者的关系。②选项只强调了思想道德修养,③选项只强调了科学文化修养。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不可能站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表明</p><p>①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自信,坚持创新</p><p>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p><p>④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不可能站在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故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说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自信,坚持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故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与题意不符。③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对两种说法解读正确的是:</p><p>①两者的不同点是对意识的不同理解</p><p>②两者的相同点是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p><p>③孟子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客观精神</p><p>④朱熹认为物质世界是主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该观点认为仁义礼智是自己本身所固有的,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将存在与人的意识之外的“理”作为世界的本源,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①②选项入选。③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量子加密通信的研究领域,如何长距离传输纠缠光子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不过我国的科学家们,利用2016年8月发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在这件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2017年6月16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再次震动了全球。这说明:</p><p>①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p><p>②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因而可以认识事物本质</p><p>④对世界未知奥秘的探索活动使人类无限接近真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可以认识事物本质。④选项错误,人类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题目中,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再次震动了全球。这说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p><p>①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p><p>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p><p>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错误,人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③选项错误,人的意识因为具有主动创造性故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题目中,“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深信人的意识功能与脑波密切相关。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了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这一科学进展表明</p><p>①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意识新的特性</p><p>②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p><p>③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转化为实践活动</p><p>④科技创新搭建了意识与人脑之间的联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科学家深信人的意识功能与脑波密切相关。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了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这一科学进展表明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转化为实践活动;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p><p>C.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的意思指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故D选项入选。A、C选项与题意不符。B选项表述本身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据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p><p>B. 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p><p>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p><p>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A项错误;“稳中求进”并不是强调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也没有蕴含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的哲学道理,B、C项不选;“稳中求进”中的“稳”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进”强调的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故“稳中求进”蕴含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学道理,D项正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p><p>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有利于中国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p><p>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意义。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意义等方面,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从“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律思想,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司法理念;从春秋时期子产铸刑鼎首次公布法律,到汉唐以来历代相沿的成文法典;从被马克思、恩格斯称赞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到《法国民法典》,再到现代各国的法治实践。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制社会、调整行为。</p><p>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法治经验,要扎根于中国现实,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彰显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或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p><p>②继承我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或答:批判继承我国传统的法治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p><p>③借鉴吸收西方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或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法治文化成果为营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我国法治文化的民族特色。(或答:植根于本民族的法治文化土壤,推动我国法治文化的创新)</p><p>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彰显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或答: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融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p><p>【解析】本题以古往今来,东方和西方,人们都在对社会治理之道进行不懈探索,都不约而同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规制社会、调整行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彰显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措施类主观题目,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本题中着重可以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建设、继承我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借鉴吸收西方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根据教育部要求,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小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添加了古诗词比例,新添了多篇传统文化内容。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指出,优秀文化进校园要针对各个学段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优秀的传统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p><p>(2)某班级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行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每条不超过20字。</p></div></div>
<div><p>【答案】⑴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影响师生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师生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还能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也必须顺应我国当前教育形势变化和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有利于发挥教育对传播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p><p>(2)诵经典文章,传优秀文化。阅读经典,立德树人。倡导经典阅读,树立文化自信。</p><p>【解析】本题以教育部部长指出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本题着重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相关知识。即首先,通过文化进校园,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师生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师生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起到塑造人生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也是顺应我国当前教育形势变化和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需要;第三,可以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说明传统文化进行校园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最后,可以从发挥教育对传播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以“弘扬国学”为主题举行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诵经典文章,传优秀文化。阅读经典,立德树人。倡导经典阅读,树立文化自信。</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在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提高了农田肥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p><p>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⑴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肥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展。</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的做法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并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考生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加以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