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朝诗人文征明《拜年》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该诗的大体意思是说,向他人投送拜年贴,这样更简易,但不是空虚的礼节。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说明</p><p>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p><p>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说明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中国申遗申请,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大运河申遗成功,有利于</p><p>①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p><p>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p><p>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p>④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2】2016年6月20日,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开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该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不一样的展示方式”说明</p><p>A. 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p><p>B. 文化创新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p><p>C. 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p><p>D. 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B</p><p>【解析】1.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p><p>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p>(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p><p>(2)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p>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②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p>本题以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知识。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基因。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态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1】大运河申遗成功,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③项符合题意;大运河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是趋同,②项说法错误;对我国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p>【2】“不一样的展示方式”说明文化创新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项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要求,A项说法错误;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项说法错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APEC峰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1】“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人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p><p>①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②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p>【2】【2】APEC会议上,中国送给与会外国领导人的国礼“四海升平”景泰蓝观赏瓶,采用景泰蓝工艺,以收藏在故宫“霁红釉玉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掐丝珐琅等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给与会国家领导赠送这一国礼</p><p>①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p><p>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p><p>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④全面继承了中华传统工艺,促进了文化创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1】B</p><p>【2】【2】C</p><p>【解析】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p><p>(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本题以APEC峰会在北京举办为背景材料,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知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世代沿续中既保持其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p><p>【1】【1】“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人其中,一亮相就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不同文化之间交融,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p>【2】【2】给予与会国家领导赠送这一国礼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③项符合题意;①项“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对中华传统工艺是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承袭,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8周年。这个18年,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这体现了</p><p>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完全同步的关系</p><p>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p><p>③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p><p>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8年来,西部地区腾飞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文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了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并不亦步亦趋,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6日,以“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为主题的史密森民俗节活动在华盛顿举行。这是近年来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民俗艺术对外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超过百万美国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旅游对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②使得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③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的样态、风格、智慧与艺术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以“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为主题的史密森民俗节活动在华盛顿举行,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的样态、风格、智慧与艺术,吸引了众多的美国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④项符合题意;旅游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①项说法错误;该民俗节文化活动不涉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三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因为</p><p>①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p><p>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③④项符合题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①项说法错误;文化继承需要文化积累,但不是保障,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p><p>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着皮影艺术的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p><p>③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1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暨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拉开帷幕,大会吸引众多国内外诗人、酒商代理参与,将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促进了诗歌的推广和酒文化的发展,彰显了酒类产业的文化价值。这体现了</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p><p>③中国诗歌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诗歌文化的推广决定了精神生活质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将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将诗歌和酒文化相结合,彰显了酒类产业的文化价值。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①②项符合题意;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不存在优劣问题,③项说法错误;诗歌文化的推广有助于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但不能决定精神生活质量,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Ⅱ》以50亿“爆款”吹响中国电影的热流。该影片成功地吸收了国际类型片的特征,同时又点燃了国人心中的爱国情绪和军人情怀,这正是对好莱坞类型片的一种中国式创新。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p><p>①文艺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传递正能量 ②文艺创作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p><p>③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文艺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传递正能量,要立足社会实践,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突出社会效益,①④项说法正确;文艺创作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项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科技的发展,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成为普通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种信息的传播有别于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特点。有人认为这种自媒体必将取代现有主流媒体。该观点正确看到了</p><p>①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p><p>②科技进步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p><p>③自媒体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共享 </p><p>④自媒体的出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自媒体的特点,有人认为这种自媒体必将取代现有主流媒体,该观点正确看到了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自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而自媒体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共享,①③项符合题意;观点看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先进文化的发展,②项与题意不符;观点看到了自媒体的出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而不是文化的内涵,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习近平强调读书是一个民族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材料二 追溯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p><p>梁启超从小勤于读书,终成一代伟人,他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爱国热情。</p><p>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许振超靠孜孜不倦的读书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p><p>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成物质力量。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p><p>(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深深的影响着人的。</p><p>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全民阅读有利于促使人们自觉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p><p>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实践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活动。全民阅读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p><p>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全民阅读,通过读好书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材料中指出,我国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可运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化、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能推动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才有光明的未来。</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p><p>材料中列举了爱读书成就了许多成功人士,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可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倡导全民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2016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p><p>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学会用他者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文化传播形式,要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做到“中为洋用”;要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赢得世界的掌声 。</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中国故事国际化讲述”中要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在文化交往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②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要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在经济、政治交往中要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国文化魅力。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p><p>【解析】本题 要求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设问要求,正确运用知识点。知识范围是“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切口较小,指向明确,设问要求是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即怎样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依据题意运用到知识主要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及文化传播的途径等知识。中国故事要实现国际化讲述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知识可以和题干中”学会用他者的视角反观自己的文化传播形式,要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做到“中为洋用”“这一关键信息相结合来分析;其次,中国故事要实现国际化讲述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这一知识点要与”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这一要求相结合来分析;最后中国故事要实现国际化讲述还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途径和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知识点可与材料中的”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赢得世界的掌声“这一关键信息相结合来分析。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长期以来致力于提升火炸药的性能,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p><p>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的技术平台,王泽山就开始带领团队实验并构建火炸药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因为工作需要,他每次都亲临试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他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的火器火药技术方面的书籍,为火炸药的应用打开了一片天地;同时,王泽山及团队参阅大量国际前沿技术;但王泽山对他的学生说:“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跟踪国外的研究,更不能简单的仿制甚至全盘吸收国外的东西而抛弃我们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取得成功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翻阅大量古代相关书籍,为火炸药应用打开一片天地。</p><p>(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参阅国际前沿技术,从中汲取有益经验。</p><p>(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王泽山取得成功的原因。</p><p>要认真分析材料,要看到王泽山翻阅大量古代相关书籍,参阅国际前沿技术,从中汲取有益经验,每次都亲临试验场,身先士卒奋战在实验第一线等。可运用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从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反对错误倾向等方面,分析王泽山取得成功的原因。</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