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7:0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p><p>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争</p><p>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D.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也不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争,A、B项不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项正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公里。截至8月11日21时,此次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493人受伤(其中重伤45人)。这说明</p><p>A. 世界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自然界的运动无规律可循    B. 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p><p>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运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A项错误;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B项不选;地震发生造成的灾害无可挽回,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人员发现,学新歌学乐器有助于扩展记忆,开发右脑;经常运用心算来处理和记忆数字有助于开发左脑。人体左右器官是有区别的,掌握并有效利用“左右法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体现了</p><p>A.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p><p>B. 实践可以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p><p>C.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认识并发现真理</p><p>D.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体左右器官是有区别的,掌握并有效利用“左右法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D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和象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①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情与景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p><p>③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景具有的能动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情无景不生”体现了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正确;情与景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②不选;“只有意与境相浑、心与境相契,才能构成美的诗词境界”这说明情对景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正确;“情”具有能动反映,“景”并没有能动反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p><p>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③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刀下无痛”的问题,这说明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①正确;认识并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医疗手术需要实现“刀下无痛”,这促使了止痛药物的研究,这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正确;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直以来人们以为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据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p><p>A.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p><p>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p><p>C. 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是实践</p><p>D. 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否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中一直以来人们以为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后来发现饭后吃水果弊端很多,体现了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符合题意;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总是不同的,B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途径有很多,C错误;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不是被否定,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充裕,正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这表明</p><p>①任何决策都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并非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p><p>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并没有说明任何决策都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①不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②错误;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要考虑到雄安的各种综合条件,这表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p><p>A. 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B.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p><p>C. 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D. 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为什么在静止状态下解决不了公正的问题,而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原因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而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运动规律问题,B项与题意不符;静止本身就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绝对静止的事物不存在,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贫穷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团结是党的生命,但是没有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辩证法秘密,创造了一个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于</p><p>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p><p>②实践—认识—再实践是认识的一般过程 </p><p>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p><p>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能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不选;这个公式没有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是认识的一般过程,②不选;“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③正确;团结体现了同一性,批评体现了斗争性,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说明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p><p>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p><p>③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并不是因为它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①不选;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这是因为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②正确;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所以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③正确;发展理念变革并不意味着消除以住发展理念的影响,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p><p>①源于人们对经济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p><p>②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永无止境</p><p>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④说明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改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源于我国社会实践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认识不断深化,永无止境,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认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①项说法错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会随时代而改变,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 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哲学角度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下正确的是(  )</p><p>①“二十四节气”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概括和总结</p><p>②“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p><p>③“二十四节气”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p><p>④“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彰显了中国人自然观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②③项认识正确;①项认识错误;“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的联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是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具体联系,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 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p><p>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p><p>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哲学角度看,这段主题词表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雨”、“岁月”等的形成都是以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②项理解正确;材料表明,冷与暖的对立统一, 就有了雨,春与冬的对立统一,就有了岁月,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④项理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而是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联系,①项与题意不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p>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结合上述材料,请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其合理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的作用。工匠精神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p><p>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让我们自省自信,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p><p>③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的合理性。</p><p>本题要紧扣设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是因为“工匠精神”的品质和作用,“工匠精神”的品质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匠精神”的作用一是表现在对于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是表现在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让我们自省自信,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体现的是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组织答案时注意分开层次,知识要点不要短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农民文化乐园是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平台。农民文化乐园怎么建?在建设中要全面考虑问题,搞好试点工作,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生动样本、作出探路贡献;在特色上要结合试点村庄实际,提炼当地传统文化,打造“一园一品”;在形式上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打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内容上要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p><p>假如你的家乡也准备建农民文化乐园,请你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为你家乡的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提几点建议。</p></div></div>
<div><p>【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要全面地考虑问题。</p><p>(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要具有地方特色,打造“一园一品”;</p><p>(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善于借鉴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p><p>(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在形式上要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在内容上要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乡风培育和文化熏陶。</p><p>【解析】本题以农民文化乐园的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要全面地考虑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农民文化乐园要具有地方特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善于借鉴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在内容上要把弘扬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