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6:20

青海师大二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p><p>A.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p><p>B. 文化就是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p><p>C. 文化是人们进行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p><p>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A适合题意,排除D;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B、C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文化生活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①文化是由自然界所创造的、为人类所拥有的 </p><p>②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p><p>③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p><p>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③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p><p>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p><p>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p><p>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p><p>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所以直到今天“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①③说法错误,②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10月,为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纪委面向全国征集、推广一批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优秀漫画作品,以传播正能量、鞭挞腐恶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反腐倡廉漫画能促进廉政建设,这说明(  )</p><p>A.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p><p>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p><p>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反腐倡廉漫画能促进廉政建设,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p><p>A.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p><p>B.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p><p>C. 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p><p>D.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不是题目中的原因。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文书信信封的地址顺序:国名——省名——市名——县(区)名——乡镇名——街道名(村组名)——住宅门牌号——收信人。</p><p>英文书信信封的地址顺序:收信人——住宅门牌号——街道名——市区名——州名——国名。</p><p>上述现象主要体现的是文化对人们    的影响(  )</p><p>A.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B. 实践和认识活动</p><p>C. 思维方式</p><p>D. 交往目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中文与英文书信信封的地址顺序不同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p><p>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C.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A项中的诗句体现了合理想象的寓意,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B项项中的诗句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C项中的诗句意为:艰难困苦中度过了很多的灾难和挫折,兄弟情义还在,相见的时候大家相视一笑,忘记过往的恩怨情仇,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诗句中“潜入夜”、“细无声”,体现了潜移默化,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p><p>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大学的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对社会的影响,因此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D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互联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  )</p><p>A.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p><p>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C. 文化影响人的情感世界</p><p>D. 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材料中“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苏州举行的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一个亮点:一块完整的LED屏幕围绕比赛桌,屏幕上的信息有赞助商广告、有苏州古典园林风光和现代地标风貌,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这告诉我们</p><p>A.文化传播能够推动科技发展</p><p>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p>C.体育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基础</p><p>D.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强调科技发展推动文化发展,A与题意不符;屏幕上的信息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体现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D符合题意;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非体育,故B、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截至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项。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p><p>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非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历史上,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成为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不同:韩国人玩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松糕;越南的孩子当晚要提鲤鱼灯出游,各地会举行花灯节和舞狮;日本人则边赏月边吃江米团子;缅甸人则要大张灯火,布斋饭……由此可见( &#xa0;&#xa0;)</p><p>①民族节日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p><p>②中秋习俗能显示亚洲文化的多样性 </p><p>③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   </p><p>④亚洲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p><p>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重在说明不同国家的中秋节习俗不同,所以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说历史上中华文化对亚洲各国文化影响深远,未涉及如今的影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今,依托二维码技术,报刊可以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读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能看视频、听音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p><p>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p><p>②使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p><p>③体现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p><p>④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传播形态的创新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大众传媒,而不是纸媒,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而不是主要途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p><p>A.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p><p>B.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p><p>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p><p>D.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和人的教化上始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拓展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选项说法错误,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主要途径,排除;C选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型歌舞集锦 《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他们的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激情身心合一,这一切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这说明了(    )</p><p>A.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p><p>B.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p><p>C.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p><p>D. 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排除;C选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在学习的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  &#xa0;)</p><p>①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xa0;&#xa0;&#xa0;&#xa0;&#xa0;    </p><p>②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p><p>③要以我为主,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p><p>④要重点学习外来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内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文化交流借鉴、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我为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故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学习外来优秀文化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福建厦门五缘湾,旧称钟宅湾大桥。横卧碧波的五座圆拱大桥是城区内湾的醒目标志。这五座拱桥与其倒影构成“五圆”,谐音“五缘”,寓意海峡两岸期盼的团圆和五洲大团圆以及闽台之间的“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等五缘。“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p><p>①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p><p>②相互交融, 相互借鉴</p><p>③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p><p>④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说明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强调的是其特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 </p><p>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p><p>③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体现了该教材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正确;②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均与题意无关。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p><p>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p><p>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p><p>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所以节目组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②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所以节目组充分学习调研后才推出这一节目,③正确;设问是要求回答节目组这么做的依据,“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回答这么做的目的,④与设问要求不符,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p><p>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p><p>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p><p>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且适合题意;近代来,道教坚持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这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②正确且适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时间2016年1月31日,秉承打造“中华文化全球推广全球平台”的使命,“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渥太华,以“快闪”的艺术形式与海外华人及加拿大市民欢庆春节。加拿大是最早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发达国家,因其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而备受称赞,伴随中加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已然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表明</p><p>A. 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 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p><p>C. 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 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加拿大是最早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发达国家,因其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而备受称赞,伴随中加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已然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交流中传播,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级打算以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p><p>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p>(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塑造人生,问题指向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意义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即可。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说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说明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不少人喜欢,二百多年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京剧艺术家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的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积极吸纳融汇其它艺术之长,为我作用,创造体现当代之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让京剧这一国粹真正得到发扬光大。</p><p>联系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p></div></div>
<div><p>【答案】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京剧的发展,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p><p>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的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p><p>   ③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纳融汇其它艺术之长,为我作用,创造体现当代之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p><p>④ 坚持正确方向,客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p><p>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p><p>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通过解放生产力,科技进步、思想解放,推动京剧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生产力;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京剧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师大二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