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5:20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p><p>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②一般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p>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③项说法正确;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决定,②项说法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属于</p><p>A. 唯物主义</p><p>B. 唯心主义</p><p>C. 唯物辩证法</p><p>D. 形而上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强调“心”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思想,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p><p>B.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p><p>C.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p>D. 真理和谬误是无法相互转换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BC项均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真理的属性是客观性,即真理与谬误不能混淆,但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的分析,正确的是</p><p>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抓住时机进行量的积累</p><p>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识具有能动性</p><p>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认识具有反复性</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③项对应正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强调运动的绝对性,②项对应不准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着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项对应不准确;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p><p>A.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B. 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拼命学习就可以</p><p>D. 以后上课要坚持视听结合就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视听结合起来,以取得最好效果,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应把视听结合起来进行学习,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哲学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p><p>①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p><p>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p><p>③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p><p>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①④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项说法错误;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必须调整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当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时,必须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③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厨师效应,讲的是厨师把几种原料混在一起炒出来的菜,非常美妙,但这种美妙的味道,是任何一种原料所不具备的。“厨师效应”告诉我们</p><p>①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p><p>②部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p><p>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p>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厨师效应”告诉我们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要立足整体,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优化结构以达到最佳效果,①③项符合题意;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整体决定部分,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人民群众的作用,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辩证的否定,理解不正确的是</p><p>A.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p><p>B. 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p><p>C. 辩证的否定实质就是“扬弃”</p><p>D.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B错误,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p><p>②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p><p>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特殊性是矛盾普遍性的前提,①项观点错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个个都做“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手机填满了人们的时间却也阻断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这一担忧是对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深层忧虑。对此,从哲学角度来看,我们应该</p><p>①抓住主流,把握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p><p>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p><p>③分清主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p><p>④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手机既有利也有弊,对“低头族”来讲,弊大于利。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待手机利弊问题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抓住主流,把握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对待手机利弊问题,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所以不适合用主次矛盾的关系来分析,②③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1.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主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5" style="width:2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延</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涵</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内部又含主次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作用</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做工作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标志词语</p></td><td style="width:13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②都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③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p><p>A. 幸福感是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p><p>B. 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p><p>C. 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p><p>D. 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B项符合题意;幸福感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具有客观依据,A项观点错误;材料未体现正确的价值判断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C项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特征,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第三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海外舆论对我国此次修改宪法予以广泛关注,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宪法修改正逢其时,既是时代要求,也符合中国国情。到目前为此,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进行修改。</p><p>材料二:“云贵高原里,湄潭情深远,50年里的乡村行医路用心丈量,3000多个村民康健用真情守望,奉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湄潭乡村医生雍元书荣获2017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称号。从医49年来,雍元书一直在偏远山村医疗卫生战线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湄江湖村方圆15公里3385位村民的健康,凭借医术和医德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信赖。如今,迈入古稀之年的雍元书仍然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村卫生室。</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雍元书的事迹给了你哪些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社会现状发生了变化,所以国家对宪法进行修改;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国家对宪法修改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现状的变化,符合时代要求;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不断修改完善宪法,是为了更好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答对3点即可)</p><p>(2)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雍元书50年甘愿为村民付出;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雍元书50年为村民奉献,把村民利益放首位,坚持为村民服务;③我们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雍元书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默默奉献;④我们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雍元书坚守山村几十年,凭借高超医术赢得百姓认可;④我们应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迈入古稀之年得雍元书仍坚守在条件艰苦的村卫生室;⑤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雍元书用真情奉献农村医疗事业,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赏和村民的信赖。(答对3点即可)</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p><p>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之所以修改宪法,是基于我国现状的变化,是为了更好的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可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方面,说明我国对宪法进行修改的理由。</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谈谈雍元书的事迹给了你哪些启示。</p><p>雍元书50年甘愿为村民付出,凭借高超医术赢得百姓认可,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赏和村民的信赖。可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方面,说明雍元书的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p>材料一: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迸发与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多维、接地气、有人气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是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评选产生,是指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是中国“智造”的结晶,犹如一张张名片,让中国重新找到了全球发展中的坐标,也让世界重新定位了经济版图中的崭新中国。随着中国步入新的时代,一场商业格局的变革也随之而来,各地以全新的面貌灵活机动地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p><p>材料二: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某校以“我们是‘00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p><p>(认识自我)</p><p>对于“00后”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0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0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0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p><p>(青春誓言)</p><p>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1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我们青年学子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更是我们“00后”学子的行动指南!</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p><p>(2)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p><p>(3) 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为即将步入高三的自己写两条励志标语,并简单分析哲学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增强创新意识,推陈出新,引进高科技人才,运用新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依据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部分和环节。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运用“新四大发明”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答对3点即可)</p><p>(2)①正确认识自我——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②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认识自我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着重抓主流。(若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等,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答对3点即可)</p><p>(3)① “告别幻想,面对现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或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② “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③ “向先进人物学习”“取其精华”等,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等。</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p><p>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带给我们很多机遇,也让我们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只有依据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可运用创新的作用的知识,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高速发展的新时代。</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p><p>可结合材料,从矛盾的普遍性、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等方面,谈谈怎样认识自我。</p><p>(3)本题要求 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为即将步入高三的自己写两条励志标语,并简单分析哲学依据。</p><p>可结合自身的实际,从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重点、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等方面,写出激励性的标语及方法论依据。</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