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p><p>②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p><p>④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认识范畴,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表述错误。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③表述错误。“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④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 年 2 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材料主要表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p><p>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体现了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未体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 年 7 月中国在南海试开采新型能源可燃冰获得的成功,有望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推动全球能源革命;9 月,借助中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成功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材料表明</p><p>A. 先进的工具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条件</p><p>B. 科学研究可以改变现实世界联系的客观牲</p><p>C. 科学实践能够使人类的美好追求变成现实</p><p>D.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可靠保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科学研究不能改变现实世界联系的客观牲,B错误;A错误,科学研究的成功前提条件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D错误,在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意识能动性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并不都是可靠保证。借助中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中国与奥地利科学家成功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视频通话,体现了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汉字“越”由“走”与“戉(yuè)构成,“戉”不仅表示“越”的发音,还代表了“钺”这个字。在古代,“钺”不仅是一种兵器,更是一种象征君王权力与威严的礼器;“走”为快速行走,即奔跑。综合分析,“越”的本义是超越或突破旧的范围以及原先君王法度的创新行为。“越” 的字义主要体现了</p><p>①辩证的否定观 ②社会的物质性 ③发展的普遍性 ④规律的客观性</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和发展观的知识。“超越或突破旧的范围以及原先君王法度的创新行为”强调的是要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原先君王法度的创新行为,并非简单的否定过去,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是联系的缓解,也是发展的环节,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俗语虽然未见得妥帖,但阅读的确关乎年龄。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从哲学上看, 推广阶梯阅读是基于</p><p>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p><p>②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p><p>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p><p> ④矛盾的普遍性中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p><p>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尊重未成年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阅读方面的特点,体现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②符合题意,③排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未成年人的特点,因为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①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④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见如图)。这一部署</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3/10/5d489134/SYS201903131001442516688192_ST/SYS201903131001442516688192_ST.001.png" width="463" height="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告诉我们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p><p>③表明事物的运动是前进的上升的④符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这一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适合题意;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才引发质变,②是错误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p><p>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p><p>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p><p>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p><p>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p><p>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表明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①符合题意。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不体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借鉴首批试点村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的核心,使村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从辩证法角度看, 该村的建设</p><p>①分清了主流支流 ②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p><p>③抓住了主要矛盾 ④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p><p>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与主要、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的知识。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的核心,体现的是该村在建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①排除,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某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借鉴首批试点村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④不属于从辩证法角度的回答,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江苏昆山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重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已成共识,双方将进一步增进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与成效。双方不断增进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与成效的过程</p><p>①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p><p>②其实质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p><p>③是一个在量变基础上漫长的质变过程 </p><p>④呈现出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状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质变、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呈现出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状态,双方将进一步增进贸易领域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与成效属于量变的过程,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表述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 年 l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这是 1981 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p><p>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p><p>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p><p>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④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在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说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符合题意。真理具有条件性,有其适用的条件,①中“片面性甚至错误”表述错误。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表述片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6/83c47285/SYS201904121653453610113996_ST/SYS201904121653453610113996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p><p>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p><p>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找到人生的平衡点</p><p>④要勇于直面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与矛盾的观点。当你登上一个又一个高点,体现了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①符合题意。“你永远无法站上你眼中所见的高点”,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质量变辩证关系,②不选。漫画并非强调要善于找到人生的平衡点,③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2012 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 年中央首轮巡视启动,从此巡视成为新常态;2014 年,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5 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教育;2016 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p><p>材料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 年 2 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议;同年 3 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国家机构改革做出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新组建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更加关注民生、为民谋利。</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p><p>(2)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时代面临新矛盾,需要深化国家机构改革。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p>【解析】本题以从严治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为材料,考查认识论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回答第一问,应该了解认识论的相关理论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及属性、认识过程的特点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付诸了实践,体现的是实践的相关知识;从2012-2017年五年间,中国共产党不断在从严治党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并且“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体现的是真理以及认识过程的相关知识。</p><p>回答第二问,要求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原因。联系教材所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动力等。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材料一: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拼搏,时间长久就形成一种文化,企业家的成功就是靠他们内在的这种精神支持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一种品格, 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修养;它要求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p><p>材料二: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机器人是否比人更有智慧仿佛不是一个科幻话题,而是变成了现实问题。有人欢呼机器智慧的进化,期待他们早日胜过人类。针对机器会威胁人类的担心,专家指出:机器人表现得像人,但其实只是个傀儡,主人还是为他设计程序的人。所以真正要讨论的不是人统治机器还是机器统治人的问题,而是科学家和技术家的伦理和责任问题。</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灵魂的正确性。</p><p>(2)从意识的本质和作用角度,说明“机器人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其实是开发者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就其本质来说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只有善于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p><p>(2)①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机器人是人控制的机器,不能产生意识,不可能战胜人类,所以机器人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p><p>②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如果机器人出现威胁人类的问题,其实是科学家、技术家的伦理和责任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p><p>【解析】本题以企业家精神和机器人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意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p><p>第(1)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这些与企业成功经营发展密切相关,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转型升级才能取得优势占领市场。</p><p>第(2)问,本题要求从意识的本质和作用角度,说明“机器人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其实是开发者的问题”,即需要说明机器人是受到人的意识的控制,受到人们设计的程序的控制。意识的本质包括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等方面,意识的作用包括意识的特点以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考生选取合适的知识点展开论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尚须振兴乡村文化。我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因而,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青山绿水,更有乡士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推崇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回乡后“虽叫二丫、狗蛋、栓柱,但却有了Staff的理念、CEO 的思维”。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乡村文化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乡村文化面临衰微的境地。当下,人们往往感叹乡风不再、乡俗无依、乡愁难觅。毕竞乡村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输入,搞几个“农家乐”瞄准的也是城里人的钱包,真正的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在田野上、在村庄中、在村民的乡村文化自信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p><p> 根据材料和“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传统乡村文化衰微的影响因素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我国传统乡村文化衰微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2)我国传统乡村文化衰微,既受城市化的推进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又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思想观念转变等主观条件的影响;既受工业文明下城市文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又受传统乡村文化生存土壤等内部条件的影响。(3)事物的联系既有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又有本质的长远的联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固然导致我国传统乡村文化衰微,但也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创造了条件。</p><p>【解析】联系是多样的,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受城市化的推进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又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思想观念转变等主观条件的影响;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既受工业文明下城市文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又受传统乡村文化生存土壤等内部条件的影响;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固然导致我国传统乡村文化衰微,但也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创造了条件。</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