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2:07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素养最能体现人的特质:万物灵长、宇宙精华。没有哲学素养的民族和个人,绝对走不远。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p><p>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p><p>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p><p>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并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A项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没有强调哲学素养对于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B项不选;哲学不是物质力量,C项错误;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因此没有哲学素养的民族和个人绝对走不远,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物质匮乏,民不聊生的时代,哲学会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找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绝路逢生的哲学。这说明</p><p>①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更好的艺术</p><p>③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纷纷提出哲学观点,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帮助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这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符合题意;物资匮乏的年代,民不聊生,哲学向政治探索型发展,探索人的生存之道,说明这种形态的哲学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③符合题意;哲学是社会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0日-11日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其宗旨是直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研究和分享中国经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p><p>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D、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推动人类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大会主题直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研究和分享中国经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A符合题意,当入选;B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排除;B不符合题意,排除;D选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C.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解开了自然世界的奥秘,说明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社会和实践问题,故而与社会历史性无关,排除B;材料未体现改造世界,排除C;材料未体现意识的产生,D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憎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下列选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同的是</p><p>A. 理生万物    B. 飞矢不动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慧能的这段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同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认为观念是世界的本原,观念构成物质世界,C符合题意;“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飞矢不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得太远,有时候也不是好事”,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追求美好人生必须</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0/04894481/SYS201904121006335802235384_ST/SYS201904121006335802235384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2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A.处理好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p><p>B.学习哲学,以哲学指导生活</p><p>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p><p>D.必须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看得远主要强调人生的目标,属于思维的范畴。人生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故漫画强调了生活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p><p>A.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B.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C. 不仅正确地认识了规律,而且主动地改造了规律</p><p>D. 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并没有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A、B项不选;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分歧在于是否</p><p>A. 承认相对静止</p><p>B. 认识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C. 承认绝对运动</p><p>D. 认识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承认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存在,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则只是承认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故这二者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A项正确;运动并不是物质的唯一特征,B项错误;二者的分歧不在于是否承认绝对运动,C项不选;二者的观点都没有体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词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下列古语与漫画“一滴就会改变本质”的哲学寓意最相近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5cf855d1/SYS201904091008572456642109_ST/SYS201904091008572456642109_ST.001.png" width="277"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B.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p><p>C.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漫画“一滴就会改变本质”从哲学角度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强调规律的客观性,D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看问题,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动动嘴唇,唇语识别系统就能立刻分辨出你在说什么;纸质试卷,通过智能工具扫描,马上就能识别内容,批改给分;仅凭主人指令,智能家居就能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刷新着公众对技术的认知。从材料可以看出</p><p>A.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B.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p><p>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未体现意识的来源问题,排除B;材料所列举的新材料、新技术,是人们在实践创造出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C正确符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D。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船精神”指的是,1: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试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从哲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p><p>A. 敢为人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p><p>B. 坚定理想——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p><p>C. 百折不挠——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敢于面对挫折与考验</p><p>D. 立党为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敢为人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但不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A错误;. 坚定理想体现了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不是决定作用,B错误;百折不挠体现了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敢于面对挫折与考验,C适合题意;立党为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但不是哲学角度,排除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当天,官网发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投票:你是否认为新年计划总是难以落实?72%的人选择了“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塞勒教授研究揭示,人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总是屈服于短期诱惑,让长期计划落空。这说明:</p><p>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具有两面性</p><p>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p><p>③难以实现的新年计划缺乏目的性和客观性</p><p>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被动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们在意识活动的作用下制定新年计划,但同时由于受到诱惑大,人们的欲望高,人们制定的长期计划不切合实际,往往不能实现,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有两面性,①正确符合题意;人们只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作用制定合理的新年计划,才能在一年中有大的发展,取得成功,②正确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难以实现的新年计划同样具有目的性,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新年计划体现人们的意识,新年计划具有客观性说法错误,③排除;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习惯认为苗条是健康的。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德国-项调查显示,在体型偏瘦的人群中,儿乎有20%属于身体代谢有问题的亚健康人,其心血管疾病和死风险比代谢健康的人高出三倍,甚至比代谢正常的胖人还要高。这进一步佐证了</p><p>A.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变化的、不稳定的</p><p>B. 真理与谬误之间并无明景的界限</p><p>C. 世界的可知性和意识的能动性</p><p>D. 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获得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体型偏瘦往往发病风险更大,人们对身材与健康的认识更深一步,进一步证明了人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C项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项观点错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B项观点错误;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但真理不是不是同谬误的斗争中获得的,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韩非子》记载着这样一则寓言:诤臣箕子因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担忧。理由是“象箸必不加于土碗,必将犀玉之杯,必不葉菽蓄,则必旃象豹胎;必不短揭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从哲学角度看,箕子“象箸之忧”</p><p>A. 表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 体现了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p><p>C. 反映了矛盾双方具有主次之分    D. 体现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箕子看到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便联想到商纣王会使用犀牛角杯、吃山珍海味,久而久之,天下将会大乱,必定带来灾祸,这个过程中人的意识发挥了作用,正确能动地认识世界,B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条件性,具体事物的联系有条件,A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主次矛盾,C排除;材料未体现新旧事物,D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与下面漫画《画靶》的寓意最为贴近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11/10/a4e76b91/SYS201809111003460789786061_ST/SYS201809111003460789786061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画蛇添足</p><p>B. 掩耳盗铃</p><p>C. 刻舟求剑</p><p>D. 心猿意马</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漫画《画靶》中的人先射箭,后画靶,用自己画出来的靶来代替客观事实,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画蛇添足”比喻做事情要符合客观实际,与漫画要反映的观点并不完全贴近,A项不选;“掩耳盗铃”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客观事实,与漫画反映的观点相一致,B项应选;“刻舟求剑”违背了事物是发展运动的观点,与漫画反映的观点不一致,C项不选;“心猿意马”比喻人的思想不稳定,反映的是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漫画的寓意并不一致,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1982年到2017年,从金水河到国旗杆,2.5万多次升旗任务,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创下了高标准、零失误的奇迹。辉煌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不间断的付出,是“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的艰苦磨砺。这表明</p><p>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p><p>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④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具有促进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必然导致质变”说法错误,①排除;“辉煌背后是不间断的付出”,表明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符合题意;责任感促使国旗护卫队艰苦训练,创下了零失误的奇迹,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正确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才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明确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p><p>A.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p><p>B. 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 真理只有被推翻后,才能向前发展</p><p>D. 求索真理的历程是与时俱进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以住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定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并不是谬误,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项不选;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不选;真理不能被推翻,C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表明求索真理的历程是与时俱进的过程,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p><p>A.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    B. 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p><p>C.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认识具有主观差别性,往往因人而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对于心爱之物,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主观差别性,D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真理的发展,A排除;材料未体现人生的真谛,B排除;材料未体现意识,排除C。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态文明是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文明形态。以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为例,在工业文明中,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生态文明的生产则采用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模式。上述材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p><p>①要地实践中不断地调整着主观认识   ②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p>③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有益的人为联系   ④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首先注意审题,作答范围要求是辩证法,①是辩证唯物主义,排除;④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时代在发展,人类由工业文明时代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应当根据不同时代要求调整人类的生产活动方式,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对文明文明的“线性模式”,发展到生态文明的“循环模式”,这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的人为联系,③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最的有效方法。然而,当雾霾严重时还要开窗通风吗?专家建议应选择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阳光好的午后通风换气,但阴雨天例外。这体现了联系具有</p><p>A. 可变性</p><p>B. 整体性</p><p>C. 主观性</p><p>D. 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最的有效方法。然而,当雾霾严重时还要开窗通风吗?专家建议应选择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阳光好的午后通风换气,但阴雨天例外。这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一年来,共享单车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地出现。由于租金低廉、 使用方便,共享单车成为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们的代步工具。然而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盲目增加单车的投放量。大量的单车乱停乱放、损坏车辆的随意遗弃不及时回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市民及车辆通行,更使共享单车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城市垃圾”。共享单车的发展说明</p><p>A.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p><p>B. 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p><p>C. 新事物不一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p><p>D.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共享单车既存在“租金低廉、 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乱停乱放、损坏车辆”的问题,说明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弱点和不完善之处,D符合题意。A、B材料均未体现,排除。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C说法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序投放、停放等问题,部分城市开始限制共享单车。对此有人指出,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对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见效,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加以限制。该观点强调的是</p><p>①在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p><p>②在认识事物的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抓住主流</p><p>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可栩互转化</p><p>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对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见效,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而加以限制。这是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认识事物的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抓住主流,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漫画《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化为朋友是一种智慧》体现的哲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4/08/8f240e18/SYS201904240847205953767965_ST/SYS201904240847205953767965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矛盾具有同一性</p><p>B.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p><p>C. 正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促成了事物的发展</p><p>D. 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解答本题应充分理解漫画的标题,“把朋友变成敌人是一种愚蠢,把敌人化为朋友是一种智慧”,可以理解为朋友和敌人是一对矛盾,但同时敌人能够转化为朋友,说明二者有同一性,A符合题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C表述错误;B、D与材料无关。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挑战。上述对形势的分析,体现的哲理是</p><p>①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p><p>②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p><p>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体现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①不选,②正确;上述对形势的分析并没有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不选;既要把握住我们所取得的成就这个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这个次要方面,上述对形势的分析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8/1c3d712b/SYS201904141815400734932643_ST/SYS201904141815400734932643_ST.001.png" width="190"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君子不要试图去改变小人</p><p>B. 君子与小人不能和睦相处</p><p>C. 要避免矛盾双方相互转化</p><p>D. 要重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漫画中的“和小人对骂,你会变成矮子”启示我们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项D正确;选项ACD与漫画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重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他发现北方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于是,他决定向他们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很快,赵国便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并凭此终成当时为数不多的强国之一。赵武灵王变革图强成功得益于他:</p><p>①有效解决了制约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     ②正确把握了国家发展中的内外部联系</p><p>③分清了国家发展中的主流和支流问题     ④实现了国家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并凭此终成当时为数不多的强国之一,体现的是赵国有效解决了制约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涉及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①符合题意,③排除。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正确把握了国家发展中的内外部联系,②符合题意。④不属于赵国变革图强取得成功的原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从缂丝、苏绣、苏扇、宁锦到苏裱,从玉雕、砖雕、核雕到明式家具,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以苏乡、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工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p><p>A.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B. 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p><p>C. 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D.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浓厚,如今在设计手法上不断求变,为传统苏工注入了新活力,这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也是“扬弃”的过程,B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C D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业创新的广大职工和基础群众。这是因为</p><p>A.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 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p><p>C.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不单单是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主要的是默默无闻奉献的爱岗敬业、创业创新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创造了工匠精神,说明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符合题意;其余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宪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p><p>①社会意识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p><p>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④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宪,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宪是上层建筑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②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要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守住政策底线、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推进。下列对“三权分置”并行工作中所坚持的原则分析正确的是</p><p>①尊重农民意见——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要求</p><p>②守住政策底线——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客观要求</p><p>③坚持循序渐进——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方法</p><p>④坚持因地制宜——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p><p>A. ①②</p><p>B. ①③</p><p>C. ②④</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群众路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要求,尊重农民意见符合党的群众路线,①正确;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守住政策底线符合这一客观要求,②正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循序渐进体现的是量变的积累,故③错误;因地制宜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系统优化方法无关,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视察。 在与王杰班的战士座谈中,习总书记指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高贵的精神财富,广大官兵要努力学习践行“两 不怕”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p><p>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②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p><p>③价值判断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p><p>④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高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这种精神财富有益于社会和人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事物的属性和人们的需要,②不选;价值判断并不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③不选;“广大官兵要努力学习践行‘两不怕’的精神,争做新时代王杰式的好战士”这表明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仁东用生命铸就了“国之重器”——“中国天眼”FAST!他曾说:对我们来说,没有天赋,那就更勤奋一些;没有机遇,那就再坚持一下;没有传奇的过往,那就让未来充满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充分说明</p><p>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p><p>②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p><p>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p><p>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让未来充满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这说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②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③错误;“没有传奇的过往,那就让未来充满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这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这无疑需要增进共识: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p><p>互联网大会引发网民热议,下面是部分网民的网络留言:</p><p>事事关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p><p>大千世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见贤思齐:各国顾全大局,共同携手才能共建命运共同体。期待明天更好!</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运用联系观知识,阐述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p><p>(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各国精诚合作、互通有无、增进共识,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1)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p><p>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只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成果共享。</p><p>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命运共同体整体出发,共创美好明天。</p><p>(2)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运用创新了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p><p>②互联网作为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p><p>③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p><p>【解析】</p><p>本题以互联网大会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联系的观点、创新意识等知识,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p><p>(1)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是联系的观点,范围相对宽泛,可以调动所学的联系的观点包括的知识内容。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如材料中含有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命运休戚与共,我们要建立命运共同体,说明了这一点;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人类应打破局限的思维,要着眼于人类整体的命运,树立整体意识;可以从系统优化的方法理解,人类应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考查人类的命运。</p><p>(2)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限制在“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发展”,即创新的社会作用。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以从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革新人的认识工具、文化创新的作用三个方面作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恩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道理?</p><p>(2)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发展的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我们党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p><p>(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叉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p><p>【解析】本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发展的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结合新的实践要求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真理是具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等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大数据时代,你的指尖每敲击一下键盘,就自动上传为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一部分……这段广告语真实地记录着时代:借助互联网,不同的群体创造着海量的内容要素和符号体系,形成丰富的文化圈层。但这过程中也容易带来内容的野蛮生长和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p><p>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简析“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的原因。</p><p>(2)有同学认为:“在我国,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人而异,要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价值取向是不现实的。”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呵护良性的公共空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坚守。</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价值坚守有利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p><p>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价值坚守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p><p>(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p><p>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即具有主体差异性),具有社会历史性,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p><p>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p>【解析】</p><p>本题以大数据时代的价值坚守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p><p>(1)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为“把握思维的奥妙”,主要讲意识的有关知识,要求具体回答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如何发挥作用。作答可以从意识的特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方面作答。</p><p>(2)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哲学第四单元),进而可以调动课本所讲授的有关知识。设问要求对所给出的这一观点作出评析,即发表个人观点,当然应结合对应的模块的知识。题中所给的观点:社会不存在普遍认可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应认识到这一观点的合理成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即具有主体差异性),面对同一事物和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其次,应认识到这一观点的局限:第一,正确的价值取向说到底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因此价值取向也不是“为所欲为”的,有其制约因素。第二,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今年是“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83周年。我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请你参与其中。</p><p>缅怀先辈</p><p>通过访谈和网上调查,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先辈们的革命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等各种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感悟到他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拥有的崇高而又神圣的革命情怀。同学们缅怀先辈,被他们可歌可泣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人格品德所感动与震撼。</p><p>(1)请运用“人生价值的实现”的知识,谈谈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p><p>理性精神</p><p>同学们被先辈的事迹所感召,检索自我成长,发现存在以下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2.5pt"><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序号</p></td><td style="width:133.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存在问题</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道理</p></td></tr><tr style="height:24pt"><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width:13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盲目攀比,追求时髦</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p></td></tr><tr style="height:24pt"><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width:13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好高骛远,急于求成</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②</p></td></tr><tr style="height:24pt"><td style="width:31.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width:13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思进取,消极无为</p></td><td style="width:13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③</p></td></tr></table><p>&#xa0;</p><p>&#xa0;</p><p>(2)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从哲学角度分析其错误所在。</p><p>实践创新</p><p>上述红色之旅探究,也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同学们纷纷在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个人文化修养以及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创意,并以实际行动把学习先辈精神落到了实处。</p><p>(3)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p></div></div>
<div><p>【答案】(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或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p><p>(2)①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p><p>②不注重量的积累,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p><p>③没有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有机结合起来(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p><p>(3)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学生们不满足于自我,自主创意,落实行动。&#xa0;</p><p>②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学生们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大胆创新,积极实践。</p><p>③学生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p><p>④学生们勇于创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不断推动活动的创新。</p><p>【解析】</p><p>本题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英雄为背景设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知识,属于综合探究题。</p><p>(1)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属于人生观的知识,本题属于启示类问题,从设问来看侧重回答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结合教材所讲授知识,实现人生价值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p><p>(2)通过审设问,要求作答这些错误做法违背了哪些哲学道理。①盲目攀比、追求时髦这是一种超脱自身实际,盲目过度消费的行为,这种做法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梦想自己的的愿望一次实现,忽视了追求梦想实现的努力累积有利条件的过程,这种做法不注重量的积累,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③不思进取、消极无为,不振奋精神忽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没有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本题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p><p>(3)通过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设问要求作答材料如何体现的,属于体现类问题。作答应充分研读材料,而且应当注重对这三段材料的理解,不是仅仅限制在第三段材料。①该班级同学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行动起来改造自己存在的不同,体现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②同学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通过创新的实践行为,改造自己的不足,体现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③同学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关注最新的实际情况,树立创新意识让活动办出新意,体现了学生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④同学们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找新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勇于创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