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1:19

河南省郑州一中-下期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质量评估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p><p>A. 哲学的智慧源于生活实践</p><p>B.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p><p>C. 哲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p><p>D. 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适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是错误的;C不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不一定是他的技术水平,而是他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这是因为</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p><p>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A项不选;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决定,B项不选;“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项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p><p>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p><p>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p><p>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p><p>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构成真正的哲学</p><p>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需要学习哲学。④选项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是不能说世界观与方法论构成真正的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①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p><p>A.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B. 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p><p>C. 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p><p>D.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强调的是哲学的研究范围是整个世界,研究的任务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都不是对哲学的正确认识,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例外论”在19世纪中叶引导了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19世纪末在美国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又引导美国走向帝国主义,在二战后又引导美国谋取世界霸权。由于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美国人总是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担当世界的领导”,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从哲学角度看,美国人的言行说明( &#xa0;&#xa0;)</p><p>①世界观决定并体现着方法论               </p><p>②世界观是内容,方法论是形式</p><p>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④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材料中美国在霸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各种行为以某得世界霸权,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选D;①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②错误,二者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xa0;</p></td><td style="width:181.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br />&#xa0;</p></td><td style="width:170.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r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br />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br />&#xa0;</p></td><td style="width:181.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r />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br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工作汇报》中“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8/695d5517/SYS201904270838498942857038_ST/SYS201904270838498942857038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B. 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p>C. 没有正确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p>D. 没有正确处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该专家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即没有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二者谁是本源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选B。其余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p><p>A. 存在离不开思维    B. 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p><p>C. 存在决定思维    D. 思维再现存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题意强调自然界中的事物能勾起风景画大师们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愁思,体现了思维对存在的依赖性和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C正确,D不符合题意。A颠倒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存在与思维分属于主观和客观范畴,本质不同,B中“相互转化”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对此,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p><p>A.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p><p>C.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 存在就是被感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上述材料中“取决于大家的目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D与之相符;“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均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排除选项ABC。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与“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两种观点分别属于</p><p>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p><p>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p><p>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p><p>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本题中“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的观点,认为水是根本,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了就成为了土,水变为蒸汽,就成为了天。由此可见,该观点把水这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本题中“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的观点,强调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持这一观点的哲学派别是</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C. 辩证唯物主义</p><p>D. 历史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p><p>A.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p><p>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气者,理之依也 ”与“理生万物”</p><p>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且符合题意;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体现的获得认识的途径,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图关系理解正确的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8/695d5517/SYS201904270838504207471354_ST/SYS201904270838504207471354_ST.001.png" width="256"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p><p>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p><p>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p><p>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形而上学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①②④选项表述均正确,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9月16日23时,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截至17中午,惠州农作物受灾面积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p><p>A.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p><p>B. 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本题材料中“人们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社会实践活动,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中的观点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苹果公司原董事长乔布斯不仅创造了魔器般的“苹果”,而且对哲学情 有独钟。他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 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 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 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 的启示是(   )</p><p>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人生</p><p>②真正的哲学能为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p><p>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p><p>④真正的哲学都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乔布斯的观点看到了真正哲学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哲学不能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的是“明儒实法”,这种思想在构建社会和谐上的逻辑自洽性、历史合理性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  )</p><p>A. 哲学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B.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p><p>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项不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儒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表明了这一点,B项符合题意;C项本身正确,但与题目主旨无关;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位哲学家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p><p>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第一位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p><p>(2)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黑格尔认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并不等于哲学。</p><p>【解析】本题以不同哲学家对人人是否是哲学家的不同观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哲学的含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但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因此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的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有记载以来,发生震级超过8.0级的共18次。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p><p>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哪两个基本观点?</p><p>(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反映的是哲学的什么问题?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div></div>
<div><p>【答案】(1)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天意”,这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p><p>(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p><p>【解析】</p><p>本题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哪两个基本观点。材料中,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天意”,该观点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材料中,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本题第二问包含三个方面的小问题。根据第一问得知,这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唯心主义观点,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个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个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2.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0.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p></td></tr></table><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郑州一中-下期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单元质量评估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