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中,蕴藏着深邃、丰富的哲学智慧。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p><p>【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典出《论语·为政》。孔子提倡的这种对待学问的智慧,契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p><p>①能动反映论思想 </p><p>②物质决定论思想 </p><p>③发展普遍性思想 </p><p>④矛盾普遍性思想</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典出《后汉书·陈忠传》)下到成语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或相近的是</p><p>①防微杜渐 </p><p>②谨小慎微 </p><p>③滴水穿石 </p><p>④负薪救火</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B</p><p>【解析】</p><p>本题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中,蕴藏着深邃、丰富的哲学智慧为话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普遍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孔子提倡的这种对待学问的智慧,契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普遍性等知识,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p>【2】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材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③适合题意;②体现了意识的作用,不合题意;④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p>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现代科技、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改造世界创建了更多的可能,也为人类思想的深化提供着新的契机。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p><p>【1】2017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200倍的中等质量黑洞,它隐藏在杜鹃47球状星团中心区域。该发现证实了天文学家此前的预测,也为“恒星级黑洞逐渐演化为超大质量黑洞”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依据。这一发现</p><p>①可推动人类关于黑洞天体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p><p>②为“世界的物质性”增添了新的天文学证据</p><p>③是天文学家此前关于黑洞天体预测的立足点 </p><p>④体现了人的意识对黑洞天体演化的能动影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是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它告诉我们:跨时区旅行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从而产生时差反应,熬夜易导致“生物钟”素乱,从而带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该发现表明</p><p>①人的主观意识能够能动改造客观世界 </p><p>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p><p>③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④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条件性和具体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3】面对近年来加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已故物理学家霍金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的重大机遇,但也可能造成人类的毁灭。”2015年,霍金还与伊隆·马斯克等人签署了一份公开信, 呼吁人们重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的正确认识是</p><p>①承认并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影响的两面性,是人类应有的科学态度</p><p>②一切皆有可能,人工智能在服务人类的同时,必然对人类造成威胁</p><p>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警惕人工智能负面影响的积聚是完全有必要的</p><p>④看问题要分清主次,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只不过是矛盾的次要方面</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D</p><p>【3】B</p><p>【解析】</p><p>本题以现代科技、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改造世界创建了更多的可能,也为人类思想的深化提供着新的契机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哲学基本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p><p>【1】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该发现证实了天文学家此前的预测,也为“恒星级黑洞逐渐演化为超大质量黑洞”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依据,这一发现为“世界的物质性”增添了新的天文学证据,可推动人类关于黑洞天体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错在“立足点”;这一发现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但未体现人的意识对黑洞天体演化的能动影响,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p><p>【2】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告诉我们跨时区旅行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从而产生时差反应,熬夜易导致“生物钟”紊乱,从而带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该发现表明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条件性和具体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该发现表明人的主观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并未违背联系的客观性,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p>【3】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的重大机遇,但也可能造成人类的毁灭。”这表明承认并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影响的两面性,是人类应有的科学态度,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警惕人工智能负面影响的积聚是完全有必要的,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不一定对人类造成威胁,②说法太绝对,错误;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也不可忽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p>本题第2小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p><p>【1】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是 1982年通过的。在本次修宪之前全国人大根据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已对“八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过四次重要修正。从哲学上看,一国宪法之所以需要适时修正,是因为</p><p>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p><p>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④存在与意识的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充分发挥宪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不仅需要宪法本身与时俱进,同时也依赖于人们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增强。强调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在宪法实践中的作用。其依据是</p><p>①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物质性活动 </p><p>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③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p><p>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C</p><p>【解析】</p><p>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为话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哲学上看,一国宪法之所以需要适时修正,是因为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③适合题意;共性与个性、意识与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p>【2】强调宪法意识和法治精神在宪法实践中的作用。其依据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警示人们:“过度痴迷于别人的赞赏,总有一天会让你付出代价。”从辩证法角度看,“ 过度痴迷于别人的赞赏”的实质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8/b3cfdce4/SYS201904280840434682255745_ST/SYS201904280840434682255745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夸大意识的作用 </p><p>②否认和掩盖矛盾</p><p>③无视事物的联系 </p><p>④全盘地肯定自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从辩证法角度看,“过度痴迷于别人的赞赏”的实质是否认和掩盖矛盾,全盘地肯定自我,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中两国是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的经济体,美中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等。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p><p>【1】特朗普签署的该总统备忘录一面世,立即引发了包括美国学界、企业界和公众在内的全球性担忧,全球股市也应声出现罕见暴跌。对此的正确解释是</p><p>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美国政府此举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p><p>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美国政府此举会使中美由统一走向独立</p><p>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美国政府此举会扰乱国际秩序</p><p>④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美国政府此举会改变世界的趋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针对美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如果美方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动,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和必要的应对措施,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这一表态说明我国政府</p><p>①高度重视有利外部联系对我国改革发展的主导作用 </p><p>②以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价值选择的遵循</p><p>③坚持在静止与运动的辩证统一中具体操控国际局势 </p><p>④坚持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灵活处理国际关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D</p><p>【解析】</p><p>本题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系统优化的方法、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系统优化的方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总统备忘录一面世,立即引发了包括美国学界、企业界和公众在内的全球性担忧,全球股市也应声出现罕见最跌,这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美国政府此举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美国政府此举会扰乱国际秩序,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夸大了美国政府此举的作用,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p>【2】本题考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针对美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说明我国政府以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价值选择的遵循,坚持在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灵活处理国际关系,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错在“主导”;我国不能具体操控国际局势,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任“国宝守护人”,并讲述文物肯后的历史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上述尝试</p><p>①激活了文物承载的精神文化,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p><p>②坚持了与时俱进的文艺创作,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p><p>③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历史文物存在方式的现代化</p><p>④坚持了创新与求实相统一,提高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效</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任“国宝守护人”,并讲述文物肯后的历史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这样做激活了文物承载的文化,坚持了创新与求实相统一,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①④适合题意;②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上述观点强调了</p><p>A. 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在任何时候都是相辅相成的</p><p>B. 社会发展不是空洞的,是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内容的</p><p>C. 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要以社会提供的条件为基础</p><p>D. 个人发展不是孤立的,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上述观点强调了个人发展不是孤立的,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锻造技术,是制约飞机研发和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p><p>商代中晚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锻造技术——“失蜡法”铸造技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它对大材料填充泥芯和数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然后往内浇灌熔液,铸成器物。经汉唐到明清,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p><p>抗日战争时期,关国志愿航空队的P-40C战斗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精锻工艺制造,容易断裂。一位美国工程师借鉴失蜡铸造工艺银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這位工程师将此方法改进,命名为熔模铸造,使之成为生产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引进苏联精级涡轮叶片技术的同时,荣科和师昌绪两位院士联手,用失蜡法结合石英管填充铸模,完成精密铸造后,用氢氟酸腐蚀去除石英管,成功制造出空心涡轮气冷叶片。目前,中国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材料和工艺不断改进,已经完成了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的无余量精铸。</p><p>(1)结合材料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实践在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p><p>(2)结合材料和辩证否定观,分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持传统技术。</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古代匠人熔铸器物及美苏制造战斗机涡轮叶片的实践,分别为失蜡祛和精锻技术提供了来源,并分别证明了失蜡法的可靠性和精锻技术的局限性,精锻技术在飞机涡轮叶片制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推动了人们借鉴失蜡法,运用新材料改进精锻技术,开发出了飞机涡轮叶片锻造新技术,提高了飞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水平。</p><p>(2)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人们对研发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锻造技术,对传统的失蜡法既借鉴利用又改造创新。这告诉我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正确对待传统技术,一方面,要批判地维承,吸取、保留传统技术的合理成分作为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利用新的条件,改造和提升传统技术,实现创新。</p><p>【解析】</p><p>本题以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锻造技术,是制约飞机研发和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实践在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2)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设问指向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持传统技术,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辩证的否定观,主要包括: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正确对待传统技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国院机构改革令人瞩目,其中,国税机构与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意味着在我国各级地方并行存在了24年的国税、地税机构将合二为一。</p><p>1994年,为增强中央财政的再分配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为此,并行设置了国税、地税机构,前者负责中央税和共享税的征管,后者负责地方税的征管。</p><p>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地税机构并行设置带来的纳税人“遵从成本”较高问题日益凸显。比如,一个企业,在缴纳增值税时,需要到国税局;为员工代和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又要到地税局;还要重复报送涉税资料,重复接受税务检查。较高的“遵从成本”,不断地耗损着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税务机关进行了“放管服”改革,使“遵从成本”有所下降,但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p><p>当前,随着“营改增”改革的不断推进,营业税行将退出历史舞台,地税机构征税任务将大为减少,国税、地税机构合并的条件日趋成熟。(注: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只是对与分税制有历史联系的国地税机构设置方式进行了改革,并没有改变分税制本身。)</p><p>(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知识,说明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在时机选择上的合理性。</p><p>(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的现实意义。</p><p>(3)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势必会对原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升迁和职业发展通道产生挤压作用。对此,有的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要疏导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须自觉以哲学智慧为指导。请写出两条恰当的哲学原理,以帮助他们疏导这种情绪。</p></div></div>
<div><p>【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当前,国地税机构并行设置的弊端日益突出、“放管服”改革无法根除这种弊端、“营改增”改革使地税机构税收征管任务大为减少,这代表着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选择此时启动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p><p>(2)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国地税机构合井改革,保留了合理的分税制,调整了不合理的机构设置,既有利于发挥分税制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作用,又有利于彻底解决“遵从成本”较高问题,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业创新,从而助力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决胜全面小康。</p><p>(3)示例:①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p><p>【解析】</p><p>本题以国税机构与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联系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在时机选择上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然后分析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在时机选择上的现实意义。</p><p>(2)本题考查联系观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的现实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等知识分析。</p><p>(3)国地税机构合并改革,势必会对原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升迁和职业发展通道产生挤压作用。对此,有的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国地税机构工作人员要疏导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须自觉以哲学智慧为指导。请写出两条恰当的哲学原理,以帮助他们疏导这种情绪。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