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00:42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通过对3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p><p>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科学家通过对3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p><p>A.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p><p>B.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p><p>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p><p>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2年前,美国用胚胎分裂技术克隆羊,22年后,中国科学家采用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0/73df88bf/SYS201904121008351518617747_ST/SYS201904121008351518617747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p><p>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p><p>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p><p>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窗”“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设建立的一种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①说法错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中“征服自然”说法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③符合题意;</p><p>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p><p>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p><p>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p><p>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为背景,考查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系统整体功能存在于要素的相互作用之中,并非各要素功能的机械相加,①表述不科学;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②表述错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造成的,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可能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p><p>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不是客观的 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联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人为事物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我们可以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①②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③项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联系,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p><p>A.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B.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p><p>C.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题干材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A适合题意;B是矛盾的特殊性,不合题意;C是唯心主义观点,不合题意;D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有</p><p>①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性             </p><p>②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p><p>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p><p>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时说明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①②适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错误,排除;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③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通过将老四合院进行改造,既能够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理论创新对于社会变革的作用,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p>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p><p>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p><p>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p><p>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②符合题意。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③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表述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p><p>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p><p>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p><p>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p><p>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①④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②表述错误。③材料未体现。</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7.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同一性</p></td><td style="width:212.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斗争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p>&#xa0;</p><p>&#xa0;</p><p>&#xa0;</p><p>区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p></td><td style="width:21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p></td><td style="width:21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p><p>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p></td><td style="width:21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p><p>②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45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p><p>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表明</p><p>①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p><p>③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 ④社会意识能够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指导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够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p><p>A. 真理都是具体的    B.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p><p>C.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的特点,真理的特点。“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这说明人们对真理的价值判断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B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真理的条件性,也不体现真理是具体的,A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遵循客观规律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都有成绩》(作者:许创哲)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提醒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2/14fb260b/SYS201904061242337170889803_ST/SYS201904061242337170889803_ST.001.png" width="350"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干事业必须互助合作</p><p>②做工作切勿斤斤计较</p><p>③谈贡献应当实事求是</p><p>④论功劳不可夺人之美</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都有成绩》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提醒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p><p>材料: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首例中央国有企业层面的混改。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新成立的董事会吸收民营企业代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优化了经营管理机制;中国联通向7000余名核心员工授予占总股比2.7%的股票,调动了最核心要素的积极性;联通与新的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培育了创新发展新动能。国企民企以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p><p>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国企混改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急于求成。</p><p>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企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p><p>【解析】</p><p>本题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为话题,要求考生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解答要求所用的知识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因此考生可以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可以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角度说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网山斗争、五次反“国剿”、长征、抗日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p><p>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p><p>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p>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p></div></div>
<div><p>【答案】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p><p>【解析】</p><p>本题以甘祖昌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价值观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价值观,主要包括: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然后调动运用知识,结合甘祖昌的事迹展开论述,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