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下列提法与这一目标最契合的是</p><p>A.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村民自治水平</p><p>B. 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广泛实践人民民主</p><p>C. 加强自治政权建设,共建祥和文明社区</p><p>D. 提高村民政治素养,直接参与国家管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p><p>C说法错误,村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政权组织,所以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不是加强自治政权建设;</p><p>B符合题意,材料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这体现了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广泛实践人民民主;</p><p>D说法错误,人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香港部分立法会侯任议员在就职宣誓时辱国并宣扬“港独”的恶劣表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做出权威性解释,通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澄清香港社会对基本法所规定的特别行政区法定公职人员宣誓效忠制度的模糊认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人大释法表明全国入大常委会在行使</p><p>A. 决定权 B. 监督权 C. 表决权 D. 立法权</p><p>【2】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进行释法</p><p>①体现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②体现了主权的独立自主性</p><p>③巩固了中国和香港的关系④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3】国家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今后,向宪法宣誓也将成为我国所有公职人员就职的“规定动作”。实行宪法宣誓制度</p><p>①为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提供法律和制度依据</p><p>②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彰显宪法权威</p><p>③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履行职务的合法性年和严肃性</p><p>④引导全社会凝聚依宪治国共识,推进法治进程</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C</p><p>【3】D</p><p>【解析】</p><p>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启动法律解释程序为话题,考查人大的职权、依法治国方略、宪法宣誓制度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享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行使其部分职权。人大释法表明全国入大常委会在行使立法权,D适合题意;A、B也是人大的职权,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排除C;故本题答案选D。</p><p>【2】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进行释法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统一,①④适合题意;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最高权力至高无上,对外表现为最高权力的独立性,②不适合题意,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p>【3】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彰显宪法权威,引导全社会凝聚依宪治国共识,推进法治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④适合题意;宪法和法律为国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提供法律依据,排除①;③不是本题的意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市纪委组织开展“电视问政”活动,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线索,严肃问责在治污减霾、安全生产、打击非法经营疫苗等方面的失职渎职人员。上述举措</p><p>①利于提升人民政府行政管理水平</p><p>②增加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p><p>③利于尊重公民的参与权与监督权</p><p>④表明政府是纪委的具体职能部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严肃问责失职渎职人员,这有利于提升人民政府行政管理水平,①正确;社会各界提供线索,问责失职渎职人员,这不属于民主管理的内容,②不选;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线索,这有利于尊重公民的参与权与监督权,③正确;政府不是纪委的具体职能部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以来连续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首次考察调研,都深切关注贫因乡亲的脱贫致富策略。这说明,实现百姓的共同富裕梦,广大党员干部应该</p><p>①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p><p>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p><p>③坚持问政于民、闻需于民、问计于民</p><p>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妤人民公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党要完善执政方式,党员干部不能完善执政方式,①不选;坚持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与实现百姓的共同富裕梦没有直接关联,②不选;实现百姓的共同富裕梦,需要坚持问政于民、闻需于民、问计于民,也需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妤人民公仆,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和“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p><p>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p><p>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p><p>③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p><p>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政执政为民</p><p>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最高决定权,①不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民法总则》的通过,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法律的保证,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②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一审”“二审”,最后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体现了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正确;人大常委会不是行政机关,人大常委会也不是中国共产党,不执政,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去年7月,网上曾流传“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被拆”的新闻,经证实,这只是拆建改造,而不是网上传言的彻底拆除,拆除的房屋将改建成消防通道,还将新建菜场、浴室、饭店等,改善学生们的生活。上述做法:</p><p>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p><p>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p><p>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p><p>④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拆除的房屋将改建成消防通道,还将新建菜场、浴室、饭店等,改善学生们的生活。这说明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③④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4月9日,特朗普与习近平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会晤。习近平在会谈中主张;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这一主张</p><p>①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p><p>②体现了我国和平共处的外交立场</p><p>③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共同利益</p><p>④表达了中国与美国结成同盟的意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知识。搞好中美关系符合时代主题,也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愿望和国家利益,①③正确。我国的外交立场是独立自主,②说法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的简称。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中</p><p>① 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主体活动 </p><p>② 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p><p>③ 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 </p><p>④ 道德法制化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渠道</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民法总则的这些规定,表明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主体活动,①项符合题意;“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表明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②项符合题意;“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强调的是法律对道德的保障,而不是道德对法律实施的支持,③项与题意不符;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但两者调节的领域是有区别的,并非所有的道德问题都能够法制化。而良好的社会风尚还要靠全体社会成员道德修养的提高,④项“根本渠道”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国务院部署编制下年度预算草案后,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和通报会等多种形式,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于预算的意见建议。这一机制的建立</p><p>①是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p><p>②将确保政府编制好预算,做好预算初步审查工作</p><p>③保障了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完善了预算审查制度</p><p>④将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预算科学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人大的监督权和行政监督体系。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加强和改进了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同时结合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故①④正确。选项②中“确保”一词说法绝对,夸大了该机制的作用,故不选。人大代表的审议权是指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人大代表有权审议各项议案,而本题材料中要求行政机关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是发生在人大召开以前,故③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p><p>运用国家利益知识,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简要评析。</p></div></div>
<div><p>【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美两国的关系是由两国的利益决定的。</p><p>②国家间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所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会谈达成共识。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中美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分歧表明两个利益的差别。③任何国家不得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与安全。所以美国不得以自由航行为由侵犯我国南海主权。</p><p>【解析】</p><p>本题以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国家利益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运用国家利益知识,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简要评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观点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p><p>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汇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向社会公众和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p><p>新制定的《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总则》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包括胎儿利益保护规则、老年人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保护。《民法总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人权保护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p><p>(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p><p>(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法总则》为什么要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p><p>(3)《民法总则》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党坚持依法执政,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提出立法建议,并通过法宝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行使立法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征求意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③做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p>(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重视对人权的保护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利益;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该法的制定为保护人权提供法律保障;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高度重视对人权的保护,有利于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p><p>(3)示例:①邀请法律工作者到校宣讲《民法总则》;②举行“民法知多少”知识竞赛。</p><p>【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特点、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主体明确,即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等角度作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法总则》为什么要把对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将人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规定的。</p><p>(3)本题要求考生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允许考生发表不同意见。如:邀请法律工作者到校宣讲《民法总则》;举行“民法知多少”知识竞赛。等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83.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 </p><p>广泛性</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p></td><td style="width:28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宪法还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p></td><td style="width:28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4"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 </p><p> </p><p>真实性</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提供制度保障</p></td><td style="width:28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供法律保障</p></td><td style="width:28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p>提供物质保障</p></td><td style="width:28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383.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p></td></tr></table><p>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6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准扶贫要万众一心,埋头苦干;李克强总理批示要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某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结合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实际,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大力实施“五个一批”。66个贫困村摘帽、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3.45万元,33472名贫困人口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716元,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7%下降至2.6%。依托市县两级24个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菌类蔬菜、经果林、畜禽养殖、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17.1万亩、养殖基地22个。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新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整治“四个结合”,7930名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子,4219户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了“首战首胜”的预期目标,脱贫攻坚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p><p>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各级政府如何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做到万众一心、埋头苦干。 </p><p>②国务院扶贫办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职能,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p><p>③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求真务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p><p>④扶贫办做到科学决策、审慎用权、加强监督,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 </p><p>(如从转变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等角度也可适当给分)</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各级政府如何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p><p>各级政府要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离不开党的领导,应坚持宗旨原则,应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职能,应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审慎用权、加强监督、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