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不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不能动摇。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p>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p><p>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p><p>③有利于强基固本,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p><p>④有利于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故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错在物质保障,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屈原著有《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上下求索。这说明在一定意义上,哲学()</p><p>A. 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B. 智慧的源泉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C. 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D. 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表明了惊讶、追问和思考是哲学的起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符合题意;选项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发、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时期,列宁及时掌握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写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材料表明</p><p>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②真正的哲学才能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影响</p><p>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④轻视或否认哲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时期,列宁及时掌握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写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表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故①符合题意;在物理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故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任何哲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都会产生影响;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p><p>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p><p>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气者,理之依也”和“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①④符合题意,入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②不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属于辩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p><p>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p><p>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p><p>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把世界本原归为水、火、气、土等物质具体形态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p><p>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p><p>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p><p>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p>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聪明的唯心论”是指辩证唯心主义,它对于人类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它坚持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而“愚蠢的唯物论”是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在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常把人引向误区,因为它错误地坚持了片面、静止等形而上学的观点。由此可知,①③符合列宁的观点;题肢②④过于片面,是对列宁观点的误解,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确地揭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的有</p><p>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p><p>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p><p>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形式,运用排除法较容易选出答案。形而上学并不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相结合。故③项错误。本题选D项。</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连日来,人们的心灵被这个国度发生的一些“最美的故事”深深打动。“最美外卖小哥”听到呼救,二话没说冲上去;“最美女教师”丁燕桃老师面对失控的轿车,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最美小伙”面对忽然倒塌重达300斤的大铁门,他撑住铁门对小孩喊:跑!!……这些事迹寻常但不平凡,无不令人心生温暖,这些可爱的人身上都闪耀着最美的人性光辉。人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关键在于道德的坚守。</p><p>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这些道德义举给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带来了哪些启示?</p></div></div>
<div><p>【答案】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p><p>【解析】</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这些道德义举给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带来了哪些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题目限定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最美的故事”中,都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把生留给了身边的人,把危险甚至是死留给了自己,这启示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材料中人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关键在于道德的坚守,告诉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强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p><p>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p></div></div>
<div><p>【答案】①自然科学属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 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p><p>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 够使具体科学研究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有利于 具体科学研究取得预期效果。</p><p>③总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使二者相互渗透,有 利于它们共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 思想保证。</p><p>【解析】</p><p>试题该题考查哲学社会科学,第一问:考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问:考查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材料二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p><p>(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p><p>(2)材料二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性之处?</p></div></div>
<div><p>【答案】(1)①材料一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原,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2)①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p><p>【解析】</p><p>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理解。</p><p>第(1)问,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本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中的题眼。针对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最终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因此判断该观点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后,依据教材指出该观点的局限性,问题比较基础,试题难度小。</p><p>第(2)问,材料二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性之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抓住关键语句。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该观点认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判断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判断其为主观唯心主义。二者同为唯心主义,就很容易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