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5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p><p>A.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p><p>B.哲学的任务是获得正确的认识</p><p>C.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p><p>D.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不具备哲学知识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A正确说明了材料所述做法的原因;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关于哲学的任务表述错误;C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并不是所有的哲学;D错误,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可以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本题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以来,“两山”理论日臻完善,深得人心,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这反映了</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②哲学是对时代任务的正确反映</p><p>③哲学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p><p>④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习近平“两山”理论日臻完善,深得人心,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指导作用,①④项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任务的正确反映,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哲学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常言道“秋风扫落叶”,但到广东、福建等地却发现春风微拂,树叶纷纷飘落,出现“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这</p><p>①说明“春风扫落叶”的景象是规律</p><p>②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④证明了“秋风扫落叶”的认知不是真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③项符合题意;“春风扫落叶”的景象是现象而非规律,①项说法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并不能证明“秋风扫落叶”的认知是错误的,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p><p>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p><p>②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p><p>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p><p>④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火势世界的本原;“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并且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个别人的作用。因此题干中的两种观点是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故①② 符合题意;③与材料无关,④错误,故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p><p>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p><p>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中王充的观点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位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心之官则思。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承认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p><p>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p><p>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p><p>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p><p>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p><p>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从材料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①③项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和概括和总结,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水流存在的假说。材料表明</p><p>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p><p>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p><p>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p><p>④实践只能检验真理而不能检验谬误</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②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③项说法错误;实践既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谬误的标准,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不仅对党务公开进行了宏观规定,而且从微观上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分别作了规定,开出了党务公开“项目清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为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材料蕴含的哲理是</p><p>A.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p><p>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p><p>C.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p><p>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属于意识,不仅从微观上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分别作了规定,还为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表明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B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而非意识;C错误,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而非意识;D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本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正稳步迈向“空间站时代”。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历程,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这表明</p><p>①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取得进展</p><p>②对宇宙未知奥秘的探索活动使人类无限接近真理</p><p>③科学研究取得进步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④中国航天事业在波浪式前进</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取得进展,而中国科学研究取得进步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力量,①③项符合题意;人类无限接近真理意味着永远找不到真理,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中国航天事业在波浪式前进,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河南某市成了被国家环保部约谈的城市之一。此后,该市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四大战役”保护蓝天。数据显示,2016年7~8月,全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项污染物浓度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优良天数增加21天。这表明</p><p>A.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B. 人可以摆脱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制约</p><p>C. 人可以在头脑中建立现实的世界</p><p>D.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控制和支配客观对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该城市的做法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预期的效果,A项符合题意;人的活动始终受到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摆脱,B项说法错误;人在头脑中建立的是观念世界而非现实的世界,人要把观念中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必须通过实践的努力,C项说法错误;D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捕获到的反物质。材料表明</p><p>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p><p>B. 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p><p>C.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p><p>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它的可知性,A表述有误;题中“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证明了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适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C表述有误;D“主要标准”的表述有误,应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至2月,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的基础在加强,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势头在延伸;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这</p><p>①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民经济形势</p><p>②发挥了正确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p><p>③在把握规律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p><p>④表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的知识。我国对国民经济的分析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做出的,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①正确;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的基础在加强,表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②强调了认识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对规律的利用,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决反对“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p><p>①“乱作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p><p>②“不作为”没有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不会为”否认了意识的直接现实性</p><p>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否认事物是运动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④选项表述错误,“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没有否认事物是运动的。“乱作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作为”没有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p><p>①作为自然规律,可以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p><p>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p><p>④对人的生产生活具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说明人们能够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规律,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符合题意;也说明这一时间认知体系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③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属于人们对事物对认识,不是自然规律,①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判断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因为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与下边漫画《鸡蛋举重》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8/c7540734/SYS201905090840412108258301_ST/SYS201905090840412108258301_ST.001.png" width="136"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蚍蜉戴盆,螳臂挡车</p><p>B. 拔苗助长、缘木求鱼</p><p>C.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p><p>D. 固步自封、墨守成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漫画《鸡蛋举重》说明了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量力而行,A项蕴含的哲理与其相同;B项体现了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p><p>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p><p>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p><p>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③项符合题意;人的实践活动始终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能突破,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真理的标准问题,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蕴涵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c5b6a09/SYS201801021854469437236711_ST/SYS201801021854469437236711_ST.001.png" width="230"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认识受到人的思维方式的制约</p><p>B. 价值判断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p><p>C. 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p>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守门员认为自己相对于门而言很渺小,而进攻的人感觉守门员相对于门而言很大,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想法是从哲学上来看因为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C入选。A选项错误,人们的认识会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B选项错误,价值判断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二十国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湖举行,晚会经验全世界。海外观众说“用美丽的研究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主观与客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世界具有可知性,题肢①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题肢②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为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故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这主要说明</p><p>A. 物质离不开意识</p><p>B. 意识依赖于物质</p><p>C. 意识是人脑的反映</p><p>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小题考查的是意识。巴甫洛夫的话主要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A、C、D与题目无关,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p>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p><p>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p><p>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p><p>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即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②项符合题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材料观点并不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③项与题意不符;观点把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相混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9月17日,名为“天猫精灵”的全球首款防骗智能机器人亮相国家网络安全周。为应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天猫精灵”智能防骗机器人首次将诈骗拦截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识别诈骗电话号码,还能给用户实时的防骗提醒。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①“天猫精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p><p>②“天猫精灵”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p><p>③“天猫精灵”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p><p>④“天猫精灵”的智能防骗功能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是人特有的,“天猫精灵”并不具有独立意识,①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天猫精灵”并不会成为实践主体,②不选;“天猫精灵”是人创造的,它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正确;“天猫精灵”的智能防骗功能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下图漫画“画饼,更需要烙饼”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8/469478b9/SYS201905040843544665292266_ST/SYS201905040843544665292266_ST.001.png" width="149" height="1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发现真理和追求真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p>②创业成功是合理规划和踏实躬行的统一</p><p>③获取直接经验比获取间接经验更重要</p><p>④要学以致用,不只做书斋里的学问</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漫画中,“画饼”强调的是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现了意识的作用。“烙饼”强调的是实践,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故漫画“画饼,更需要烙饼”启示我们创业成功是合理规划和踏实躬行的统一, 要学以致用,不只做书斋里的学间。故②④表述追正确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2日,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该卫星成功发射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由此可见</p><p>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事物属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p><p>②人们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能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测</p><p>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发展</p><p>④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对地震的认识,探索地震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②说法不符合现实。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大、中、小所有学段教材中的“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改修订的哲学依据是</p><p>①历史事实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p><p>②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p><p>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p><p>④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历史事实并不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①不选;对“14年抗战”概念进行修订根源于已有的历史事实,这说明历史事实是修订的唯一可靠的根据,②正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所以人们才根据历史事实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③正确;真理是客观的,人们不可能“推翻”已有的真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该观点</p><p>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p>②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p><p>③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p><p>④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目观点,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一直是科学家希望突破的领域。近日,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论辩,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做出决策。该研究表明</p><p>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p><p>②人工智能已成为思维运动的载体</p><p>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p><p>④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研究表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①④项符合题意;人脑是思维运动的载体,②项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p><p>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p><p>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p><p>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p><p>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②④项错误。本题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p><p>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p><p>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p><p>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p><p>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深海生物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②③项符合题意;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不是一个循环过程,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①项说法错误;认识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p><p>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p><p>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从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来讲,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讲,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们的认识会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只是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材料说明了认识的发展,认识具有无限性,①③适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家宝说:“作为科学工作者,思维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是禁锢和封闭的,要只承认规律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权威。”这启示我们</p><p>①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p><p>②应兼收并蓄,博采众言</p><p>③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p>④应明确“真理只有一个”,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启示我们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①③④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p></div></div>
<div><p>【答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p>【解析】</p><p>关于物质的概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p></div></div>
<div><p>【答案】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解析】</p><p>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而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p></div></div>
<div><p>【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p>【解析】</p><p>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p><p>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p>【解析】</p><p>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p></div></div>
<div><p>【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p>【解析】</p><p>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锻造技术,是制约飞机研发和制造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就有了最早的锻造技术——“失蜡法”铸造技术: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它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然后往内浇灌熔液,铸成器物。</p><p>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志愿航空队的P-40C战斗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精锻工艺制造,容易断裂。一位美国工程师借鉴失蜡铸造工艺银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這位工程师将此方法改进,命名为熔模铸造,使之成为生产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关键技术。</p><p>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引进苏联精级涡轮叶片技术的同时,荣科和师昌绪两位院士联手,用失蜡法结合石英管填充铸模,完成精密铸造后,用氢氟酸腐蚀去除石英管,成功制造出空心涡轮气冷叶片。目前,中国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材料和工艺不断改进,已经完成了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的无余量精铸。</p><p>结合材料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实践在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古代匠人熔铸器物及美苏制造战斗机涡轮叶片的实践,分别为失蜡祛和精锻技术提供了来源,并分别证明了失蜡法的可靠性和精锻技术的局限性,精锻技术在飞机涡轮叶片制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推动了人们借鉴失蜡法,运用新材料改进精锻技术,开发出了飞机涡轮叶片锻造新技术,提高了飞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水平。</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实践在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p><p>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匠人熔铸器物及美苏制造战斗机涡轮叶片的实践,分别为失蜡祛和精锻技术提供了来源,并分别证明了失蜡法的可靠性和精锻技术的局限性,精锻技术在飞机涡轮叶片制造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推动了人们借鉴失蜡法,运用新材料改进精锻技术,开发出了飞机涡轮叶片锻造新技术,提高了飞机涡轮叶片的制造水平。可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方面,分析实践在人类锻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勤俭持家、勤俭兴邦,奢侈败家、奢侈覆国的观念,今天为人们普遍接受。</p><p>材料一:勤俭就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墨家都把节俭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左传》则明确把节俭与奢侈当作判断君子与小人界限的重要标志,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p><p>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优秀传统,革命先驱方志敏的清贫让国民党官兵不可相信;住在简陋窑洞中运筹帷幄的毛泽东,穿着粗布衣衫威震敌胆的朱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这种优秀传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p><p>材料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少数党员干部认为节俭已经过时,是落后保守的表现,追求奢华享受,有的一次腐化变质,沦为人民的罪人,也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在节庆、宴请等活动中讲究排场,追求“面子”使“人情消费”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孰不知,我们生活的星球上,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是挥霍浪费,而是在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同时,珍惜宝贵的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选择节俭,实际上是选择了现代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p><p>运用哲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们认识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①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立场、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人们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不同,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p><p>②对于勤俭节约的认识,从古到今从未停止,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客观世界发展没有止境,社会实践没有止境,人的认识也有无止境。</p><p>③对于勤俭节约的认识,过去人们仅仅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去认识,其间,虽然也出现过对勤俭节约次否定态度的认识,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人们不仅更加肯定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必须长期坚持,而且把勤俭节约和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说明认识并非圆圈式的循环,而是呈螺旋是前进或波浪式上升。</p><p>【解析】</p><p>本题要求运用哲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人们认识的特点。</p><p>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勤俭节约的认识,从古到今从未停止,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立场、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人们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不同。过去人们仅仅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去认识,其间,虽然也出现过对勤俭节约持否定态度的认识,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人们不仅更加肯定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必须长期坚持,而且把勤俭节约和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可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说明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识无止境,但认识并非圆圈式的循环,而是呈螺旋式前进或波浪式上升的过程。</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调查显示,多数吸烟者不打算戒烟,男性吸烟者仅有22%过去一年曾尝试戒烟。我国2008年10月修改的健康警示几乎无效。卷烟消费税提高并未提高零售价,对吸烟行为毫无影响。吸烟危害认知仍较低,我国吸烟者不知吸烟可致中风、心脏病的比例最高,分别达70%和46%;不知吸烟可致肺癌的比例排位第二,达20%。</p><p>新加坡禁烟法规定,凡在公共场所扔烟头者罚款500新元或施以4下鞭刑;科威特禁烟法规定,禁止在电视电影中播映吸烟的镜头;德国有些老板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职工健康,对不吸烟者给予“增加工资”、“多得休假日”的奖励;在匈牙利,吸烟者必须交纳“吸烟税”,征集的税金全部做消防用。</p><p>为减少和消除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卫生计生委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报送国务院。2014年11月24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p><p>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后果。</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控烟工作之所以徘徊不前,重要原因是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同时部分烟民戒烟的意志力不强。</p><p>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不重视不搞好控烟工作,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p><p>【解析】</p><p>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后果。</p><p>从材料可以看出,不重视不搞好控烟工作,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而我国控烟工作之所以徘徊不前,重要原因是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同时部分烟民戒烟的意志力不强。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从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按客观规律办事等方面,谈谈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后果。</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