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58:09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高二第六次(3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用主义根植于美国社会和文化之中,以300年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起点,从早期充满冒险的开拓到美国的创立,从美国的工商业革命到信息化时代,它形成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深刻影响着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表明</p><p>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②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p><p>③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p><p>④哲学的智慧在人们改造世界中自发形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错误,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④选项中“自发形成”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从早期充满冒险的开拓到美国的创立,从美国的工商业革命到信息化时代,它形成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深刻影响着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故①③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问我,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残疾演说家)。这一观点体现了</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p><p>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p><p>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题目中,尼克胡哲很清楚自己的价值、目标、宗旨,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所以他很快乐,而且在实践生活中也是努力向前,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这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②选项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7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云:“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从世界观看,下列观点与此最一致的是</p><p>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p><p>B.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在作于太始,莫之与先”</p><p>C. “世上有鬼,此乃人精神为之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p><p>D. “夫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中“心者身下主宰,自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的观点把心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B、C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p><p>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p><p>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p><p>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p><p>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没有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④选项错误,是客观唯心主义。题目中,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228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代表人</p><p>物及其</p><p>观点</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p><p>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p><p>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p>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p><p>④上帝创造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教育部党组以纪念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为契机,召开“学哲学、用哲学” 专题学习会,号召努力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的认识</p><p>②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p><p>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④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③④适合题意;唯一正确的认识说法错误,排除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p><p>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p><p>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项错误;材料表明日、月、“寒”“暑”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相对静止的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并没有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项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最早的手机QQ开始到飞信、微博、微信,再到今天的直播和短视频。受用户年龄层和偏好变化的驱动,移动社交一路向着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向进化着,但唯一不变的是人心底那份孤独对社交的渴求。这说明</p><p>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p><p>③意识活动直接影响物质活动的变化</p><p>④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移动社交不断进化”这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不变的是人心底那份孤独对社交的渴求”这表明事物是相对静止的,故材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正确;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意识活动并不直接影响物质活动的变化,③不选;“受用户年龄层和偏好变化的驱动,移动社交一路向着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向进化着”这说明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从哲学上看,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p><p>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p><p>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p><p>④意识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④选项错误,意识的东西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东西。题目中,这段话从哲学上来看,说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p><p>A. 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p><p>B. 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属性</p><p>C. 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p><p>D. 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说法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材料中的雾霾仅仅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是物质的概念,排除;B符合题意,材料分析了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C舒服错误,哲学要为实践服务,也要关注雾霾,排除;D说法错误,二者的本质的区别决定二者的含义的区别,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今年全球将上演四次日月食,中国境内可见两次。这些天文现象都如约与人们见面,这也证明了年初一测的准确性。这说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准确预测的基础</p><p>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④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准确预测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今年全球将上演四次日月食,中国境内可见两次。这些天文现象都如约与人们见面,这也证明了年初一测的准确性。这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准确预测的前提,①④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③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布朗大学约翰·唐纳德教授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自己的嘴边。这说明</p><p>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p><p>③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深度</p><p>④发挥意念改造世界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布朗大学约翰·唐纳德教授首次成功将瘫痪病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让一位因中风而丧失四肢活动能力的人用意识指挥一只机器手臂,将一杯咖啡准确而平稳地端到自己的嘴边。这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②适合题意;实践的进程和深度决定了对客观存在的认识程度,③错误;意识本身不作用于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④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大讯飞和清华大学根据人脑的工作原理,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在“2017年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综合笔试”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绩,大幅超过360分的合格线,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医考笔试。关于“智医助理”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智医助理”机器人具有产生意识的功能</p><p>②“智医助理”机器人能够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p><p>③“智医助理”机器人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p><p>④“智医助理”机器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智医助理”机器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能够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认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体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但有时要跟踪心、肺等体内深部器官的体核温度可能需要采取侵入性手段,这对病患来说往往会产生副作用。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药丸式检测器,该生理状态监测(PSM)药丸里面包含有一些特制的迷你扩音器和迷你体温计,患者只需吞下一颗“药丸”,医生可以同时跟踪三项关键生命体征。由此可见(  )</p><p>①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 </p><p>②实践的客观需要是推进诊断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p><p>③认识能力的提高是医疗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p><p>④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完备的诊疗工具</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 提供新设备,故选项②④正确。选项①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尊重规律方可成功,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生姜可以做食材,也可以做药材,例如生姜干粉对因运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具有很好的疗效,生姜提取液可以显著抑制皮肤真菌,生姜煮水对风寒感冒、咳嗽的治疗效果显著。这说明</p><p>①人们能够利用生姜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p><p>②生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用 </p><p>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生姜的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 </p><p>④人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改变生姜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日常生活中,生姜可以做食材,也可以做药材,这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生姜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改变生姜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①④适合题意;②是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不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生姜的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公布的报告指出,机器人会通过不断试错,记住那些能帮助它们完成某一任务的符号、单词和信号,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循环神经网络中,从而学会了彼此合作和交流。随着研究人员提出的任务不断加码,语言也不断进化,最终,机器人学会了通过用不同的单词组成句子彼此交流,从而协同工作。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机器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p><p>②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增强了机器人的模仿能力</p><p>③机器人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加以利用</p><p>④意识始终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永远无法替代</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人脑的机能,题中,随着研究人员提出的任务不断加码,机器人学会了通过用不同的单词组成句子彼此交流,从而协同工作。体现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增强了机器人的模仿能力,意识始终是人脑的机能,机器人永远无法替代,②④符合题意;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①错误;机器人不能利用规律,排除③。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如葡萄糖、维生素),但病人有时候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这一现象表明</p><p>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C. 物质世界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p><p>D.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安慰剂效应”讲的四意识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人能够认识世界,故排除。选项D说法㼻,物质是本原的,精神是派生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什寒村曾是琼州彝族苗族自治县最贫困村之一,这里海拔高、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橡胶、槟榔等常规作物无法种植。琼州县委、县政府根据什寒当地民俗特色,深入挖掘黎苗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扶贫试点,促进什寒村的产业融合和创新,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成功打赢了扶贫“翻身仗”。从哲学角度看,什寒村成功脱贫的经验在于</p><p>①善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p><p>②把握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p><p>③按照人的意图来支配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p><p>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③选项错误,不能按照人的意图来改造客观世界。题目中,从哲学角度看,什寒村成功脱贫的经验在于把握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故②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以及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给月球北极上方区域的天体做的一次科学普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次明确证明月球上没有水。这一认识主要表明:     </p><p>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以及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给月球北极上方区域的天体做的一次科学普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次明确证明月球上没有水,说明了我们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是长期以来人们的好奇驱使着我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半个世纪前,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时,中国还处在贫困动荡之中;随后的几十年间,人类发现的2000多颗脉冲星都与中国无缘;如今,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发现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聆听并研究这来自宇宙深处的“心跳”。这表明</p><p>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p><p>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p><p>④先进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以前,我们国家不具备发现脉冲星的能力,现在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发现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聆听并研究这来自宇宙深处的“心跳”。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先进的认识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古人根据日月运行的位置、天气的变化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创立了“二十四节气”,把两节气相交之日确定为“节日”,如清明,冬至等。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的传统节日,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是古人的“农事历”。</p><p>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与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是我们应尽的责任。</p><p>(1)“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请运用哲学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p><p>(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升传统节目在人们生活巾的价值感和存在感。</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基于农事耕作有目的地认识自然的产物,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古人根据自然现象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充分反映了意识活动具</p><p>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国家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节日仪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提升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和存在感的客观原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存在的发展。提升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有利于人们敬畏传统节日,促进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p><p>【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通过审题,设问中要求分析“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的观点,所以知识指向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该知识点包括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考生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即可。</p><p>(2)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相关知识,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要一切从世界出发;“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与过去30年高速增长不同的新阶段。</p><p>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国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新形势的的主动选择,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变革。</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的哲学道理。</p><p>(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调整。</p><p>②静止是有条件和,暂时的,相对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更平稳,发展前景更稳定。</p><p>③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全面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p><p>(2)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家加强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p><p>③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p><p>【解析】(1)此题要求运用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所蕴含的哲学道理,设问范围明确,切入口较小,设问指向具体。解答时,依据解读和获取的材料信息,直接回扣教材知识点,可从: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面,展开阐述即可。</p><p>(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加强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设问范围明确,设问指向具体,切入口较小,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依据解读和获取的材料信息,直接回扣教材知识点,可从: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展开具体作答,精心组织答案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与扶贫方式,旨在彻底解决我国仍处于贫困中的7000多万人口的脱贫问题,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p><p>南阳市某村是全市有名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普遍存在“贫困户光荣”,和。等靠要”思想。为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南阳市向该村派驻了工作组,工作组和村委会,村党支部联合开办道德大讲堂,评选“明理尚德道德示范户”,同时,组织该村青年农民到县职业学校学习农业技能,到外边的先进地区参观考查,培育村民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村民认识到“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贫穷可耻”,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p><p>同时,该村在扶贫过程中,结合当地资源实际,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基地带动到户、能人带动到户、合作组织带动到户、龙头企业带动到户,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上半年,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3500元。</p><p>结合材料分析,该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该村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错误的思想观念,改变”贫困户光荣”,和“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贫穷可耻”观念。</p><p>②该村充分发挥意识的认识世界作用,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目标明确,计划得当。为搞好精准扶贫工作做好思想准备。</p><p>③该村充分发挥意识的改造世界的作用,该村措施得当,落实到位。结合当地资源实际,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p><p>④该村充分发挥高昂精神对人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该村自觉培育村民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倍增。</p><p>【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与扶贫方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作用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设问指向该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意识的作用主要包括: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该村的精准扶贫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高二第六次(3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