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p><p>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p><p>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p><p>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呀嘛小儿耶,背着书包上学堂”祖辈们曾经唱着欢快的歌曲上学堂,“学习雷锋好榜样”,父辈们也这样唱着歌曲上学校,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p><p>A. 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p><p>B.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p><p>C. 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p><p>D. 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是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文化的内容,不强调文化的表现形式,B项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效仿,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p><p>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p><p>②清明节是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物质基础</p><p>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p><p>④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影响深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从清明节的起源到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③项符合题意;清明节是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民族节日,而不是物质基础,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传统习俗,不体现传统思想,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已有昆曲、古琴艺术等3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题目中,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已有昆曲、古琴艺术等3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p><p>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大熊猫外交,让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也走向世界。这有昨于世界更好的认识、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增强政治互信,和平共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海南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临高峰会”上,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学者,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何传承和发展海洋文明、突显海洋诗歌的价值和魅力,展开对话。这一活动有利于</p><p>①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p><p>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③理解和认同对方文化</p><p>④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中,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学者,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何传承和发展海洋文明、突显海洋诗歌的价值和魅力,展开对话,可见,这一活动有利于加强文化间的交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①②正确;要理解对方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对方文化,故③错误;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27日,有媒体撰文称诗歌文化正在中国复苏,或将迎来新“诗”纪。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这种潮流的出现表明</p><p>①古诗词成为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②文化复古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p><p>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p><p>A. ①②</p><p>B. ①③</p><p>C. ②④</p><p>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的出现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③④项符合题意;中华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项说法错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强烈认同感,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p><p>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p><p>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p><p>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某校通过开展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③项符合题意;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的作用,②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装剧《延禧攻略》引发网友热议,该剧以贴合历史的改编、简约细腻的美感,成为暑期档“爆款”。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莫兰迪”色调外,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有不少非遗元素!刺绣、昆曲、缂丝、绒花、打树花……透过荧屏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延禧攻略》中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是由于</p><p>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源泉 </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p><p>④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①错误;传统文化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笼统的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故④错误;古装剧《延禧攻略》该剧以贴合历史的改编、简约细腻的美感,以及透过荧屏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可见,《延禧攻略》中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是由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③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II》的创作团队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作品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告诉我们</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p><p>②面向世界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物质力量</p><p>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以亚丁湾撤侨为原型,深入非洲实景拍摄,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表述错误,经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符合题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体现了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暑期,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因其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带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再度兴起。由此可见</p><p>①文化创新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p><p>②文化创新必须反映百姓的心声</p><p>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p><p>④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因其紧扣时代脉搏,生动展示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带动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再度兴起。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的利益,反映百姓的心声,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法国预选赛圆满落幕。参赛选手们首先进行自由演讲,讲述自己与汉语和中国的故事,并在才艺表演环节通过声乐、舞蹈、乐器演奏、武术、太极拳等展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目前,法国有超过10万人学习汉语,在中国学习法语的人数也已达到13万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将汉语作为初高中生的正式学习科目,是因为</p><p>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②汉字的传播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p><p>③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p><p>④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将汉语作为初高中生的正式学习科目,故①③正确;各国要尊重中华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故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p><p>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p><p>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p><p>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p><p>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②③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战狼2》2017年9月票房收入达60亿,其成功因素之一是恰到好处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点燃了影迷们的爱国情绪,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这体现了:</p><p>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活力</p><p>②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支柱</p><p>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战狼2》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点燃了影迷们的爱国情结。这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支柱。②符合题意;《战狼2》带来了达60亿的票房收入,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①说法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抖音”、“西瓜”、“快手”等短视频和直播文化风靡全国,但同时也存在如侮辱英烈,危险动作模仿、恶搞等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对此,政府要</p><p>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p><p>②依法取缔、坚决抵制落后文化</p><p>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p><p>④弘扬“主旋律”,提升文化的正能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抖音”、“西瓜”、“快手”等短视频和直播文化风靡全国,但同时也存在如侮辱英烈,危险动作模仿、恶搞等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对此,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①④适合题意;对于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②错误;公民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③是公民角度,不是政府,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此举意在</p><p>①奏响主旋律,引导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p><p>②弘扬正能量,发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p><p>③倡导高雅文化,引领社会主义良好社会风尚建设</p><p>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求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此举意在奏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 发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引导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①②项符合题意;此举意在确保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节目导向正确,而不是倡导高雅文化,③项说法错误;对于落后文化要予以改造和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休现着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怀。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是</p><p>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p><p>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p><p>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国歌立法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①④项符合题意;国歌不属于传统文化,②项与题意不符;国歌立法的文化意义主要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成果非常丰硕,国家形象显著提升。由此可见:</p><p>①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p><p>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③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传播决定的 </p><p>④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成果非常丰硕,国家形象显著提升,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惩治亵渎英烈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法的制定</p><p>①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p><p>②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p><p>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得到完善</p><p>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不合题意,仅靠一部法律不能达到提升了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的效果。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该法必将推动形成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体现了能在全社会树立了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③不合题意,学习英烈体现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不是对其的完善。④符合题意,该法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捍卫、学习英烈的良好氛围,说明该法的完善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深情感慨:“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为理想活着的人,就是这种精神被高度唤起的人。”坚定的信仰、牢固的信念,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从嘉兴南湖一叶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改革开放“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求真务实,正因为胸中有对人民的责任、心底有对理想的激情,我们才能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推动时代的前行。由此可见</p><p>①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p><p>②当代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p><p>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发的行动</p><p>④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教育</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坚定的信仰、牢固的信念,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正因为胸中有对人民的责任、心底有对理想的激情,我们才能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推动时代的前行,这说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当代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故①②正确;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故③错误;共产主义是我国的远大理想,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p><p>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p><p>②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p><p>③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p><p>④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p><p>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中“包容多元文化”说法错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说法错误;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应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培育新人,为复兴大任选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才能筑牢社会文明的“压舱石”。 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材料说明</p><p>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英雄主义教育</p><p>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③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p>④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培育新人,为复兴大任选才,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可见,这说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故②④正确;材料强调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但不是要加强英雄主义教育,故①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③错误。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辨析题</p><p>在某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p>你赞成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用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阐明你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答案一:赞同“修旧如旧”</p><p>①老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修旧如旧可以保持其原有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尊重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有利于保留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p><p>③因此,我们在对老建筑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保持原貌基础上进行。</p><p>答案二:赞成“修旧如新”</p><p>①老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在保留其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修旧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让老建筑充满时代的气息。</p><p>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老建筑,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修旧如新,才能让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p><p>④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要求。修旧如新就是要增加新的内容、新的创意、新的元素、新的面貌,让老建筑走出桎梏,更好的传承。</p><p>⑤因此,我们对老建筑要修旧如新,做到取其精化、去除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解析】</p><p>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既可以选择赞同又可以选择不赞同。如选择赞同可从老建筑是传统文化的标志,修旧如旧可以保持原有风貌和文化底蕴,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等角度说明。如选择不赞同即“修旧如新”可从传统文化也应顺应时代变迁,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化、去除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态度,让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等角度作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许多人曾愤愤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寄望家乡也能同步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但当家乡沿着城镇化、商业化轨迹发生变化时,又试图留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期待与心结,难以取舍。时代潮流不可逆,记住乡愁,并不是要抗拒商业潮流、回避城镇化。或许,“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让现代与传统比邻而居、相映成趣,构筑融自然、文化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空间整体,这才是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才真正是城镇化追寻的终极目标。照搬工业化裁撤乡村或者对乡村进行彻底的商业化改造,乡村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城镇化改造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自觉坚守优秀乡土文化、实现文化发展,两者并行不悖、互相滋养。</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商业化与留住乡愁怎样才能并行不悖。</p><p> </p></div></div>
<div><p>【答案】经济决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一定的文化依托于相应的物质载体。记忆中的故乡为我们所眷恋,寄托着我们的乡愁;城镇化、商业化改变了故乡的面貌,引起我们对故乡的思念。文化的发展有自身的传承,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可以在城镇化、商业化的浪潮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现代社会中,经济和文化愈加交融,乡土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可以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赋予城镇新的文化特色,使城镇成为乡愁新的载体,实现乡愁与城镇化和谐相安。</p><p>【解析】本题以留住乡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商业化与留住乡愁怎样才能并行不悖,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难度不大。</p></div>
题型: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沽态度”。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p><p>材料二“为书香找到归宿,让一切美好发生”,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我校与省新华书店合作建设了“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学校发展增底蕴。</p><p>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能使全体师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p><p>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的阅读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③文化塑造人。书香能为个人成长助力,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我校建设“书香校园”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对人影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要求,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本知识范围的具体知识内容;其次,要注意审好材料信息,理解王蒙的讲话内容,理解“衍林书屋”建设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可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联系作答;“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可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联系作答;“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可与文化塑造人联系作答。</p></div>
题型: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我国戏曲是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生旦净末丑、手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p><p>材料二 中国人对戏曲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节。千百年来,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振兴戏曲艺术,使之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匹配、与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相匹配、与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p><p>(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戏曲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p><p>(2)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振兴戏曲艺术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1)①“我国戏曲是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p><p>②“生旦净末丑、手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③“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p><p>(2)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振兴戏曲艺术,能使之与当今时代社会实践的需要相匹配,为社会实践服务;</p><p>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满足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p><p>【解析】</p><p>本题以我国戏曲发展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p><p>(1)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戏曲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本题的设问要求,明确本题的设问指向,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其次,要注意理解材料信息,将与中华文化的特征联系作答。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戏曲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可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联系作答;“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生旦净末丑、手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可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联系作答;“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可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联系作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振兴戏曲艺术的意义。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要求,明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知识,理解本知识范围的具体内容;其次,要注意理解设问指向,明确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意义,联系材料作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振兴戏曲艺术,使之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匹配、与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相匹配”,可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联系作答;“与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可与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戏剧艺术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联系作答。</p></div>
题型: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 孙中山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代政治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对传统文化要“究其源流,考其利病”。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于口头,而是身体力行,对传统文化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改造,对“仁义礼智信”等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对于西方文化,则反对盲从,照搬,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在汲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p><p>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在深入反思后,孙中山先生既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规抚(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竭力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这样的构思,为构建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启示。</p><p>联系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p><p>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p><p>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p><p>④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p><p>【解析】</p><p>本题以孙中山提出的问题为背景,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联系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本题的设问要求,理解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解本知识范围的具体知识内容;其次,要注意理解材料信息,理解“孙中山之问”的具体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作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可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作答;“竭力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可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联系作答;“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可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联系作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应与树立高度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联系作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