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56:22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里约奥运会吉祥物</p><p>②武夷山自然风景</p><p>③万里长城</p><p>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含义的相关知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题肢①中,里约奥运会吉祥物属于文化现象,题肢③中万里长城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属于文化现象,故选项A正确。题肢②属于纯粹的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题肢④中属于政治现象,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海外华裔,尽管在异国他乡已经定居了几十年,但还仍然保持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如喜欢用筷子,喜欢喝绿茶,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等。这说明文化</p><p>A. 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p><p>B. 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p><p>C. 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D. 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海外华裔,尽管在异地他乡定居了几十年,但仍然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说地道的家乡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深远,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正确;A与题意无关;B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选项错误;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之所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因为</p><p>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p><p>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p><p>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p><p>④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我国需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肢②和③正确。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题肢①说法不正确;题肢④中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排除。本题选择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备受冷落,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青睐。为此,有关专家和人大代表呼吁将重大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重视民族节日是因为</p><p>①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p><p>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题肢①和③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题肢②不正确;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日益融合,并不是一体化,题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被消费:在美国,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英国是个“食土豆民族”,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在德国,土豆和爱情一样重要。在中国和韩国,土豆则一直被作为蔬菜食用。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食材马铃薯的开发与利用折射出</p><p>①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p><p>②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差异</p><p>③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p><p>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各民族的饮食文化没有共性</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中不同国家对马铃薯有着不同的开发与利用方式说明了世界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题肢①和③是正确的。材料中所述的是文化差异,而非经济政治制度差异,题肢②说法不正确;各民族文化虽有区别,但是依然有共性,题肢④说法错误。本题选择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特会”上,特朗普外孙女外孙用中文演唱《茉莉花》并背诵《三字经》和唐诗。这从 侧面反映出,大洋彼岸正刮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材料体现了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p><p>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特朗普外孙女外孙用中文演唱《茉莉花》并背诵《三字经》和唐诗。这从侧面反映出,大洋彼岸正刮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②适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借助互联网这个分享的平台,美国、欧洲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广大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表明(   )</p><p>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话</p><p>②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③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④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借助大众传媒,网民实现了与世界名校公开课的“亲密接触”,这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①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③不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掀起了阵阵旋风,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日益扩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p><p>A. 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p><p>C. 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的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传承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所以,可用文化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反驳,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差异,而文化交融指的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发展,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更没有体现文化繁荣,C项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p><p>A. 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p><p>B. 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p><p>C. 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p><p>D. 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亦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D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ABC三项的观点均过于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作用,采取了过于绝对的态度,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15日,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描述汉字的历史发展谱系,强调要而向社会需求,开展汉语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这是因为</p><p>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p><p>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p><p>③汉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p>④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所以要开展好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②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③错误;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要开展好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南北窄长;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p><p>①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p><p>②自然条件的不同决定于文化的不同</p><p>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④传统建筑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意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各地的民居特点不同,这体现了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①正确;文化的不同并不决定自然条件的不同,②错误;各地民居特点不同,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正确;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传入中国后,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以儒、道、佛三大脉络,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说明</p><p>A.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p><p>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D.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本题中,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传入中国后,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中华文化之中,说明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故B选项正确。本题主要说明的是儒释道三者的融合,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薪火相传,选项ACD三项排除;本题选择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每年国庆前,各个民间社团热心策划,缜密安排,自行组织庆祝活动;日常生活中,升五星红旗和紫金花区旗仪式成为不少机关学校的重要仪式。上述事例表明</p><p>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p><p>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p><p>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p><p>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每年国庆前,各个民间社团热心策划爱国主义活动,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爱国,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故①④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p><p>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p><p>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p><p>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p><p>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①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③表述错误排除;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p><p>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p><p>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p><p>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传统家风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其注入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题肢②表述错误;摒弃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题肢④表述错误。故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p><p>A. 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p><p>B. 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p><p>C. 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p><p>D. 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所以“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启发我们必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选B。A错误,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C错误,我们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不能拒绝流行文化;D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p><p>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p><p>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p><p>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p><p>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不合题意,材料是意大利包容中国文化。②符合题意,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进口青花瓷获得的灵感体现了商业贸易促进文化交流。④表述错误,文化多样性不能消融。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时期的厦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厦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福建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p><p>A.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p><p>C.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p><p>D. 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材料中“新时期厦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厦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D选项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既可能是促进作用,又有可能是阻碍作用,B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C项表述错误。因此,答案是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大诗人王勃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是</p><p>①爱国主义②创造精神③梦想精神④奋斗精神</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说明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梦想的执着,为梦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题肢③和④是正确的。题肢①和②中的爱国主义与创造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本题选择D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号召学生远离手机黄网和网络低俗文化。你给这些活动所选出一个合适的标题是</p><p>A. 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网络</p><p>B. 提高文化素养,抵制网络污染</p><p>C. 调整市场秩序,打击网络违法</p><p>D. 加强网络建设,繁荣文化市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手机黄网和网络低俗文化的出现说明文化市场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要解决这些现象,需要国家、消费者及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共同努力。学校号召学生远离这些不良现象,是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角度提出的措施,B正确;A是从生产经营者角度提出的措施;选项C和D是从国家的角度提出的措施。本题选择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微电影发展的劲头很强劲。微电影让草根们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同时也被导演、明星赋予了诸多功能,但微电影内容良莠不齐、广告的裹挟、一窝蜂的跟进,也束缚了微电影的良性成长。我们无法否认这一新形式旺盛的生命力,但微电影还有待进一步成熟。这告诉我们</p><p>①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p><p>②我们可以好好享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p><p>③文化能够塑造人生</p><p>④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微电影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发展大众文化时既要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更要弘扬时代主旋律,针对微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题肢①和④符合题意。题肢②不合题意,材料除了分析了文化市场的“喜”,还分析了“忧”,因此“好好享受”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材料主旨是微电影市场需要被引导,没有体现出文化对人生的塑造,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D选项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p><p>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主办方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理由。</p></div></div>
<div><p>【答案】①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动中国的故事给人以真善美的体验,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②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的故事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以震撼和力量,有利于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③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主办方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理由,属于归因类的题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一种弘扬优秀文化的行为,之所以主办方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因为优秀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需要调出相关的知识,即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答案如下: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动中国的故事给人以真善美的体验,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的故事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给人以震撼和力量,有利于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优秀文化产品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p></div></div>
<div><p>【答案】① 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p><p>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p><p>③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途径的有关知识,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高密长期艰苦的生活为莫言提供了叙事根基与精神家园,体现了这一点。文化创作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为其写作提供了传统素材。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运用于东方小说中,体现了这一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组织答案。</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福建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宋元明时期的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城市。同时,泉州还是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从建筑便可窥见一斑。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天主教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花巷、中山街基督教南教堂、佛教建筑九日山建造寺、后城巷的中式民居、近代南洋风格建筑,摩尼教风格建筑草庵、道教风格建筑老君岩等相辉映,见证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p><p>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你如何认识这个特点?</p></div></div>
<div><p>【答案】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p>【解析】</p><p>本题以福建泉州的各种不同文化特色的建筑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重要考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p><p>本题要求回答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福建泉州拥有各种各样文化特色的建筑,这些蕴含不同文化的建筑长期和谐的共存,这说明了中华文化有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另外的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需要调取所学知识,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理论上的解释,对于包容性、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两方面进行阐释,即,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回答新的历史命题。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以更大发展成就告慰先辈、告慰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舞台上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学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中学生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⑤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p>【解析】本题以2017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6周年,借此机会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即首先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学生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第三,可以从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学生既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最后,可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角度说明中学生应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