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情绪愤怒、暴躁,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p><p>①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p><p>②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p><p>③健康的汽车文化能提升驾驶员行车素养 </p><p>④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影响人,而不是决定人的行为,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国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重视国学有利于</p><p>①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p>②发挥传统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p><p>③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p><p>④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作用的知识。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对社会的发展并不都是推动作用,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全面的继承,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阳明从政时,有父子二人对簿公堂,王阳明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直接上来审案、打板子,而是试图触发他们内心的良知,他的话还没说完,两人萌生悔意,抱头痛哭相拥而去。王阳明聪明之处体现在</p><p>A. 懂得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不</p><p>B. 明白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C. 利用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产生的深远持久的影响</p><p>D. 懂得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A项不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王阳明试图触发他们内心的良知并使两生萌生悔意,这说明王阳明利用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产生的深远持久的影响,C项正确;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材料无关,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在央视春晚上演唱过的歌曲《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经过最原始的记载,并在现代的歌曲中成为创作母题,忍让、宽容的精神在世代传扬。可见</p><p>①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p><p>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人</p><p>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p><p>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六尺巷的故事经过最原始的记载,并在现代的歌曲中成为创作母题,忍让、宽容的精神在世代传扬。可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③④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①项说法错误;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够塑造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会把人引向歧途,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8日,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官员认为,鼓浪屿展现了在亚洲全球化早期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互动和融合,其建筑特色与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及欧洲在建筑、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上的交融。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①其目的是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p><p>②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p><p>④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p><p>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展现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互动和融合,有中国、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建筑、传统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它们在鼓浪屿的融合和互动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鼓浪屿展现了亚洲全球化早期的文化融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没有体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①项与题意不符;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着力推进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该地政府的做法</p><p>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p><p>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p><p>③让市民享受文化建设成果,扩大群众文化权益</p><p>④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文化生活</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该地政府新建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着力推进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该地政府的做法有利于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但没有扩大群众文化权益,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习总书记的话重在说明</p><p>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作用</p><p>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家庭文明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p><p>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靠精神文明建设引领航向</p><p>④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重在说明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家庭文明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②④项符合题意;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作用,①项说法错误;夸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的第四个自信。如何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成为当下中国的时代课题。关于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p><p>②有了文化自信,才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p><p>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p><p>④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p><p>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他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信</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51.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关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66pt"><td style="width: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p><p>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 </p><p>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p><p>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p><p>③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由错误到正确</p><p>④依据主观意愿推动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科学实验,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①②项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与错误认识有着严格的界限,通过实践活动无法将错误认识变为正确认识,③项说法错误;客观决定主观,我们只能依据客观事物的固有联系,通过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而不能依据主观意愿推动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诗句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p><p>A.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p><p>C.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苏东坡的这段话意思是: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也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项不合题意;“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B项不合题意;“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强调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p><p>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p><p>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p><p>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p><p>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②说法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相同,但是绝非是必然不同,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p><p>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唐神和工匠 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p><p>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嗟,如琢如 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 “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许多延续至今 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仍在现实中深刻阐释“工匠精神”。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手中诞生 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 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p><p>即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 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 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 行业的敬业精神。</p><p> (1)“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观实意义。请运 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p><p> (2)清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围。(每句广告词不超过 l4 个字)</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促进我国</p><p>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爱国”和“富强”的价值准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推 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p><p>(2)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p><p>【解析】 (1)“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观实意义。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p><p>要认真分析材料,要看到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文化影响人的方式、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等方面,说明“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观实意义。</p><p>(2)本题要求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围。(每句广告词不超过 l4 个字)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p><p>注意广告不同于建议,要求围绕主题,从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追求极致、创设品牌等方面,按照字数要求,文字精炼,发人深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对青年学生有何要求?</p><p> </p></div></div>
<div><p>【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长征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p><p>(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弘扬长征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长征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就要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p><p>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解析】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怎样弘扬民族精神。知识跨越较小,难度不高。</p><p>(1)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属于内涵式主观题,主要考查对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结合材料作简单分析即可,本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情况。</p><p>(2)本题以本题以长征精神的弘扬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只要能掌握相关主干知识的考点,有条理的组织答案即可。另外,注意本题的要求是对青年学生的,不要泛泛而谈,组织答案要有针对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2018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p><p>“时代是出卷人”,提醒着我们要把握发展新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时代是出卷人”,就提醒着我们:新时代已经带来了发展新要求、新课题。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把握发展新方位,必须拿出担当、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奋力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p><p>“人民是阅卷人”,警醒着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人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p><p>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时代是出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已经带来了发展新要求、新课题。</p><p>②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人民是阅卷人,人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角。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p><p>③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p><p>【解析】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认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的掌握,属于中观切口的主观题。分析“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可知,“时代”指的是社会存在,“人民”可以对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坚持正确价值观大指导,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