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53:52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p><p>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p><p>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p><p>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②项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该节目的成功说明</p><p>①人类的文化作品离不开电视媒体</p><p>②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p><p>③文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p><p>④“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历史剧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实现与“文物制作匠人”的对话,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这表明现代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手段的根本变革,“活”的文物能充分展现自身的文化价值,故②④正确;①表述错误,排除;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等,在美、英等国剧院演出,将中国戏曲的曼妙与华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守信等理念传播开去。这种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为旨在</p><p>①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②加强传统戏剧对外文化渗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p><p>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戏剧文化发展与繁荣</p><p>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行为宗旨;④项说法错误,坚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p><p>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世界戏剧文化发展与繁荣。①③项符合行为宗旨;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1日,新版歌剧《白毛女》绽放南京江苏大剧院。这一部歌剧先后有七名曲作者参与创作,尽管时代变了,演员表演风格不尽相同,但《白毛女》所蕴含的追求正义和与命运抗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没有丢失分毫。这启示我们进行文艺创作要</p><p>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再追求经济效益</p><p>②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p><p>③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p><p>④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与时代同行,③④项符合题意;弘扬主旋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在河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欢迎宴会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越南一直相互影响,中越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②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符合题意;同时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因此②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重要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故事背后的“道”讲清楚,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受众爱听、想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材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p><p>①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睦相处</p><p>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p><p>③促进不同文明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p><p>④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讲好中国故事,重在让其他民族和国家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模式,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认可中国、接受中国,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能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睦相处,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③中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A. 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p><p>B. 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p><p>C.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p><p>D. 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A错误;材料中“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这反映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即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故B正确;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诗词的意境往往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是直接再现,故C错误;诗词的意境最终源于实践,不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同时,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追求精益求精的传统,有“一丝不苟”的说法。古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他们持之以恒,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这正是今天我国逐步走向制造强国所应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材料中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哲学依据是:</p><p>①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p><p>②认识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的发展</p><p>③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④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的表达是错误的,应是“转化”;认识有双面性,有推动也有阻碍的,②的表达不对。“工匠精神”推动制造强国,“逐步走向”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④符合题干。</p><p>此题考查意识的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走向制造强国必须倡导“工匠精神”, ③正确;“工匠精神”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这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④正确;物质第一性,物质派生意识,①说法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发展,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迄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治病的主动权。中医治“未病”的理念</p><p>①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创造性</p><p>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p>④进一步检验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治未病的理念作为一种意识把预防放在前面,掌握治病的主动权,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也体现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意识不具直接现实性,②不选;材料也未体现认识的反复性,④不选。</p><p>此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联系观、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中医理论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治病的主动权。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③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特征,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27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p><p>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p><p>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p><p>③人的意识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p><p>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适合题意;人的意识无论是否反映了事物本质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①是错误的;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2018年6月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下边漫画蕴涵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8/5b0edb08/SYS201904290849178334855979_ST/SYS201904290849178334855979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认识受到人的思维方式的制约    B. 价值判断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p><p>C. 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影响人们认识的主客观因素的相关知识。漫画的反映出守门员和进攻球员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点射球的不同反映,这表明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思维方式对认识的影响,A项与材料无关;价值判断作为一种认识源于社会实践,B项说法错误;漫画未体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D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l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这表明</p><p>A. 人类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p><p>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p><p>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p><p>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为研究植物失重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提供了条件,C项符合题干; 题干不是讲意识怎样产生,而是讲通过实践获得认识,A 项无关;题干未讲到真理,B项无关;题干还未产生植物在失重环境下的认识,还未到检验是否真理,D项与题干不符。</p><p>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我国航天员开展了系列的太空植物科学实验,旨在揭示失重环境下地球植物的变异和生长状况,“天空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为这实验提供了条件。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C项正确;人类的意识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A项说法错误;B、D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这说明</p><p>①意识具有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②发展具有普遍性,新事物产生必然带来旧事物的灭亡</p><p>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④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①不选;材料并没有说明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带来旧事物的灭亡,②不选;面对“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的情况,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这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正确;《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这说明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二O一八年新年贺词。这些贺词激荡光荣与梦想,充满信心与斗志,蕴含哲理,见证情怀。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p><p>①“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创新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p><p>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p><p>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努力促成质变</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强调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③对应关系正确;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①对应关系错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强调重视实践,④对应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哲学依据是:</p><p>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②在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都是宝贵财富</p><p>③人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p><p>④真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的表述“都”字太绝对,不能选;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的表述不对;①③符合题干。</p><p>此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相关知识。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于事、能干成事。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而且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们在工作中难免出错,①③正确;②中“都是宝贵财富”说法绝对化,错误,排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这蕴涵的哲理是.</p><p>A.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p><p>B.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p><p>C.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转化</p><p>D.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干强调差别和对立对统一体的重要;A强调统一性对统一体的重要,不符合题干;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C项表达错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项错误。</p><p>此题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这表明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同一性对统一体的作用,A项与材料无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C项说法错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下列古诗与其哲学寓意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8/5b0edb08/SYS201904290849182839225856_ST/SYS201904290849182839225856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p><p>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p>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太极图主要体现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体现矛盾特殊性,不符合,④体现看问题角度不同,认识不同。</p><p>此题考查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的相关知识。“太极图”蕴含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即对立统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①③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②不符合题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的是立场、角度对认识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这表明</p><p>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p><p>②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④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其发展</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利用互联网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体现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也体现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②、④的表达错误。</p><p>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利用“旅游+”、“生态+”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发展,这表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①③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随心所欲的建立联系,②说法错误;④中“必然会促进”说法绝对化,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8/5b0edb08/SYS201904290849184640420219_ST/SYS201904290849184640420219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p><p>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龙头放水急,下面碗中接水就少,反之流水平缓,接水就多,漫画包含对立统一原理。A体    现量变与质变,C体现普遍联系,D体现事物运动有规律。</p><p>此题考查矛盾双方同一性的相关知识。漫画的内容是龙头放水小点,下面碗中接到的水就多,而放水急,下面碗中接到的水就少。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项不符合题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符合题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C项不符合题意;“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要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就会带来企业兼并重组和职工下岗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要改变过去养亏损企业的做法,加强对职工培训,让职工重新上岗。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体现了</p><p>①综合性思维,注重优化内部结构</p><p>②矛盾的客观性,要求勇于揭露矛盾</p><p>③批判性思维,敢于突破成规陈说</p><p>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干侧重改变过去的做法,强调要创新,③④符合。题干未体现优化内部结构,也未体现揭露矛盾,①②不符合题干。</p><p>此题考查辩证法的实质的相关知识。面对中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职工下岗的问题,厉以宁提出,要改变过去养亏损企业的做法,加强对职工培训,让职工重新上岗。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③④正确;①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体现了</p><p>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p>②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p><p>③中国共产党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p><p>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错误,矛盾普遍性表现为事事有矛盾和时时有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体系那了党对我国国情的正确把握,有利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通过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为未来把好脉,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p><p>《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明确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不得侵占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设施,不得破坏、污损纪念设施等。</p><p>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p></div></div>
<div><p>【答案】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英雄精神,国家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持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继承宝贵的革命文化,在文化激荡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p><p>从材料可以看出,《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让人们记住英雄,弘扬英雄的精神,争做英雄,充实民族的精神殿堂。可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8年1月15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中医药发展战略。2018年将通过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深化中医药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化中医药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健全中医药“走出去”行稳致远的机制,为解决当代世界健康问题提供中国特色的文化“药方”,充分激发中医药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p><p>发挥中医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作用,中医药人必须自信、自立、自强,立足在服务民众健康事业中发展中医药。通过防病治病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精神落到实处。</p><p>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战略,深化中医药改革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p><p>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医药改革正是不断调整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上层建筑,从而推动国家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p><p>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推进中医药改革是为了更好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健康中国。(或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p>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医药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满足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需求。</p><p>【解析】</p><p>本题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战略,深化中医药改革的原因。材料中,我国中医药的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这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故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中医药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故可以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进行分析;推进中医药改革是为了更好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健康中国,故可以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医药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满足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需求,故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7年8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李克强强调,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还是要靠做强中国制造。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这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p><p>“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p><p>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实现上述材料中确定的“三步走”的奋斗目标。</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p><p>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确定的目标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促进产业升级。</p><p>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确定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勇敢地迎接困难与挑战。</p><p>【解析】</p><p>此题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材料,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实现上述材料中确定的‘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发展”的知识,属中观考查。其次要注意从哲学角度回答措施类试题要突出方法论分析。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