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积极、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材料表明</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p><p>②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p><p>④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积极、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这表明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②④项符合题意;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区别对待,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传导顺序排列合理的是</p><p>①文化产品增多,文化消费更加丰富</p><p>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p><p>③资本涌入,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p><p>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p><p>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属于传导型试题,需要考生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决定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本涌入,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增多,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故传导顺序排列合理的是②→③→①→④,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传导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发布的《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材料表明</p><p>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p><p>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没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教育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故③不符合题意;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已接近4亿,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52亿元,同比增长26.7%,这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故①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说,自己并不是真的会相面,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并以此判断这个人的品行。这告诉我们,文化对人的影响</p><p>①是潜移默化的</p><p>②来自特定文化环境</p><p>③都是消极被动的</p><p>④一般都是有形的、强制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特点的知识。通过一个人所交的朋友来认识这个人体现的道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人们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的过程,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侗族大歌被称作“天籁之音”,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是侗族文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今年73岁的侗族老人覃奶号,是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她说,“我自己慢慢变老了,但侗族大歌不能老,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老。”我们之所以要不遗余力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p><p>②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p><p>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集中表达</p><p>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们之所以要不遗余力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④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集中表达,①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放花灯,拜月亮,一轮明月,思念无限;品琼浆,吃月饼,一块月饼,合家团圆;赏桂花,猜灯谜,一份牵挂,情意相连。自古以来中秋佳节就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流传至今依然魅力无穷。中秋节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p><p>A. 引领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p><p>B. 汇集了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p><p>C.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p><p>D. 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节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人们对中秋节的情感却与日俱增。中国式过年的无穷魅力就在于它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正确;AB夸大了中秋节的作用,错误;D“各民族和睦相处”从材料中不能看出中秋节强调的是“合家团圆”。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p><p>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p><p>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p><p>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p><p>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p><p>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p><p>③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p><p>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没体现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故①不符合题意;“西餐”文化中也有优秀的文化,不能一概抵制,故③错误;材料表明,在国内儿童书市场,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这说明我们应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该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故②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在当前世界文明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这“底色”和“基因”,若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思考,最根本的是要:</p><p>A. 加强各民族文明的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p><p>B. 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p><p>C.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以文化人</p><p>D. 独领优秀传统文化之风,引领社会核心价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上述材料说明的是要保持民族底色和基因,而不是加强各民族文明的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故排除选项A。保持民族的底色和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故入选选项B正确。材料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故排除选项C。材料中的信息并没有涉及社会核心价值,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p><p>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p><p>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p><p>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材料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B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州山塘街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有“姑苏第一街”的美称;胡同是开封的一大特色,开封市区内有不少具有浓郁特色的街巷胡同,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这些古街胡同都承载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近年来,结合国家政策和本地发展需要,两地都加大了对古街胡同的保护和重建。这体现了</p><p>①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p><p>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根基</p><p>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④两地对发展本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苏州和开封的古街胡同都承载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两地加大对古街胡同的保护和重建,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体现了两地对发展本地文化的自觉与自信,①④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基,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体现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借鉴,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凡的世界》剧组在深入体验原小说人物真实生活场景基础上,尊重原著并将历史感与现实感深度融合,塑造出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好农民,从未放弃理想兵执着追求的好青年等形象。电视剧播出后实现了收视率和口碑双好。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改编创作要</p><p>①展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p><p>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p><p>③能够促进经典作品的延续和弘扬</p><p>④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多彩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展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改编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③④正确,通过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改编创作要能够促进经典作品的延续和弘扬;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多彩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要宣传阐释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生动的实践,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这告诉我们,宣传阐释好爱国主义</p><p>①要抓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p>②必须大力宣传爱社会主义祖国</p><p>③必须将具体的爱国主义抽象化</p><p>④要以中国梦为民族精神的核心</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正确,宣传阐释好爱国主义,要抓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必须大力宣传爱社会主义祖国。③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更不能将具体的爱国主义抽象化,排除。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中国梦,伟大的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之一,中国梦是梦想精神的具体载体,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传一小学教师看到一个老人突然摔倒,正打算去扶,却被旁边一个老大爷拦住了,说他去扶更适合,因为他俩年龄相仿。老大爷笑称:“待会儿我把他扶起来,他若敢讹我,那我也倒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p><p>①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p><p>②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p><p>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p><p>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古为今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正确,网传一小学教师看到一个老人突然摔倒,正打算去扶,却被旁边一个老大爷拦住了,说他去扶更适合,因为他俩年龄相仿。老大爷笑称:“待会儿我把他扶起来,他若敢讹我,那我也倒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社会风尚;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思想道德修养,未涉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④错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古为今用,并且材料未涉及该选项;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5月2目,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审议通过《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因为其</p><p>①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p><p>②事关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p><p>③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p><p>④问题比较复杂政治性政策性很强</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②符合题意,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③不合题意,不是我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因。④不合题意,不是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因。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要求,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重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p><p>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p><p>③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p><p>④思想道德建设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作用和先进文化的知识。①表述错误,文化有优有劣,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②正确;《规划》要求鲜明地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重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这是基于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正确;④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4日、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正式发布了2018年“中国好人榜”二月榜单。共有101位好人光荣入选。其中“湖南好人”贺纯雅入选“敬业奉献好人”,张建平入选“诚实守信好人”,梁开础和李春生入选“见义勇为好人”。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p><p>①弘扬主旋律,倡导价值追求的多样化</p><p>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p><p>③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城的领导权</p><p>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倡导价值追求的一元化,而不是多样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要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城的领导权,②③正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无关,④不合题意,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6月10日,“树业,建功-2018李(树建)派中华美德三部曲”全国巡演媒体见面会在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举行。由李树建主演的“中华美德三部曲”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是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的卓越载体,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可多得的经典剧目。此次巡演活动</p><p>①激励人们热爱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p><p>②有利于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p><p>③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上级</p><p>④有利于激发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知识。①表述错误,文化有优有劣,应该激励人们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德三部曲”全国巡演活动有利于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有利于激发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②④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中华美德三部曲”全国巡演活动有利于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上级。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6月5日至6日,四川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场交流会在广元市苍溪县召开,在当地柳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展示园中,图文并茂的“新二十四孝”文化碑廊、生动有趣的“梦娃”系列图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化作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十里文化长廊。这给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是</p><p>①要善于运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p><p>②要深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p><p>③要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p><p>④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新二十四孝”文化碑廊、生动有趣的“梦娃”系列图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化作景点,形成十里文化长廊,启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运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③与题意不符;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学岁月,我们在充满乐趣的教学中汲取营养,爱上了理论学习。当理论从认知进入灵魂,它会让我坚强,敢去挑战,也敢与病魔抗争。”这是生病化疗中的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周惠容发给东北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钟启东的微信内容。周惠容的感触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p><p>①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p><p>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p><p>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p><p>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知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学岁月,我们在充满乐趣的教学中汲取营养,爱上了理论学习。当理论从认知进入灵魂,它会让我坚强,敢去挑战,也敢与病魔抗争”,周惠容的感触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触及思想灵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②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第十一集《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下列说法反映的哲理与之相一致的是</p><p>A.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p>B.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p><p>C.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p><p>D.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体现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项不合题意;“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不合题意;“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突出了“志向”即意识的能动作用,C项符合题意;“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首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足迹,开启奥秘的新篇章。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探月工程将继续进行,嫦娥五号、六号还将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和综合探测等实验,后续立月球科研基地。这表明</p><p>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②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决定了人类认识的多样性</p><p>③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历史的发展着的</p><p>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人类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②选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多样性。④选项“对人类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的表述错误。根据题目的表述,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首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探月的第一行足迹,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表明了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③入选。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探月工程将继续进行,嫦娥五号、六号还将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和综合探测等实验,后续立月球科研基地。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应</p><p>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p>②用国情的眼光、国际的眼光看问题</p><p>③根据我国的发展需要,建立具体稳定的联系</p><p>④立足局部,用中国的发展来影响世界的格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③选项错误,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建立联系。④选项“立足局部”的表述错误,要立足整体。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国情的眼光、国际的眼光看问题。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展现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下列经典名句给我们带来了思想启迪,其中寓意对应准确的是</p><p>①一叶知秋,见微知著——认清大局、看透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p><p>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扭住反腐倡廉这个“牛鼻子”,“打虎拍蝇”</p><p>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宽以待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p><p>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应多积尺寸之功,时常防微杜渐</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选项错误,“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比喻通过极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就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势与结果,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选项错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原因和条件。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意识指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唯恐不够,体现了宽以待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道理,③正确。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是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尺寸之功”以及“防微杜渐”均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④选项正确,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船,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p><p>材料二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A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并通过旅游进行传播,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p><p>(3)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A村村委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p></div></div>
<div><p>【答案】(1)①“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p>②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凸显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有利于打造一流产品,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p><p>③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④重塑“工匠精神”有利于传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p><p>(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文化建设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通过村民参与乡村文化的共建、共管、共享,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村民在文化建设中,既重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又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并传播“乡村魂”特色文化品牌,弘扬正能量。</p><p>(3)示例:生活富裕靠勤劳,乡风文明靠教育;书香浸润田园教育振兴乡村。</p><p>【解析】</p><p>本题以“工匠精神”和乡村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对于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意义;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p>(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p><p>(3)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请就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A村村委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围绕“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一主旨,从不同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生活富裕靠勤劳,乡风文明靠教育;书香浸润田园教育振兴乡村。</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p><p>材料一从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到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家路遥;从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到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孙家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郑德荣,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林毅夫;从拉开我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到推动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一位位改革先锋,勇立潮头、锐意创新,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僵化封闭的体制机制,助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p><p>材料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高光时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人们并没有灰心颓废,而是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海中弄潮,投身知识王国中跋涉,投身创业殿堂里登攀,投身广阔天地中实干,在伟大奋斗中写就了“改革开放精神”这部超时空巨著,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的礼赞,也是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讴歌。革故鼎新、善于创造、不甘落后、大胆探索,勇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涉险滩”、“啃硬骨头”……这些改革开放的精神因子,镌刻进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改革先锋们是如何通过创新助推中国实现伟大跨越的。</p><p>(2)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加以说明。</p></div></div>
<div><p>【答案】(1)①创新观念,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推动全国思想大解放;②创新科技,推动农业、航天等科技的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创新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理论的创新,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变革指明方向;④创新制度,推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⑤创新文化,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p>(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改革开放伟大征程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②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与梦想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③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与实践特色,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p><p>【解析】</p><p>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实现伟大跨越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块设置问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和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意在培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改革先锋们是如何通过创新助推中国实现伟大跨越的。从设问范围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第十课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是措施类主观题。材料中“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可以从创新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推动农业、航天等科技的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从创新科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理论创新”,可以从创新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可以从创新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从设问范围考查《文化生活》模块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说明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并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以及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与梦想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