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50:40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p><p>A.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xa0;B. 文化决定政治</p><p>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xa0;D.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不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C项与题意不符;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题文)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是()</p><p>①语言②文字③艺术④自然科学⑤河流⑥价值观</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故C符合题意。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河流属于自然现象,故⑤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这说明</p><p>A.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p><p>B. 文化影响社会生活</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p><p>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不能平等交往,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故A、B、C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p><p>①世界观     ②人生观     ③价值观    ④发展观</p><p>①②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发展观属于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p><p>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p><p>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短信文化的发展促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断延伸,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排除A、B;C观点错误。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上述歌词表明</p><p>A.文化具有绝对的稳定性</p><p>B.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p><p>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洋装虽然穿在身,但祖国的观点早已深深印在脑海中,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D符合题意。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错误,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p><p>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人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去充当电脑黑客,有的人掌握了高超的化学合成技术,却去制造毒品,这告诉我们</p><p>A. 知识文化修养比道德修养更重要</p><p>B. 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p><p>C.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p><p>D. 既要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材料告诉我们既要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D项符合题意;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都重要,而不是谁比谁更重要,A项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不是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中的中心环节,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p><p>A.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B. 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p><p>C. 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p><p>D. 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圣人可以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A符合题意。B错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并不能体现出神学色彩,故C排除。文化源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的数学文化也得到了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人类很长的历史中(    )</p><p>A. 文化从产生时就处于传承与创新的状态</p><p>B.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C. 古代的商人们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p><p>D. 不同的文化既有冲突又有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文化也相互交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并没有涉及文化创新和文化素养的高低,故A、B与题意不符。D错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流。</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br />&#xa0;</p></td></tr><tr><td style="width:2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br />&#xa0;</p></td><td style="width:118.9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br />&#xa0;</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这句话所体现的道理是</p><p>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p><p>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p><p>D.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故A、D均与题意不符,B说法不准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家。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这说明</p><p>A. 在实践中进行了文化创新,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p><p>B. 中西画法混合就能画出名画</p><p>C. 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p><p>D. 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说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A符合题意。B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涉及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C、D概括不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p><p>①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功不可没        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p><p>③囊括了大量外域文化                  ④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p><p>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p><p>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p><p>A.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p><p>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p><p>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p><p>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这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悖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B符合题意。A错误,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不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文化侵略,故C与题意不符。民族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落后文化,故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p><p>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p><p>B.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p><p>C. 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p><p>D. 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说明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竞争力,并没有涉及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故A、D均与题意不符。材料中强调的是我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故C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p><p>A. 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p><p>B.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p><p>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D. 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说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故A、C、D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p><p>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p><p>(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p>(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p></div></div>
<div><p>【答案】(1)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p><p>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p><p>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p><p>④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p><p>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p><p>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p>(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p><p>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p><p>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p><p>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⑤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p>【解析】</p><p>本题以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得到丰富和升华为背景材料,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第(1)问是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可从“主心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是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可从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等方面进行回答。</p><p>(1)本题要求回答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p>从材料可以看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可从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等方面,说明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p>(2)本题要求回答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p><p>从材料可以看出,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可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等方面进行回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简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解析】</p><p>本题要求简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p><p>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可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说明二者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简述文化创新的途径?</p></div></div>
<div><p>【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p><p>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p><p>【解析】</p><p>本题要求简述文化创新的途径。</p><p>可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等方面进行简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