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8:00

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p><p>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p>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p><p>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p><p>D.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简单意思是:老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就舍弃冬天;大地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遥远的距离,就放弃了辽阔。这说明事物不会以人自身的意志而转移,D符合题意。A、B、C材料没有体现。 </p><p>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p><p>①气者,理之依也                </p><p>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p><p>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p><p>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p><p>A.①②          B.⑧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①项强调“理”依赖于“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④项中的“理”指的是并不存在的“客观精神”,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项中的“心”与③项中的“理性”指的是人的主观意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D。 </p><p>考点:唯心主义的派别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    (1)材料一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p><p>    (2)材料二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9分)</p><p>(2)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9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 (1)该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能对题中观点准确解读,抓住关键字眼进行分析。“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感知决定一切,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再总结二者的共同点。 </p><p>(2)该题首先要判断题目观点属于哪一派别,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根据“气”进行判断,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该观点的局限性要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p><p>考点: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