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君 人教版·必修③第17课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B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国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文化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某地政府在探讨中达成了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共识: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保本地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使文化的繁荣发展不再是空中楼阁;三是立足本地文化,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思想内涵,继承本地文化基因。近几年来,该地政府在省内外频繁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扩大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力。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地政府在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地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该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该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思想内涵,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③经济决定文化。该地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该地通过在省内外举办文艺活动展现了自身文化的魅力。</p><p>【解析】本题以某地政府在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方面达成的共识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该地政府的共识里获取有效信息,然后调动相关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揭示出其所反映的道理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由此可知,真正做到文化自觉</p><p>①需要深刻理解自身文化的地位和作用</p><p>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③应该坚定地排除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p><p>④既吸收外来文化又批判继承传统文化</p><p>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①符合题意。由题干信息可知,文化自觉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符合题意。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④表述不科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曼哈顿、威尼斯扎堆,维也纳、泰晤士泛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直指现在一些地方随意取洋名,让人犯晕和费解。报道指出,“洋地名”泛滥不仅容易迷失自我,更折射出一种文化不自信。对此,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p><p>①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p><p>②拒绝各种取洋地名的行为</p><p>③坚信自身文化的生命力</p><p>④固守本土文化的城市名字</p><p>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信息启示我们,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文化自信,①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符合题意。②④分别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p><p>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p><p>②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p><p>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④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可知,①②符合题意。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③观点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中,有一种理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论的重要作用体现在</p><p>①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p><p>②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p><p>③使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p><p>④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p><p>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的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而实现了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绝对化,表述不科学。题干中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说明</p><p>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p><p>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③中华文化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p><p>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③颠倒了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的关系,观点绝对化,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在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华文化最终由衰微走向了重振。这种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p><p>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p>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p><p>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p><p>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复兴之路》不是一种普通的展览,而是一部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断奋斗、牺牲、探索的历程的展览。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p><p>①这一历程最终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了重振</p><p>②这一历程也必然是中华文化实现复兴的历程</p><p>③没落的封建制度为中华文化兴起创造了条件</p><p>④新文化运动对资本主义文化发起了猛烈冲击</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历程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而奋起抗争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了重振,①符合题意。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②符合题意。没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华文化由繁荣走向了衰微,③观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的是封建文化而不是资本主义文化,排除④。</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