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7:57

同步君 人教版·必修③第18课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卷

题型:简答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以建设幸福和美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打好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和民生建设“三张牌”,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茂名市的做法被列为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受到与会各方的高度评价。</p><p>(1)如果你参与了此次交流会,你将会从茂名市的做法中获得哪些成功经验?</p><p>(2)结合材料,说明茂名市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14.(1)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大力发展文化公益性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如学生从其他方面进行阐述,能紧扣材料,观点正确皆可。)</p><p>14.(2)①有利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②有利于激发茂名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茂名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③能为茂名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属于启示类试题。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茂名市的成功经验。由材料信息可知,茂名市的成功经验主要是“打好制度建设、主题活动和民生建设‘三张牌’”。这“三张牌”分别对应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学生可围绕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意义类试题。通过审题可将设问转化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什么意义”。这样学生直接运用课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p></div>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p><p>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④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p><p>【解析】本题可以依据分号将材料分为四个有效信息点进行分析。首先,强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二,强调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第三,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第四,强调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入2016,文化产业依然活跃,在新技术及各路资本的推动下,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新平台、新模式让人眼花缭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p><p>①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p><p>②是实现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  </p><p>③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p><p>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 D  </p><p>【解析】①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草根奖”开始评选。“草根奖”坚持“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奖励百姓”的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和谐社会建设。这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①是亿万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p><p>②要重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p><p>③应开创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新局面</p><p>④能激发亿万人民参与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p>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反映了某市通过评析“草根奖”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④符合题意。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一定是积极的,②观点片面。③材料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某镇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实施“四大工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由此可以推知,该镇居民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应该</p><p>①身体力行地培育各种文明风尚</p><p>②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p><p>③不断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p><p>④使自己先享受现代文明的阳光</p><p>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民群众应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干中的主体不符,排除。④观点错误,该镇居民应先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然后才能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阳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津市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对公众开放,不仅为天津文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文化惠民水平的有效载体。天津市注重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最大效能,有助于   </p><p>①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p><p>②推动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p><p>③大力发展天津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p><p>④挖掘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材料揭示的是天津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这有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及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排除②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共有140余支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团队奔赴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主要围绕爱心支教、关爱帮扶、红色寻访、法律援助、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以及各类社会调查等活动展开。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p><p>①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p>②保障学生不因为困难而失学</p><p>③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p><p>④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p><p>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这一活动的作用,观点错误。④材料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15日,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文明青海”建设推进会在西宁召开。会议指出,要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要求</p><p>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p><p>②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p><p>③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地位相同</p><p>④启示我们要将物质文明建设放在首位</p><p>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揭示了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①②正确符合题意。物质文明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③观点不科学。材料揭示的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义,④不是材料的启示,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这</p><p>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p><p>②说明自然科学比社会科学的作用更大 </p><p>③是用科学技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p><p>④充分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p><p>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李克强总理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①④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②观点错误。当前我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③观点错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步君 人教版·必修③第18课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