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7:44

同步君 人教版 高2政治B卷 必修4第8课时《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p><p>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人和规律关系的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p><p>【解析】本题是一个体现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和阐释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点对点的描述和阐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不还,朋友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p><p>①企图用诡辩论逃避债务</p><p>②是芝诺运动观的继承者</p><p>③延续了形而上学的错误</p><p>④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欧布里德的观点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体现,①④正确符合题意。芝诺和形而上学都否定运动的绝对性,坚持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③不符合欧布里德的观点,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 “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p><p>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p><p>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p><p>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p><p>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p><p>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害虫和其天敌昆虫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虫克虫”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联系为人类造福,①②正确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③观点错误。“以虫克虫”的办法是人类利用规律的表现,但其本身并不规律,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运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p><p>A. 它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p><p>B. 它比机械运动更复杂 </p><p>C. 其运动的载体是人脑 </p><p>D. 其运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是唯心主义运动观,观点错误。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C与题意无关。一切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规律,D是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共性,而不是生命运动的特殊性。由题干信息可知,生命运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运动形式,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已。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p><p>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家为人心</p><p>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p><p>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p><p>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风动”和“幡动”都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而“心动”则认为运动只是人心的主观反映,把运动归结为人心,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与材料无关。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而“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对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由此可见,相对主义</p><p>①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p><p>②容易陷于不可知论的泥潭 </p><p>③认为静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  </p><p>④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p><p>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相对主义夸大运动绝对性而否认静止,①③与相对主义的特征相反。片面夸大运动的绝对性容易导致不可知论,②符合题意。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相对主义否定静止自然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僧肇说“野马飘鼓而不动”。这两种观点</p><p>①都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p><p>②都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p><p>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p><p>④是对运动认识的两种极端的倾向</p><p>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克拉底鲁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僧肇则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而否定了运动的绝对性,在对运动的认识上走向了两个极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均不符合题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步君 人教版 高2政治B卷 必修4第8课时《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